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卦爻辭
從這裡看,《易經》就是這樣,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許多人不管《易經》的本文,只在六十四卦的象數上去發展,也是有他的道理,至於本文會了以後,姓張的可以寫「張易」,姓李的可以寫「李易」。
在九五爻就好了,有酒食,有人請吃酒筵,大吉大利。《彖辭》說:「酒食貞吉」,是因為九五爻,在中正之道,這一爻是陽爻,前後都是陰爻,是外卦的中位,重卦的第五位,至中至正的位。
到了第三爻變討厭了,雨下在泥土地上,都是爛泥地,路都不能走。這個卦有危險的現象,如果在前方作戰,擔心敵人要來攻擊了;如作小偷的,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泥濘會困人,所以土匪在這時行劫。《彖辭》解釋說:「需於泥,災在外和圖書也。」為什麼說災在外?因為第三爻動了,內卦變成兌卦,水澤節,水上加水,要節制了。「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有敵人來攻擊,也是自己內部問題,把敵人引過來,所以要敬慎處理,不會失敗,但不敬不慎還是要失敗的。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卜到這個卦,有流血的事,在哪裡出血?大部分在耳朵,因為坎為耳,這是外卦坎卦的初爻動,所以《彖辭》說「需於血,順以聽。」怎麼是順以聽?第四爻動後,外卦倒過來就和圖書是巽卦,另一觀念看,這一爻蠻牽強的,可是古人研究《易經》,把這些牽強的當寶貝,當真理,拿來打轉,轉了一輩子五六十年,精神心血都轉在裡面。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這個卦很妙,古書上很多人,早晨卜到這個卦,都叫家人準備,有不請自來的客人將要來訪,可是對於這三位客人,對他恭敬客氣,就大吉。《彖辭》的解釋是說,上六爻動了,雖然不當位,但本身是水天需卦,沒有離開坎卦的本位,所以也沒有大錯。但這
和*圖*書
三個客人從哪裡來的?既不是先天卦,也不是後天卦,這三人到底從哪裡來?是下卦的乾卦跟著三個陽爻。需於郊,是根據《彖辭》「雲上於天」下雨,夏天熱得要死,希望下一場雨,結果下了,可是「及時雨送(宋)江」,下到外面去了。需於郊就是雨下到郊外去了,引用這個現象來講人文文化哲學,則「利用恆」要恆心,萬事要用恆心,卜到此卦,表示有消息,但慢慢來,要有恆心去做,最後有好結果。「無咎」,沒有毛病,沒有過錯,《彖辭》對於爻辭,用人生哲學的道理來解釋的。需於郊是要有恆心慢慢來,「勿犯難行」,遇到特別的困難,不要浮躁去衝破,知道不對退回來,等機會。「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怎樣說無咎是因為未失常,這
和-圖-書個卦初九爻動,動得很正常,假如卜卦初九爻動,就變成了水風井卦,現象變了,初步有受困之象,但是不壞。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我們要對於卦辭、爻辭作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參考一本書——《易林》,焦贛著的,商務印書館出的一個版本比較好。他對於六十四卦卦辭和爻辭的內容,又有不同的說法,這是他把《易經》研究通了以後,真正照文王的觀念而來的一套思想。有些人卜卦,比較正確的,也用《易林》的內容,胡適對《易林》也作過考據,文字亦很美很妙,大家可以參考。
第二爻,m•hetubook.com.com這陣雨下到沙灘上去了,立即干了。卜卦的意思,是有口舌,是非多,但小事沒有關係,別人誹謗、批評,不用怕,最後是好。《彖辭》說:「需於沙,衍在中也」,一陣雨,下到沙灘裡,就漫衍開了。「雖小有言」,人家的閒話像下雨一樣,滴滴答答,囉嗦,但最後還是好的。為什麼最後是好的?因為第二爻動了,變成水火既濟卦,所以卜卦有時取其動,有時取其不動,其間如何取法?則在各人的智慧,如夜入黑房要開燈則取動,天氣轉冷了需關上冷氣,則取不動的靜象了。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恆無咎,未失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