退出閱讀

原本大學微言

作者:南懷瑾
原本大學微言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篇 外月之學 三三、慈惠愛人的漢文帝

第四篇 外月之學

三三、慈惠愛人的漢文帝

到了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臨朝稱制,這中間前前後後二十年,除了漢室王朝宮廷在內鬥以外,劉漢王朝初期的政治、社會、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建樹。總算天下不打仗了,全國人民可以喘一口氣。漢朝真正奠定立國基礎的,應該是從漢高祖的小兒子劉恆開始,照舊歷史的稱呼,叫他漢文帝,這個階段,正是公元前一七九年到前一五八年。

兩封信就化解了兩場兵災

漢武帝、元帝文化政策的流弊

漢文帝劉恆的母親姓薄,她原來本是南方的吳國人。在秦政的末期,天下大亂,魏豹自立為王。他聽漢初一位看相的名女人許負說過,薄姬有貴相,將來貴不可言。因為許負善相的名氣很大,她也相過呂后,所以魏豹就迫使薄姬的母親,把她送進魏王的內宮。後來魏豹戰敗被俘虜了。她也成為戰利品的俘虜,歸到漢王所屬的紡織廠裡做織布等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劉邦看見了她,就很喜歡,把她提升到內宮來,作為自己的妃子,封她為薄姬,生個兒子就是劉恆。可以想像,她很會自處之道,所以沒有像戚妃一樣,被呂后忌妒痛恨。劉邦當了皇帝,劉恆只有八歲,就被封為代王。現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一帶,就屬於當時「代」的管轄範圍,算是北方苦寒的地帶,而且是北方邊防匈奴的前線要塞。
當漢文帝執政做皇帝的階段,還沒有刻意宋做重興文化的事業。直到他的孫子漢武帝時期,才開始作復興文化的措施。而漢武帝受公孫弘、董仲舒的影響,「罷黜百家,一尊於儒」,便開始扼殺「諸子百家」開放思想的發展了。尤其到了漢元帝時代,完全確定以偏重儒家學術思想為主,才形成漢儒以註疏、訓詁、考據為重的「漢學」。這個階段,距離秦始皇焚書坑和圖書儒和項羽的火燒咸陽,已有七十多年了。可見革命性的破壞打倒舊傳統是比較容易,但要重新建立文化,想做繼往開來的大事業,就不是那樣簡單了。這也正合了傳統文化的句名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而貪財好色,好酒使氣容易,好文就不比好財好色那麼輕易了!漢元帝偏好儒家,並非罪惡,但心有所偏,正違反了《大學》所說的,其心已不得其正的過錯。尤其不知《易經.系傳》所說「道並行而不相悖」的傳統儒家的精神文明,因此,可說使周、秦以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散失,以及西漢王朝的衰亡,也正是從漢元帝手裡開始。
事實上,漢文帝劉恆的一生,受母教影響很大,他以黃(帝)老(子)之道的學術思想治天下,正當天下人心厭亂思治的時候,全國上下,需要休養生息。他力守老子所教的「三寶」法則:「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因此,才贏得後來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的美譽。而且,也可以說,漢代劉家的天下,到他手裡,才是真正奠定漢朝根基的開始。劉邦提三尺劍,於馬上取天下,不能在馬上治之。他的兒子劉恆,卻能以道德文治守天下,才能建立了一兩百年的西漢王朝。所以在他死後,大家議定他的謚號,夠得上稱一個「文」字,因此被尊稱為「漢文帝」。
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富庶,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至刑措。至於制度禮樂,則謙遜而未遑也。
對於賈誼,寄予無限的同情和惋惜。也認為漢文帝不用這個人才,真是失策。
有關張船山這首詩,只要把起首兩句和最後兩句合為七絕,也就足夠說明古往今來的歷史,都是古版今印,但有人事的不同,和_圖_書內容大體上都是輪迴旋轉,翻來覆去差不多。他說除了《尚書》上所保存的有關堯、舜、禹等三五篇上古流傳的好榜樣以外,如果後世要想再碰上那些聖帝賢相,恐怕是永遠的夢想,難以成為事實了!(詩中所說的典謨,是指《尚書》的堯典、舜典、大禹謨、皋陶謨、益稷謨等篇。)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論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講到這裡,使我聯想到小的時候讀書,先生們教讀古文賈誼《過秦論》、《治安策》。又讀李商隱吊賈誼的名詩:
這些評語,其中說到他的時代,他能做到使司法公正清明,幾乎做到很少人犯重大的刑事案件。至於重興文化的工作,他自己也認為還沒有做到。因為他只有四十六歲就死了。但他的母親皇太后還健在。他死了以後,人們更欽佩敬重他儉樸的道德,說他在「帝位二十二三年間,車騎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以利民。嘗欲作露台,召匠計之,值百金」。他說:「百金,中人十家之產也。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為!」史書又記載他:
當然,最後還是他即位做了皇帝。他登基時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大赦天下」。第二道命令,「定振窮、養老」,「令四方毋來獻」(即通知各地不要向皇帝奉獻任何寶物)。但在那個時候,長江以南,還有一個在廣東的南越王趙佗,他是河北真定人,和漢高祖劉邦,都是同時起兵的人,因為不滿漢朝的內政,自己要獨立稱帝,情況相當嚴峻。你看漢文帝怎麼辦,他一不動兵,二不震怒,只是以後輩身分,寫了一封信給趙佗,就使趙佗乖乖地收兵稱臣了。(有關這封hetubook.com.com信,我在講《老子他說》時已經發表說明,那時還引發當代一件大事,也真有趣,將來再說吧!)後來對於長期侵略入寇北方的匈奴,他也是寫了一封信給匈奴,得以暫時和平相處。至於「減輕刑法」而除「肉刑」等等,都是被後來歷代所歌頌,引為政治的好榜樣。
身衣弋(黑色)綈(厚繭絲袍)。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張武等受賂金錢,覺,更加賞賜,以愧其心。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安寧,後世鮮及之。

得力於母親的教誨


一編青史太陳陳,上下千秋笑轉輪。
治亂憑天如有數,安危注意恐無人。
只聞叔世多豪傑,不信深山有隱淪。
嘆息典謨三五冊,萬年難遇此君臣。
後來自讀歷史,讀《史記》、《漢書》,加上人生的各種經歷,才發現並不如此。賈誼生在漢文帝的時代,青年有才,也有遠見。但在那個時候對漢文帝所提的意見,他實在不能接受,也無法採用。譬如一個平民,在萬分艱難中發了大財,變成了一個大富翁、大企業家。但他剛死,家庭有大變故,這個家族事業也岌岌可危。但這個兒子在危急中剛剛接手當家,要在艱難紊亂中安定整理家族事業,只能求於安穩中振興舊業。明知還有許多很嚴重的隱憂存在,但在這個階段,是不能用大刀闊斧來變更它的,否則,會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事業前途會受影響,甚至前功盡棄。這種情形,只有身在其位,擔當重任的人自己心裡有數。不是像賈誼一樣,少年書生,充其量只在這個大家庭做小職員,冷眼旁觀,看出m.hetubook.com.com毛病,就希望少老闆要照他的意思辦就行了。古往今來,一般的有才有學的青年知識分子,猶如賈誼一樣多的是。唐代李商隱的處境,更不如賈誼,但自命不凡,所以寫了這首名詩,他不是吊賈誼,其實,是在自怨自艾。
漢文帝呢?他看過賈誼的文章,也很欣賞他的才華,但也知道他的空談理想是行不通的。因此,即使找他來談談哲學的形而上問題,問問他對於鬼神問題的看法或許談得起勁,直到半夜;但有關蒼生社稷的事,漢文帝心頭明亮,自認為比他清楚得多了,沒有什麼好說的。千古文人,大都如此。好在大家都不是文人,像我一樣,更是一文不名的不文之人,就無所謂了。
劉家漢朝的天下,經過呂后奪權一幕以後,當年追隨劉邦打天下的老臣們,大多已經亡故。只有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少數幾位恪守宗法社會傳統的舊規,商議在劉邦親生的兒子中,另選一個來繼位。因此,研究的結果,認為劉邦的中子代王劉恆最為合適。他就是後來歷史上所認為的寬厚、仁慈、節儉的好皇帝。在漢朝的政治上,劉恆和他的兒子劉啟漢景帝,被公認推崇為「文景之治」的仁政好榜樣。其實,劉恆與他的父親劉邦,在一起過著宮廷生活的時間不長,而且也沒有得到劉邦的好好教育。何以後來他能成為一個漢代開創守成的好皇帝?他除了命運以外,還有是得力於母教的影響,才有後來的成就。

總之,我們為了講到《大學》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一節,就插|進來引用歷史上帝王家庭大多陷於「家不能齊」的事實,作為說明。因此,不知不覺耽誤了很多時間,而且說了許多有關歷史事跡的廢話。如果再來講歷來一朝一代的歷史,那就離題更遠了。所以,先到這裡煞住為妙。況且研究歷史,不免容易https://m.hetubook.com.com引發感慨,尤其要把經(四書、五經)史合參,鑒古明今,就更加吃力下討好了!到這裡忽然想起清代詩人張問陶(船山)《讀史》的一首詩,可以借用暫時作一結論:
「薄姬」母因子貴,抓住機會,認為兒子太小,封王守邊疆,不放心,懇切請求劉邦要跟著兒子去代北。其實,她早已看透漢室的宮廷,矛盾太大太複雜,又怕呂后會謀害她的兒子,所以想遠遠避開。邊防要塞雖然苦寒危險,但比起在宮廷中的危機,就平安得多了。她的聰明,正合於孔子所說,「賢者避世,其次避地」的道理。事實上,她是有文化程度、有教養的一位賢母,她喜歡讀《老子》,對老子的道家哲學有認識,懂得謙退為上策。因此,她達到了願望,跟著兒子劉恆到北方,成為代王的太后。但卻沒有想到她的兒子後來居然做了皇帝,她也正式被尊封為皇太后。

賈誼堪問唯鬼神

當漢朝大臣們決定迎接代王劉恆來京的時候,他還只有二十三四歲,不免心裡有所顧慮。經過與他的部下等會議討論,郎中令(秘書長)張武意存顧忌,認為「漢大臣習兵多詐,願稱疾毋往」。但中尉(主管軍事的)宋昌提出四點理由,認為應該去。因此,他就帶了宋昌、張武等六個高級部下直達長安。到了西安城外渭橋邊,漢朝的大臣們都出來接駕、跪拜稱臣,但劉恆的作風不同,他不但不以准皇帝自居,而且還不以王子的身分自重,親自下車向大臣們答拜。這個時候,重臣周勃就起來對劉恆說,要求單獨向他匯報幾句話。宋昌馬上就說:「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周勃被宋昌頂得沒有辦法了,只好跪著把璽符(皂帝的大印信)呈上。但劉恆接過印信,還說,我們大家到了城裡官邸再商量吧!
所以歷史上對他的定評,大致都說,「慈惠愛人曰文」,又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