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思考中醫

作者:劉力紅
思考中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傷寒之意義 二、認識陰陽探求至理

第二章 傷寒之意義

二、認識陰陽探求至理

在上述這個變化過程中,我們還應留意另一個問題,這就是重陰必陽的變化,一陽生的變化並不發生於立春,而是發生在隆冬。同樣,重陽必陰的變化,姤所涵的一陰生的變化,也沒有發生在立秋,而是在盛夏。這又反映了陰陽的另一個顯著的特徵,那就是陽生於陰,陰生於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冬天為什麼要早臥晚起呢?這個就是為了適應養藏。睡覺這個過程的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藏的狀態,那麼,現在冬三月要強調養藏,這個睡眠的時間就當然要適當的延長。我們看冬三月,白天的時間短,夜晚的時間長,再看看上面說過的晷影,冬天長到一丈多,而夏天只有一尺多。晷影也好,晚上也好,都是反映一個藏的狀態,人要跟這個藏相應,那就必須早臥晚起。我們嘴上常說天人相應,怎麼個相應呢?冬日養藏就是相應,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相應。
十二消息卦的另一個層面,也就是陰局這個層面,也非常容易發生誤解。大家看從姤卦以後,陰爻日增,陽爻日減,很多人就認為這是陰日盛,陽日衰,是一個陰盛陽衰的過程。我們從卦上看,從表面看,好像是這麼回事。但,究竟的思維一下,就知道這個看法有問題。
民間還流傳另外一句話,叫做「瑞雪兆豐年」。瑞雪怎麼預兆豐年呢?現在的說法是下雪以後,病蟲害凍死了,所以,可以給來年帶來好的收成。當然,這也是一個方面,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冬日的瑞雪反映了陽氣處在很好的蓄藏狀態。陽氣蓄藏得好,體就能夠得到很好的充養,體充則用足,來年的釋放就會好。萬物得到這個充分的能量供給,怎麼不會「五穀豐登」呢?另外,這個瑞雪也反映了陰陽的秩序很好,秩序沒有破壞,自然的災害就會減少,所以,瑞雪兆豐年。
上述這個陰日少,說的是隨著陽氣生發、釋放的增加,陽的收藏自然就日益地縮減,前面我們不是申明過,陽的收藏狀態為陰嗎?釋放增加了,收藏自然地就減少,不可能又釋放,又收藏,就像我們的拳頭,打出去再收回來,收回來才能再打出去,不可能在同一個時候,又收回來,又打出去。這就是陰陽的消長關係。所以,雖然是在談消長,其實說的還是一個問題,即陽氣的變化問題。
陽的用這一面,我們很容易感受到,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前面對陽的強調而忽視了這個體的意義。應該知道,它與強調陽用並不矛盾。所以,光強調男權不行,還要談女權。現在不是有一句流行的語言,「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成功的女人」嗎?這句話講得很實在,很多情況確實是這樣。只是現在很多男人成功之後,就把原來助他的女人拋棄了,這個不但不道德,而且很愚蠢,將來注定他要遭挫折。
為什麼說這個看法有問題呢?大家可以思考,從姤以後,也就是從夏至以後,一陰始生,陽氣逐漸由釋放轉入收、轉入藏。那麼,這個收藏的目的是什麼呢?就像我們的拳頭打出去,要收回來,收回來的目的是為了重新打出去。同樣,陽氣要收藏,收藏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重新釋放。如果收藏以後,陽氣反而衰減了,那它怎麼能夠再釋放?實際上釋放就會有消耗,就會有衰減,而收藏的目的正是為了補償這個消耗、這個衰減。因此,從量上來說,這個秋冬的過程,這個陽氣收藏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前面認為的這個「陰盛陽衰」的過程,陽氣的量不但沒有衰減,反而得到了補償,得到了增加。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經過收藏以後再發動新一輪的生發、釋放。聯繫我們人體,白天工作的過程,其實就是陽氣釋放的過程,而晚上的休息,則是陽氣的收藏過程。休息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白天更好的工作,是為了獲得更旺盛的精力,如果通過休息,陽氣反而衰減了,那麼這個精力怎麼旺盛?那還有誰願意睡覺、願意休息?所以,我們只要一思考,上面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
那麼,陽殺陰藏呢?這是講秋冬的變化。大家不要把這個「陽殺」看成真正的殺滅,「陽殺」與「陽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既然春夏的陽生指的是陽的釋放,能量的釋放。那這個釋放是不是會無休止的進行下去呢?應該不會。這好比我們拳擊,拳頭伸展打出去了,如果拳頭還老是停留在這個狀態,那就沒辦法進行第二擊。所以,必須先把拳頭收回來,才能打下面的一擊。陽氣也是這樣,老是生發,老是釋放行不行?不行!這樣就不能持續。所以,生發、釋放到一定程度後,它就逐漸地轉入到收藏,這個陽氣的收藏相對於釋放而言,就是「陽殺」。陽殺了,能量收藏起來了,天地萬物得不到這個能量的供給,萬物的生長就趨於停止,而且漸漸地凋零、枯萎,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秋冬景象。所謂「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就是講的這個肅殺的狀態,就是講的這個收藏的狀態。
《周髀算經》告訴我們,晷影最長的長度是一丈三尺五寸,最短的長度是一尺六寸。大家可以思考,最長的這個晷影應該對應哪一天?最短的這個晷影應該對應哪一天?最長晷影的這一天應該是冬至這一天,相反的,最短晷影的這一天就是夏至這一天。晷影也就是太陽的陰影,盛夏的時節我們外出,大家總是喜歡走在樹陰下面,或者總是希望來一片青雲,為什麼呢?因為樹陰把太陽遮住了,青雲把太陽光收藏起來了。所以,我們馬上就會感受到清涼。因此,我們可以把上述的這個晷影當作是陽的收藏狀態的一個尺度。為什麼冬至的晷影最長呢?因為這個時候陽的收藏最厲害。冬至一過,我們看到這個晷影就日漸縮短,這反映了陽的收藏在減弱,隨著這個收藏的減弱,陽氣自然日益顯露,日益生發、釋放。所以,冬至以後,白天也一日一日增長,黑夜一日日縮短,這些都是收藏與顯露,收藏與釋放的變換。
陰陽的問題是一而二,二而一。分開來好像有兩個,一個男、一個女,好像是兩個確鑿的、獨立的東西。但,合起來的實質卻是一。所以,陰陽的問題如果我們只能分開來看,而不能合二為一,那就很難看到點子上。就比如寒熱這個問題,寒熱如同水火,很難把它們扯到一塊。這應該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無論如何都不能把它合二為一。可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我們看到的這個截然不同,只是顯現上的不同,如果進一步從深層去考慮,發現它還www•hetubook•com•com是一個陽氣的問題。
陰講體的這一面清楚了,體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用,這樣人們就不會再把陰陽的關係對立起來。應該從統一中去看對立,而不應該像過去那樣,由對立看對立。
上述這個日益短縮的晷影到了夏至這一天,縮至了一尺六寸,一尺六寸與一丈三尺五寸相比,零頭都不到。這個時候的陽氣充分顯露出來了,幾乎沒有什麼遮攔,這就使得陽氣的釋放達到了最大的程度。然而重陽必陰,所以,夏至一過,這個晷影就一天天地變長。與之相應,白天也一天天地縮短,黑夜一天天地延長。陽氣在充分地釋放以後,又漸漸轉入到收藏。
陰陽的體用關係,我們還可以從生活的許多方面去感受。比如說休息,過去我們對休息的理解也許比較籠統,以為坐下來就是休息,睡覺就是休息。其實,細分起來,它仍然是談的兩個方面。上面這個籠統的方面實際上包含在「休」字裡,休就是指的這個過程。休者休心也,停下手中的活小歇一下,叫做休,而停止一天的活動,上床睡覺更叫休。所以,休字從人從木,人躺在木床上是謂休。那麼,休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這一點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晚上睡覺是為了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午休的目的也如此。有午休習慣的人,突然哪一天不午休,那整個下午都會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來。因此,休的這個作用就落實在「息」上。什麼叫「息」呢?現在大家在銀行裡存錢,為的什麼呢?為的就是這個「息」。早十年我們在銀行存錢,年息是九%、八%,也就是一萬塊錢一年下來,就變成了一萬零九百元,增加了整整九百元。正是為了這年息九%,大家都願意把錢存在銀行裡。因此,這個「息」就是增加的意思,通過存錢使利益增加了,所以叫利息。休息呢?很顯然,就是通過這個休的過程,使我們在工作中消耗掉的精神體力得到增加,重新恢復精力充沛的狀態。所以,休息也包含著體用兩個方面,也包含著陰陽兩個方面。

2、傷寒總說

前面我們說過,陽氣好比能量,好比熱能。春夏的天氣為什麼溫熱?就是因為這個陽氣的釋放造成的,屬熱的東西釋放出來了,那天氣當然就變熱了。到了秋冬,秋天的天氣為什麼涼?冬天的天氣為什麼寒冷?熱的東西不釋放了,收藏起來了,天氣當然就變得寒冷。也就是說,寒熱是伴隨陽的生長收藏的一個表象,陽氣釋放了,天氣就變熱,陽氣收藏了,天就變冷,並不是在熱之外又有一個獨立的屬寒的東西。
(3)傷寒即傷藏
陰陽談的是陰與陽兩者之間的事,既然是兩者,就有一個相互的關係問題,這也是陰陽這門學問裡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上述這個關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裡有很精闢的論述,就是「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這句話基本上將陰陽的主要方面包含進去了,因此,只要弄通了它,陰陽的學問也就可以基本解決。
精是陽氣的聚集態,而不是釋放態。而陰的藏精就體現在幫助這個聚集的過程。陽氣能不能聚集?能不能由釋放狀態轉入蓄積狀態?就靠這個陰的作用。那麼,具體地說,這個精藏於何處呢?《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蟄是藏伏的意思,腎是主藏的,所以,又稱作封藏之本。封藏什麼呢?封藏陽氣,封藏精。這個精,這個聚集態的陽氣就被封藏在腎的領地裡。所以說「精之處也」。腎在一年裡屬冬,冬主藏;腎在五藏屬陰,屬陰中之陰。這就與上面這個陰體,上面這個藏精相應了。所以,上面的這個體,上面這個陽氣的蓄養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要落實在這個腎上。精能否封藏好?陽氣能否得到充分的蓄藏,休養生息?就要看這個腎的功能。只有蓄養好了,釋放才好,精力才會旺盛。所以,人的精力如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腎。
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實際上是講春夏為用,秋冬為體。用的發揮怎麼樣,在很大程度上要看這個體好不好。所以,春夏的用如何,就要落實在秋冬,尤其是冬這個體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過去許多人對這個養陰養陽不理解,以為春夏養陽豈不是火上加油,秋冬養陰豈不是雪上加霜,《中醫雜誌》還專門就這個問題組織公開討論。其實,我們從體用的角度看,這有什麼疑問呢?春夏養陽就是促進用的發揮,秋冬養陰就是把體涵養得更好。這是從體用的角度來談陰陽,大家尚可以引而伸之,推而廣之。
我老家湖南有句鄉話:雷打冬,九個牛欄十個空。雷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響呢?應該在春季。立春以後的第三個氣叫「驚蟄」,應時的春雷就應該在這個時候打響。春雷一聲震天響,就將這些蟄藏的萬物從沉睡中驚醒過來。春雷的打響意味著陽氣真正地全面啟動,全面的釋放出來。而雷在冬天打響,這又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冬雷的響動將整個的閉藏打破了。閉藏打破了,陽氣非時的釋放,使陽氣不能蓄積,陽氣的這個體得不到應時的涵養。體不足,用怎麼發揮?所以到了來年,真正應該陽氣發揮作用的時候,它卻發揮不了作用。萬物得不到這個陽氣的作用,整個秩序就打亂了,不但天災,而且地禍,不但植物受影響,動物也受影響,怎麼不會「九個牛欄十個空」呢?
(2)何以養藏
以上這些道理無礙了,我們就可以回到前面的關鍵問題上來。冬日氣寒,這個寒是天地陽氣在蓄藏,人要與天地相應,所以,這個時候人的陽氣也要藏。冬日的氣候本來寒冷,這個時候陽氣本來應該更多地釋放來為機體取暖,怎麼反而在這個時候要收藏,這個矛盾怎麼解決?這就要靠我們主動地去做好「去寒就溫」的工作。這個時候應該穿得很嚴實,甚至要把取暖的設備打開。我們依靠這個人工製造的環境,就能夠讓陽氣安然地休養生息。陽氣蓄養的這個過程做好了,那以後就能正常地發揮作用。如果「去寒就溫」的工作沒有做好,機體「傷寒」了,那會是一個什麼後果呢?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個時候,陽氣是不會坐視不管的,它會從「沉睡」中「醒」來,它會馬上轉入釋放。陽氣被擾動了,這樣一個「養藏」的格局就被徹底打www.hetubook.com.com破,「體」的涵養程序遭到破壞,那「用」的方方面面就會受到影響。大家看一看,從這樣一個角度去思考,傷寒重不重要?太重要了!傷寒實際上就是傷藏,它把整個「養藏」給破壞了。陽氣的「體」受到傷害,這個基礎不牢固了,用怎麼發揮?陽用不能發揮,不能作壽命的保障,不能衛外而為固,那不但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要發生,百病都會發生。所以,傷寒不但可以有五,還可以有十、有百、有千、有萬。
上面這個體用的關係怎麼說明陰陽呢?具體地說,陰陽之間,哪一個屬體?哪一個屬用?很顯然,如果我們把陰陽看作一個整體,那麼,反映用的主要是陽,反映體的主要是陰。在《中基》裡,當談到肝的功能時,有一個體陰用陽的概念,實際上,不但肝如此,整個陰陽都是如此。我們從一年來看,春夏為陽,秋冬為陰。這個春夏的過程主要就體現了陽的作用,我們看春夏的陽光,看春夏的溫熱,看春夏的繁榮,這一切都反映了陽氣在積極發揮作用。所以,春夏為陽,這個陽是講用,這個問題不難理解。這與前面講的釋放狀態相應。那麼,秋冬呢?秋冬這樣一個寒冷的、凋零的景象,顯然與陽的作用不符。為什麼呢?因為陽用收藏起來了,你看不見了,所以,你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這就關係到體的問題。體是基礎,體是本錢。而秋冬的陰,秋冬的收藏,正是為了培植這個基礎,蓄積這個本錢。基礎鞏固了,本錢增加了,上述這個用才能更好的發揮。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體與用,陰與陽一點不相違。兩者相輔相成,互根互用。缺一不可。
用《素問》的「重陽必陰,重陰必陽」來闡述上面的這個轉換,是非常形象的。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結合一些《周易》方面的知識。《周易》是一本專門講陰陽變化的書,而且這個陰陽的變化它用一個二維的圖像表示出來,這就使陰陽的變化更為直觀、更為清晰。特別是描述一年的陰陽變化,它有專門的「十二消息卦」,即: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如果用一句詩來記憶十二消息卦,就是「復臨泰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二六。」其中復卦對應的是老歷十一月的變化,依次類推,臨為十二月,泰為正月,大壯為二月,夬為三月,乾為四月,姤為五月,遯為六月,否為七月,觀為八月,剝為九月,坤為十月。
那麼,上述的這三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搞清呢?這裡可以借用清末四川名醫鄭欽安的一個竅訣:「學者苟能於陰陽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門也。」因此,學者若欲在仲景這門學問裡真正的深入進去,那就必須把陰陽的問題放在首位。
(2)主導問題
冬日的天氣應該寒冷,也就是冬日的陽氣應該封藏,這個體應該涵養。因此,《素問》專門提到了一個養藏的問題。冬三月養藏,秋三月養收,實際上就是秋冬養陰的互辭,這是很明確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就是討論這方面問題的專論。這裡我們只看相關的冬三月。論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知道了寒的屬性、寒的意義,也就知道了冬日的寒,並不是一件壞事。我們根據這個寒的表象,這個寒的程度,就可以推斷這個陽氣的收藏情況,就可以看到這個「體」的情況。
第二個主導是陰陽之間陽為主導,這個主導實際上已經包含在第一個主導裡。這個主導說明在陰陽之間,陽的變化起主導的作用、決定的作用。作為陰它是隨著陽的變化而變化。有關這層主導關係,我們可以在自然、社會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前面《素問》所說的「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生、長、收、藏。生、長、收、藏雖然用於表述一年裡萬物的變化情況,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但更實質的東西,更內涵的東西,則是陽的變化。是陽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才導致了這個萬物的生、長、收、藏。有關這一點,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裡說得很清楚:「物隨陽而出入,數隨陽而終始。……陽者歲之主也,天下之昆蟲,隨陽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隨陽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隨陽而改正。」大家考察一下自然,看是不是這麼回事呢?確實就是這麼回事。草木也好,昆蟲也好,植物也好,動物也好,它確實是在隨著春、夏、秋、冬的變化而變化。而春夏秋冬怎麼來?春夏秋冬由什麼來決定?大家知道是由太陽的視運動決定的。太陽沿黃道運行一周,就形成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因此,春夏秋冬即反映了時間的變化,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陽的狀態。什麼叫春呢?春實際上就是陽氣處於生的狀態所佔的時段,依次,夏就是陽氣處於長的狀態所佔的時段;秋就是陽氣處於收的狀態所佔的時段;冬為陽氣處於藏的狀態所佔的時段。由陽的變化產生了春夏秋冬,而萬物又依著這個春夏秋冬的變化而變化,它們之間就是這麼一種關係。從社會的角度,陽(男)作為主導的地位就更為明確,這一點大家有目共睹,不需多談。
要講相應,時間就很重要,天地在這個時候收藏。你也要在這個時候收藏,天地在這個時候釋放,你也要在這個時候釋放。落實到具體的問題上,睡覺就是收藏,工作勞動就是釋放。現在許多人習慣晚上工作,白天睡覺,這就不相應了,就陰陽顛倒了,這個對身體肯定不利。年輕的時候也許沒關係,到老了你就會有感受。學中醫的人應該避免這個顛倒,避免這個不相應。
(3)體用關係
(1)陰陽的關係
陽講用,這個用可以反映在很多方面。首先一個就是陽生陰長,這個化氣的陽,能夠促成萬物的生長。春夏的景象為什麼發陳?為什麼蕃秀?就是因為這個因素。第二個用,陽為壽命之根本,《素問.生氣通天論》講:「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因此,陽用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反映在它m.hetubook.com•com與壽命的關係,人的壽夭就要落實在這個陽氣上面。長壽的人陽氣沒有不充足,相反,若陽失其所,則有折壽短命之虞。第三,「陽者,衛外而為固」,這也是陽用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這個身體牢不牢固,能不能抵禦外邪的侵襲,就要看這個陽的衛外作用。這個作用與健康的關係很大。我們說人身最大的問題除了事業以外,就是一個健康,一個長壽,而陽用就反映在這個上面。
陰陽除了上面的這些關係外還可以從體用的角度來談,體用是傳統文化裡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是談基礎,用是談作用,談應用。沒有體,這個用不可能發生,而沒有用的體,那這個體也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意義。
首先,我們來看寒,寒是冬日的正氣,這一點我們在《中基》裡面已經學過。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怎麼會產生寒呢?這一點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陽的本性是屬熱的,春夏的陽氣處於釋放狀態,熱的東西散發出來了,所以,天氣變得溫熱。但是,春天釋放的程度要比夏天小,因此,春天的溫度要比夏天低。到了秋冬,陽氣由釋放轉入到收藏,熱的東西收藏起來了,關閉起來了,天氣也就變得漸漸地寒冷。但是從程度而言,秋天的收藏不及冬日,因此,冬日的氣溫更為寒冷。這是寒的一個根本意義。從這個意義我們可以看到,寒實際上是反映陽氣的收藏狀態,是陽氣收藏的外在表現。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氣,其實也是藏之氣。
一個傷寒,就將上述的兩個關係,一個主導,一個體用都破壞了,從這樣一個層面去思考,我們就知道傷寒的意義究竟有多大?對於本節開始提出的三個問題,《內經》為什麼將熱病歸傷寒?《難經》為什麼把傷寒分五?張仲景為什麼以傷寒作書名?就迎刃而解了。而通過這樣一個主題的探討,又將一系列相關的問題連帶出來。這是經典的開端,也是學習經典的一個方法。
其一,慎起居。冬三月的起居應該是「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我是反對睡懶覺的人,而且一貫也沒有睡懶覺的習慣。但是,冬三月卻可以例外,要早一些睡,晚一些起,太陽出來再起床也沒有關係,這是《內經》的教證。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中醫學院的作息表,不應該搞什麼夏時制,而應該搞四時制,就根據這個《四氣調神大論》來制訂作息的時間,這樣才與中醫相應,這樣才叫四氣調神。我相信冬天搞「早臥晚起」,搞「必待日光」,大家都會很歡迎,冬天有幾個不想晚起?說不定就從這裡你喜歡上了《內經》,喜歡上了中醫。
姤卦所對應的月份是五月,而姤卦對應的這樣一種重陽必陰的轉換則發生在五月的夏至節上。「至」不是到來的意思,「至」的意思是極限。夏為陽,到夏至這個點上,陽的增長已經到了極限,而物極必反,所以就有這個「夏至——陰生」的變化,就有這個陽極生陰,重陽必陰的變化。姤卦以後,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格局,陰不斷在增長,而陽不斷在萎縮,直到坤卦,變成六爻皆陰,變成重陰。而重陰必陽,所以,到了下一卦,到了復卦,又重新轉入陽的格局。於是我們又看到了一個陽爻不斷增長,陽氣的釋放漸漸增強的過程。這裡為什麼要起復卦這個名呢?復就有重複、來復的意思,到了這個點上,又開始新一輪「陽生陰長,陽殺陰藏」的變化,所以這一卦取名為復。
通過上述討論,我們看到了這樣一種陰隨陽生而長,陰隨陽殺而藏的關係,這就要求我們明確兩個更具體的主導問題。第一個主導,是陰陽之間協同為主導,而非對立制約為主導。這也是前面所講的「夫唱婦隨」的關係。陰陽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更為具體的例子就是男女,就是夫婦,就是一個家庭關係。大家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家庭中,夫婦兩個以對立為主,一個面南,一個面北,水火不相容,那這個日子怎麼過,連基本的日子都沒法過,更不要談事業了。所以,家庭的關係,夫婦的關係,陰陽的關係應該以協同為主導。
《素問》的這一篇講「四氣調神」,四氣,就是指的春、夏、秋、冬之氣,就是指的生、長、收(殺)、藏之氣。調神呢?這個講的是人的因素。人怎麼在春三月適應這個生氣;怎麼在夏三月適應這個長氣;怎麼在秋三月適應這個收(殺)氣;怎麼在冬三月適應這個藏氣。這就提出了要養生、養長、養收、養藏。現在的人只講一個養生,養長、養收、養藏都不管了,這是很片面的。
不知大家對陰陽有一個什麼樣的認識?是否達到了《內經》的高度?我在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時都喜歡提這個問題,而同學們給我的回答也就是《中基》教材的那幾條,什麼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相互轉化等等。而再往下問,答不出了。學陰陽,光懂這些還不夠。怎麼個對立,怎麼個互根互用,這些你都要有真實的感受。對於任何事物的變化,你都能落實到陰陽上面,甚至一舉手、一投足你都能分辨出陰陽來,都能感受出陰陽來,只有這樣,陰陽才能為你所用,你也才能用陰陽解決真正的實際問題。
上述的十二消息卦,在易系統裡又叫別卦,它是由兩個經卦重疊而成,經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八卦系統,別卦也就是常說的六十四卦系統。從十二消息卦裡,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乾坤兩卦以外,其他的十個卦都是陰陽爻混雜在一起,既有陰,也有陽。而乾坤兩卦不同,它是純陰純陽。乾卦由兩個純陽的經卦(乾)重疊而成,所以,又稱重陽卦。坤卦由兩個純陰的經卦(坤)重疊而成,所以,又稱重陰卦。從復卦開始我們可以看到,陽爻在逐漸增多,標誌著陽氣的生發、釋放在不斷地增強,一直到乾卦,變成六爻皆陽,變成重陽,陽的生發、釋放也到了最大的程度。再往下去怎麼樣呢?重陽必陰。所以到了下一卦,到了姤卦的時候,上述這樣一種陽的格局就起了根本的變化,陽不再增長了,而陰卻悄然而起。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主要是講的一年裡的陰陽變化以及萬物的生長情況。陽生陰長主要講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陽漸漸生,陰漸漸長,兩者的關係非常協調。聯繫到具體的自然,春日以後,白日漸長,氣溫漸高,我們隨處可以感受到陽氣的不斷增長。那麼陰呢?陽化氣,陰成形,這些成形的,屬陰的萬物也隨著這個陽的增長而不斷地繁茂,真https://m.hetubook.com•com正的一派欣欣向榮。這個過程真正是陽在生,陰在長,夫唱婦隨。與我們以往所說的對立的、消長的關係好像不同,並不是陽產生了,萬物反而消滅,完全不是這麼一個情況。如果用現代一些的語言來形容這個過程,那麼,陽氣就好比能量,我們可以設想在天地之間有這樣一個能量庫,而在春夏這兩季,能量是處在一個釋放的過程,隨著能量的釋放,萬物得到這個能量的供給,便逐漸的生長,繁茂起來。否則,萬物憑什麼會生長繁茂呢?就是因為這個陽氣的釋放,這個能量的釋放造成的。這是陽生陰長。
上面的論題搞清以後,這就開門見山了。接下來的是要提出三個問題:第一,《素問》裡講:「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明明熱病就是熱病,怎麼要把它歸到傷寒呢?寒與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這是為什麼?第二個問題,它與第一個問題也有聯繫,傷寒就是傷寒,就是一個病嘛,《難經》為什麼說「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一個傷寒怎麼會包括這麼多病,這是一個問題;第三呢?張仲景為什麼以傷寒為經?後世的王叔和為什麼徑直用「傷寒」來作書名?上面這三個問題,是我們在讀《傷寒論》前必須搞清的問題,這三個問題弄不清,《傷寒論》你沒法子讀通。
上面這段經文主要講養藏。冬三月怎麼養藏,怎麼適應這個閉藏的狀態呢?關鍵的一點就是「無擾乎陽」。冬三月屬陰,《素問》又明確指出「秋冬養陰」,而這裡卻點出「無擾乎陽」,可見春夏秋冬的這個生長收藏確實是圍繞著陽的這樣一個主導。無擾乎陽,就是指的冬三月這個過程已經在閉藏了,什麼在閉藏呢?陽氣在閉藏。既然已經閉藏了,就不要再打擾它,這就叫「無擾乎陽」。就像我們住賓館,睡覺的時候要啟動一個「請勿打擾」的按鈕。睡著了,再被打擾醒,會是什麼滋味呢?相信大家都會有體驗。那麼,怎麼實現這個「無擾乎陽」呢?上述的經文談了四個方面。
其三,適寒溫。冬三月要「去寒就溫」,這一點很重要,以上我們討論的許多問題都要落實到這一點上。為什麼要去寒就溫呢?我們本來說過寒為冬氣,寒為藏氣,養藏不是應該更寒一些嗎?這裡為什麼要去寒就溫?其實這個並不矛盾。大家都清楚,夏天我們不僅穿襯衣,而且穿短袖,女的還要穿什麼一步裙,反正能暴露的都暴露無遺。這樣的穿著不但為著涼爽,也是一個相應。因為天地在這個時候也在充分的顯露,你看這時的白天特別長,大地能長出來的東西也都長出來了,與這個相應的穿著就是養長。可是冬天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北方,人們都棉裹裘衣,不但手套帽子,還要圍圍巾,封閉得嚴嚴實實,這個衣著不就是一個「藏」嗎?不就是一個「去寒就溫」嗎?將整個身體封藏起來了,閉藏起來了,這個也是相應,與冬藏相應,這就是養藏。但是,現在風氣不同了,冬天女的還穿裙子,這個時候還要露,中醫不贊成這個做法。所以,我的朋友裡要是冬天穿裙子,我會勸她們別穿。現在年輕你可以頂過去,年紀稍大,關節痛了,骨質增生了,那就悔之晚矣。當然,去寒就溫還包括了其他保溫防寒的方法。

1、認識陰陽

從上面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討論陰陽,討論中醫,如果結合《周易》來談,會顯得更方便、更直觀,更有助於我們瞭解她的確切內涵。所以,歷代都有人強調醫易的關係,尤其孫思邈指出:「不知易不足以為大醫。」這一點我們應該引起重視。
前面我們提出過,陰陽的問題要真正弄清,不能光停留在書本的那幾點上,要有切身的感受。什麼事情都要養成用陰陽來思維,比如我們生活在南寧的人,時間都快到春節了,身上卻還穿著襯衣,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我們不從陰陽這個角度去思考,去弄清它,那作為一個學中醫的人,你就麻木了,就憑這個麻木,你要學好中醫,我看沒多少可能。
其二,調情志。冬三月的情志應該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這裡的志有兩層意思:一是講心志,就是心的志向,《康熙》云:心之所之謂志;二是講我們平常說的情緒,《左傳》裡面將喜怒哀樂好惡稱作六志。所以,總起來我們把它稱為情志。這個時候的情志應該「若伏若匿」,伏也好,匿也好,都指的是藏。所以,這個時候的情志應該收藏一些,不要那麼開放,不要那麼顯山露水。平常我們都勸人要開朗一些,但,這個時候則應該趨於內向。「若有私意」有什麼話,有什麼打算不要告訴別人,藏在心裡就是了。「若已有得」,這個東西好像已經得到了,不用再到外面去尋求,可以悄然安住。總之,這個心志,這個情緒,應該伏匿,不應該張揚,這樣才有利於養藏。
(1)寒為冬氣
上述這四個方面都是與冬相應,都是養藏之道。它們都圍繞一個原則:無擾乎陽。那麼傷寒呢?傷寒為什麼這麼重要?它核心的問題就是破壞了這個原則。
冬主藏,寒就與這個「藏」相伴,所以,冬日的寒非常重要。如果冬日不寒了,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陽氣還在釋放,沒有收藏。因此,冬季應寒反暖,農民就知道不是好事情,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會好。要是用古人的話說,就會「米貴長安」。
陰為體,它的一個很突出的方面就是它的藏精作用。《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什麼叫「精」?實際上,精既不是陰,也不是陽。現在很多人在概念上搞混淆了,把上面這個精作陰來看,所以,習慣就稱陰|精。如果精就是陰,那這個藏精怎麼講,它還怎麼藏精?這從邏輯上講不通。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精」實際上指的是陽氣的蓄積狀態,能量的蓄積狀態就叫「精」。某樣東西暴發的能量越大,說明它陽氣的蓄積狀態越好。當然,在《內經》裡,在《中基》裡,精還有許多其他的解釋,我這裡是從最基本的義理上去分析。
現在我們暫且放下時間,來看一看空間方位的情況。在我們國家,大家都很清楚,西北的氣溫要較東南低得多,我們每年冬天看天氣預報,北方有些地區都零下十幾度了,南方還在零上二十多度。這個反差太大了,要是海南的人到北方出差,上飛機前穿襯衣,下飛機就要穿皮襖了。為什麼會出現www.hetubook.com.com這樣大的差別呢?看一看《內經》就清楚了。《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西北方陰也,東南方陽也。」陽就是用,就是釋放,陰就是體,就是收藏。從地域方位的角度而言,整個西北方以收藏為主,整個東南方以釋放為主,所以,就產生了這個氣溫上的懸殊。這就提示我們一個問題,學中醫不但要注意時間,也要注意空間方位。時空在中醫裡是同一的,是統一的,這個觀念必須牢牢記住。
由上面這個晷影的伸縮,我們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變化,二十四節氣的變化,其實就是陽氣收藏與釋放之間的變化。我們抓住了這個主導,陰陽的方方面面就會自然地連帶出來。
其四,節動靜。冬三月應該「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洩皮膚也就是皮膚的開洩。大家知道,什麼時候皮膚會開洩呢?當然是激烈活動的時候。皮膚開洩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會耗氣傷陽使氣亟奪。冬三月是陽氣閉藏的時候,這個時候皮膚也應該相應的閉藏,不要做過多的開洩。這就提示冬天的運動,冬天的活動應該避免像其他的時候一樣,應該有它的特殊性。特別是喜歡運動鍛煉的人應該注意這個問題,冬天的鍛煉應該避免過多的開洩皮膚,應該多做靜功,這樣才能與冬相應,這樣才有利於養藏。
上面我們談陰陽用了十二消息卦,看到這些卦象的變化,也許大家還是容易將陰陽分開來,對立來看。比如從復到乾這個陽局的變化,明明是陽日增,陰日消,我多你少,你死我活,這個對立好像很鮮明。其實,我們不能這樣看。陽日增,說的是這個陽的生發,釋放的增加,陰日少,不是說隨著陽的增加,有另外一個獨立的東西(陰),它在慢慢的減少。如果我們這樣來理解陰陽,那就會出根本上的問題。陰日少,我們確實看到這個陰爻從復卦以後,在慢慢減少,直到乾卦減為零,那,我們是否可以說在乾所主的這個時候,是純陽無陰呢?一點陰都沒有,那不成了孤陽!《內經》說:孤陽不生,孤陰不長。可是我們看到夏三月的景象是萬物蕃秀,真正的一派繁榮。可見我們不能這樣來理解陰陽。
陰講體,這個體的意義表現在什麼地方呢?比如一個家庭,尤其是過去的家庭,婦女只會生兒育女,操持家務,怎麼來體現女人的作用呢?就看你這個男的有沒有出息。男的搞得好,說明你家的內助不錯。為什麼叫內助?幫助的意思,助陽的意思。也就是說,陰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助陽方面,怎麼幫助陽去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個就是陰體的意義。陰為陽體,陽為陰用。「陽在外,陰之使也,陰在內陽之守也」,兩者就是這麼一種關係。
上述這個陰陽變化,上述這個主導關係,我們還可以從最原始的天文測算過程去體悟。大家知道《周髀算經》這本書吧,這部書記述了最原始的測量太陽運行軌跡,也就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方法。就是在日中正午的時候,在太陽下立一個八尺的圭表,圭表的投影叫晷影,測量這個晷影的長度,就能夠知道太陽運行到了什麼地方,就能夠確定出二十四節氣。
上述這個問題,一個談實質,一個講顯現,對這個過程我們應該多思維之,善思維之。要是這個過程我們思考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陰陽的問題可以說基本地解決了。《素問》強調:「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這個「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其實就是講顯現,是從現象上講。而這個不可勝數的顯現,就其實質而言卻只是一個。知道了這個實質,就可以一言而終,就可以「能知一,萬事畢」,而不知道這個實質,則必會流散無窮。
中醫裡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中醫裡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麼?方方面面都要圍繞它,離開它就不行的這個東西是什麼?這就是陰陽!《素問.陰陽應像大論》的開首即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素問》的這段話對陰陽作了高度的濃縮和概括。我們做任何學問,尤其是中醫這門學問,離不開天地,而陰陽是天地之道;陰陽是萬物的綱紀,一個萬物,一個綱紀,大家可以掂量一下這個份量,有什麼東西還能逃過這個陰陽;它是變化的父母,我們探討事物,無非是探討它的變化,時間的變化,空間的變化,而是什麼導致這個變化呢?是陰陽;我們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社會的東西也好,自然的東西也好,不論你是動物還是植物,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是宇宙還是銀河,它的整個過程無非就是一個生生殺殺的過程,那麼,這個生殺是怎麼產生的呢?它的本始還是陰陽;另外,就是神明之府,神明就是講精神講思維,所以,這一條與人類自身的關係特別大,那麼,神明怎麼來,還是與陰陽有關;最後,就要談到治病求本的問題,現在人都知道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當我們問一句中醫怎麼治本?或者中醫通過什麼來治本呢?這就回答不上了。其實,這個本還是陰陽,還是要在陰陽裡面尋求。陰陽就是這樣一個關係到方方面面的,最本始的東西。
上述的這個過程是週而復始、如環無端的。所以,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後,又要開始新一輪的生發、釋放。這便是《素問》所講的「重陽必陰,重陰必陽」。陽指的是生發、釋放的這個過程,陰指的是收藏的過程。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指的也是這個過程。
以上我們講到了兩個關係,一個主導,一個體用。陰陽的這些東西弄清以後,就可以解答上述的那三個問題。
上述這個過程我們還可以從經典的角度來教證,《素問》有句名言:「善養生者,必奉於藏。」或者說:「奉陰者壽。」大家看到這個「奉陰者壽」,也許就覺得她與前面講的陽用有矛盾。陽是反映和主宰壽命的,怎麼不說「奉陽者壽」,反而是「奉陰者壽」呢?現在大家只知道養生,只知道生命在於運動。可是生怎麼來?生是從藏中來!水生木這個道理難道大家不清楚嗎?大家看一看自然界,特別是動物界,那些喜靜的動物往往壽命長。像龜、蛇、仙鶴,這些動物壽命都比較長。而相反,那些喜動的東西反而壽命不長。道家講致虛極,守靜篤;儒家講燕坐,講知止;佛家講禪定。這些都是強調靜,強調藏。所以,大家不要只知道運動,應該動靜結合。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