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蒙到師,人類世界的第一次大動亂
所以古文大家都不願看,尤其現在年輕人,不會看懂,而且會覺得討厭。這裡說,既然有了萬物,像屯字形象一樣,草根露頭,露了頭就一定開始發蒙了,所以屯卦以後,承受在下面的是蒙卦。蒙是什麼?「蒙者蒙也」,以現代白話文的觀點來看,這不是等於沒有解釋?但是中國古代人讀書是先研究字,古禮讀書要先讀小學,那時的小學不是現代的小學,古代
和*圖*書
的小學就包括了先認識字的意思,每一個字為什麼這樣寫,中國字和外國字不同,不是字母拼音來的,是意義來的,這裡上面的蒙字是卦名,下面的蒙字是解釋,是說萬物剛剛發芽,亦即說萬物還在幼稚的階段,所以又說「物之稚也。」種子種下去,剛發芽,為發蒙,還在幼稚的階段。訟卦下面就是師卦。師卦在《易經》本身代表大和*圖*書眾,現代的名詞,在黨政為群眾,在軍事為部隊。人類社會發展到有了自私心理,需要佔有以後,就有鬥爭,有了鬥爭,自然聯合成一個陣線,立場不同的兩樣觀點就對立,立場相同的就聯合為一群,群眾運動來了,所以下面是師卦,而師不是老師之師,古代所謂出師,是出兵打仗,即是群眾。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和-圖-書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人類社會的發展,當萬物在幼稚的階段,必和*圖*書須要養育,我們研究中國歷史,天地開闢,大禹以前還是洪水階段,農業社會還不能奠定,等大禹建設了水利,天下分成九州,這個時候到了養的階段。「物稚不可不養也」。是社會的進化,講究養育,所以蒙卦下面就是需卦。在人類社會的養育,什麼最需要?先要吃飽,萬物也一樣,螞蟻也一樣,狗也一樣,都需要吃飽,這中間的發揮就很大了,社會人類的發展,只要m•hetubook•com•com有了生命,就要生活,生活的第一個條件先要吃飽,「需者飲食之道也」。這就是需卦。
社會發展到這裡問題來了,人為了生存,需要生活,生活第一件要飲食,我要吃,你要吃,他也要吃,今天吃了,又怕明天挨餓,希望你少吃一點,我帶回去準備明天吃,於是自私的心出來了,鬥爭發生了,所以需卦下面接著是訟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