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易經雜說

作者:南懷瑾
易經雜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五行的方位

五行的方位

剋則是隔代相剋。從前有一個笑話,一個祖父打孫子,可是他的兒子看到了,便打自己耳光,這位打孫子的祖父問兒子為啥自打耳光,他兒子說:「你可以打我的兒子,我怎麼不可以打你的兒子?」這也近於五行相剋,事實也是如此。所謂隔代相剋,逢三必變,這是一個法則。在生剋之中,恩生於害,害又生恩。以軍事哲學來說,一次大戰之後,可以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所以有時覺得戰爭並沒有什麼和圖書可怕,等於理髮,頭髮長了,剃剃就漂亮。有許多講軍事哲學的朋友,就以這種五行生剋的法則來講,也言之成理。物理的法則亦然,須到了一個時候,必要清理一下,才能創造出更新的事物,這是宇宙的法則。五行的方位,對我們研究物理關係很大,大家一定要記住。
  金  
火 土 水
  木  
和*圖*書

五行方位圖:
上面的兩個圓圈,只是便於說明五行相互生剋的關係,而五行所處的方位,並不如上圖,而是像下面這個圖:
上面這個五行方位圖(必須要記住的),為東方木(請特別注意,圖中的方位,是以《易經》的方位為準,不是現代畫地圖的方位),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這個方位非常有道理。我們在明朝時也開礦,和_圖_書當時並沒有地質學,怎麼知道何處有礦,固然有的是當地的居民發現的,但大多數是靠八卦五行的道理,來判斷五行的中心。西方金,在西藏,越到西方,藏金越多。東方木,植物易生發,早受陽光熱能。南方火,氣候炎熱。北方水,冰雪最多。初看好像五行方位很亂,再作仔細觀察,不能說它沒有理由,古人是怎樣發現這個法則的呢?以金為例:
另外一個哲學的道理,例如金生水,在古代就說:「水者金https://m.hetubook•com.com之子。」水是金的兒子,於是水生木,木是水的兒子,木生火,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又是土之子。

金生水,在《千字文》——這篇文字很妙,以一千個不同的字,寫成了這篇文章,把天文、地理、物理、政治等等,都容納進去了,幼年讀來好像無所謂,實在是一篇很偉大的著作,其中有一句「金生麗水」,這個麗水不是浙江的麗水縣。麗水是形容水多,凡是藏金和*圖*書的地方,一定是雨帶地區。我初到台灣時,看見有金銅礦務局,問起產金的地方在金山、瑞芳一帶,我說那裡的雨量一定很多,果然基隆、金山、瑞芳一帶常下雨,這就是「金生麗水」,藏金的地方雨水多。
金剋木,當然砍木頭要用鐵器,或用鋸子去鋸,這還不足為奇。在古代,假如門口有一棵大樹,認為風水不好,而又覺得砍伐麻煩,不如讓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鐵釘,打到樹的中心,這棵樹很快就枯萎了,這就是金克木的現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