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少陽病綱要
一、少陽解義
從經絡的意義看,少陽有手足少陽,在這裡足少陽的意義顯得更為突出。足少陽布身之兩側,足太陽布身之後,足陽明布身之前。《素問.陰陽離合論》云:「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這樣一個開合樞的關係正好與上述經絡的佈局相應。少陽在兩側,正應門樞亦在兩側,門樞主門之開合,少陽主太陽陽明之開合。更具體一些來區分,左為陽,右為陰,陽主開,陰主合,故左少陽主要負責樞轉太陽之開,右少陽主要負責樞轉陽明之合。因此,左少陽發生病變它主要影響太陽,應合太陽而治之,論中的柴胡桂枝湯即為此而設;右少陽發生病變則主要影響陽明,應合陽明而治之,論中的大柴胡湯,以及小柴胡加芒硝湯即為此而備。
「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也還是那座山哪,梁也還是那道梁。」人類科學迄今為止所發明的這些偉大理論,它們所揭示的,它們要說明的,不過就是自然界這奇異的均衡關係,不過就是自然界各部分之間以及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固有的和諧。科學並沒有在自然之外創造什麼,科學也沒有在自然之內減少什麼。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科學只是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給出的這個均衡與和諧。寫到這裡,我們驚奇地發現,中醫不正是這樣一門科學,她在揭示人與自然的和諧方面,她在利用人與自然的和諧方面,做到了盡善盡美,無以復加!
膽為中正之官,膽主明,膽又為清淨之府,膽的這些功用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清正廉明。而事實上,惟有做到「清正廉明」,這個「決斷」方有真正的意義。因此,今天我們來談論膽的這個問題,它顯然已不是一個純粹的生理學、生命學、生物學的問題,它還涵括了很重要的社會問題。透過生理現象映射出一定的社會問題,而通過社會現象的研究反過來促進生理問題的認識,這便是《素問.靈蘭秘典論》向我們展示的社會醫學模式。
行星運動定律的發現者開普勒為他的這一發現所顯示的和諧深深感動,在《世界的和諧》一書中,他寫道:「人們可以追問,靈魂既不參加概念思維,又不可能預先知道和諧關係,它怎麼有能力認識外部世界已有的那些關係?……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所有純粹的理念,或如我們所說的和諧原型,是那些能領悟它們的人本身固有的。它們不是通過概念過程被接納,相反,它們產生於一種先天性直覺。」
上述這個問題不能這樣簡單來看,火之有君相,即如心之有心包,一個是從五行六氣的角度談,一個是從藏府的角度談。五行之間有區別,水火怎麼沒區別,它有寒熱的區別,天地怎麼沒區別,它有高下的區別。從寒熱,從高下來談區別是可以的,但,從有餘不足去談這個區別,那就會有不妥處。心與其餘四藏,火與其餘四行,我們很難將它們放在同一水平來思維。它們之間不平等,它們之間有差別。你不承認這個不平等,你不承認這個差別,那整個自然之性就會被扭曲。所以,我始終對男女平等的提法持保留意見,男女不可能平等,也不能平等。除非你能讓男人來月經,讓男人生孩子。還是女的來月經,還是女的生孩子,你卻要搞男女平等,其結果會怎樣呢?從長遠的利益看,從根本的利益看,損失的還是女性。女性的「權利」好像增加了,而女性的負擔卻越來越重。前門趕走虎,後門迎來狼。越搞平等,其實就越不平等。
3、少陽府義
第三層,少陽以一陽言之,以初生之陽言之,以未m•hetubook.com.com大之陽言之,以東華帝君言之,它顯然具有木的性用,而在運氣中少陽卻明確定為相火,這就說明在經典裡少陽兼具木火兩重性用。這樣一個兩重性實際上也就是一個體用性。我們看《易》的先後天八卦,離卦屬火,在後天八卦中它處於南方正位,南方火這是眾所周知的,這也是從用的角度談。可是在先天八卦中,離火卻位於東方,卻位於木位。這就關係到一個體的問題、源的問題。火從哪裡來?火從木中來。古時候不像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取火工具,有火柴、有火機、還有電子打火。古人靠什麼取火呢?靠鑽木取火。所以,火從木中來。那麼更早一些,連鑽木取火的方法都沒有的時候,這個火從哪裡來?這個火就從雷電中來。驚蟄節後,春雷響動,大的雷電將乾草枯木擊燃,這便是最自然、最原始的火種。雷屬春,春屬木,這便又將木火連為一體了。雷屬春,龍亦屬春,雷屬東方,龍亦屬東方,華夏以龍自稱,華夏民族為龍的傳人,那麼這個龍究竟是什麼?是恐龍嗎?絕不是!龍是虛指還是實指呢?我們只在雷鳴電閃之時彷彿能見到古人所描繪的龍的形象,龍雷之間是不是有一種很實在的、很直接的關係?這是作為龍的傳人應該搞清楚的問題。而古人將木火,將少陽火稱為龍雷之火,顯然與火的自然出處有關。龍雷火,木火,木中有火,火出木中,這便是少陽所具的兩重性。
少陽這一章我們仍從篇題談起,篇題的其他內容前面兩章已作過討論,這裡僅就少陽的涵義作四方面的簡述。
少陽府主要包括膽與三焦,膽是六府之一,也是六府中一個非常奇特的府,為什麼說它奇特呢?因為六府中的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都只限於一個「六府」的性用,而惟獨這個膽,它還兼具有奇恆之府的性用。從藏府的性用而言,藏為陰,府為陽,二者皆有偏性,故五藏主藏精氣而不瀉,六府主傳化物而不藏。一個藏而不瀉,一個瀉而不藏。而惟獨上述這個膽與眾不同,它既具六府之性,即瀉而不藏,同時又具五藏之性,即藏而不瀉。一府而兼兩性,不偏不倚居乎中正,這是五藏六府中獨一無二的。正因為這樣一個特性,《素問.六節藏象論》云:「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正因為這樣一個特性,《素問.靈蘭秘典論》將膽封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所以,膽的這個「中正之官」不是隨便就封的,你要真能不偏不倚,你要真能處乎中正。光是瀉而不藏,或光是藏而不瀉,那都不行,那都是偏倚,那都不是中正。而惟有這個中正的前提具備了,方能行使決斷的功能。不中正能行決斷嗎?你不中正,你偏倚了,你偏袒了其中一方,這個還叫決斷嗎?這個不叫決斷!這叫徇私舞弊,這叫貪贓枉法。因此,《素問.靈蘭秘典論》給膽所作的這樣一個功能定位,它不但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同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
2、少陽經義
中焦地水關係到整個生態,現在搞西部開發首先強調生態環境,但是,如果沒有很好地認識這個地水與生態的關係,還是這樣無限止的開採地水,那這個生態沒法好起來。另外就是地水受到日益嚴重的破壞,這對於人體的中焦會有什麼影響呢?這個因素必須考慮進去。現在現代醫學已經意識到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對於醫學的影響,搞了社會醫學模式,心理醫學模式。那麼,這個環境醫學模式,生態醫學模式應該遲早會提出來。
另外,我們從膽的造字看,膽的聲符用「旦m.hetubook.com.com」,「旦」是什麼呢?日出地者為旦,旭日東昇,九州普照,所以,旦為明也。而惟其明者,方能行司決斷。你不明,你昏庸了,你財迷心竅了,你權迷心竅了,你怎麼能做到中正,不中正怎麼決斷呢?所以要明,明則行,明則決斷。膽的造字就包含了這樣一個意義。
一個創造,一個光輝的思想,一個激動人心的理論,它們來自於某種早就存在於靈魂中的原始意象。這個原始意象不來自於外部,不存在於意識這個層面,它來自於無意識;這個原始意象「不是被思考出來,而是像圖形一樣被感知到的」。這使我們想到了孔子在《易.系辭》中的一段名言:「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由上述這個原始意象產生出來的思想可以不同,由上述這個原始意象產生出來的創造可以不同,但是,對這個原始意象存在的認識和描述卻是這樣驚人的相似。這使我們由衷地感到:古聖今聖,其揆一也;中聖西聖,其揆一也。我們不禁要問:《易》是一門什麼樣的學問?儒家為什麼要將《易》立為群經之首?《易》是否就是要專門探討原始意像那個層面的東西?
第二層,道家於四方設有四帝君,而東華帝君即號少陽。東華帝君主東方之事,以東華帝君命少陽,說明道家將少陽定位在東方。少陽與東方相關,當然就與春三月相關,當然就與寅卯辰相關。這樣一個定位很符合少陽的本性,古云:醫者、道者,其揆一也。誠非虛語。
接下來我們看「三焦」這一府,三焦的官位,《靈蘭秘典論》封定為:「決瀆於官,水道出焉。」什麼是決瀆呢?決者,疏通也,流行也,開閉也,故《靈樞.九針十二原》曰:「閉雖久,猶可決也。」那麼,瀆呢?瀆,《說文》云:「溝也。」溝這是從小的方面言瀆,大的方面,「江湖淮濟為四瀆」,即江水、湖水、淮水、濟水名為四瀆。所以,決瀆合起來就是疏通流行溝渠水路,使水道暢通,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而惟有水道暢通,才能保障水利萬物而不害萬物。因此,決瀆這一官對於身體健康,對於國計民生,都是很重要的一官。
對於經典的每一個概念都應該花大力氣去研究、去探求,我的這部著述起名為《思考中醫》,其實就是通過對中醫一些主要概念的思考,尤其是對《傷寒論》中一些主要概念的思考展開來的。中醫的一些基本概念思考清楚了,中醫的整個脈絡就會十分明晰地呈現在你的眼前。這個時候不管你搞不搞中醫,也不管外界對中醫是個什麼看法,都無法動搖你對中醫的認識。這樣一個認識在佛門中又叫定解,定解不容易獲得,而一旦獲得就牢不可破。在現代化的時代裡要想學好中醫,這個定解非建立不可。
在運氣裡,少陽主相火,相火這個概念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它映射出的問題恐怕不是現在這個篇幅可以探討清楚。因此,本節只能由淺入深地作一個相似的討論。
4、少陽運氣義
佛家修煉講「明心見性」,道家修煉講「修心養性」,可見都在形而上這個圈子裡。因此,形而上與形而下不僅將道器區分出來,也將聖凡區分出來,也將中西文化的差別區分出來。你要搞中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如果你不把著眼點放在這個上面,你能比較出一個什麼來?我們談火分君相,也要著眼到這個上面來。既然心火屬形而上這個層次,位居君主,不具形器,那它怎麼跟器世界的其餘藏府打成一片?作為火它怎麼腐熟水穀?它怎麼蒸騰津液?它怎https://www.hetubook.com.com麼熏膚、充身、澤毛?那就只好由相火來,讓相火來履行這個「凡火」的職責。因此,相火概念的產生正是基於這樣一個理性思考和實際需要的前提。所以,從形而上與形而下來講,君火屬形而上,相火屬形而下。形而上,故君火以明;形而下,故相火以位。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易.系辭》曰「神無方」,神無方,故以相火為方,以相火為位。神用沒有方位可言,她只隨緣顯現,而在器世界這個層次又不能沒有方位,因此,建立相火以為方位。
何謂少陽?少者小也,未大也。所以,若從字面來直接理解少陽的本義,那麼,少陽應該就是初生之陽,未大之陽。《素問.陰陽類論》將少陽喻為「一陽」,亦就包涵有這個意義。這是少陽的第一層意思。
前面我們曾經談到人與其他動物最大差別這個問題,這是我們提出「主動用火」亦是一個最大的差別。迄今為止,在所有的動物中,只有人類是主動用火的,而在這個主動用火的現象背後存在一個更具實義的差別,就是人類獨特的思維。心火主神明,故火與思維有密切的關係。火與思維相關,思維由火所主。而現在火作了君相的劃分,作了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劃分,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思維是否也有君相的差別?在思維這個領域,在意識這個領域,哪些屬於形而上?哪些屬於形而下?潛意識、無意識,以及思維中的直覺,是否就屬於形而上的範圍?而邏輯思維是否就屬於形而下的範疇?思維和意識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對那些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發現後面的這些思維和意識過程,這些過程中所顯現的和諧和驚世駭俗,令人們驚訝不已並深受感動。歷代的科學家們都在探討這個過程,想使之「真相大白」。心靈深處的這些東西是怎麼爆發出來的?心靈深處所喚醒的東西來自何處?對此,柏拉圖在《斐德羅》中表述道:「這些被喚醒的東西並不是從外部輸入的,而是一直潛藏在無意識領域的深處。」
很顯然,相火是針對君火而提出來的一個概念,因此,討論相火必然就得跟君火聯繫起來。我們看運氣的相火在人屬三焦、心包,君火在人屬心與小腸,現在我們暫且撇開三焦、小腸,來看這個心與心包。心之外有一個獨立的心包,而且有專門的手厥陰相連,這在中醫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除心之外,肝脾肺腎有沒有相應的肝包、脾包、肺包、腎包呢?沒有!只有心有。因此,心之有心包,與火之分君相是有緊密關聯的,我們不能將它作為一般的問題來討論。過去一些醫家,特別是金元時期的一些醫家,把這個問題簡單化了,一般化了,以為火分君相,一個變兩,這便將土木金水一對一的格局打破了,本來是一水對一火,現在搞出兩個火來,一水怎能治二火呢?於是「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的觀點被提出來了,而滋陰一派,瀉火一派亦應運而生。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與器有什麼區別呢?除了上面這個有形無形,向上向下的區別外,還有一個很內在、很本質的區別:是器它就有生化,它就有升降出入。所以,《素問.六微旨大論》云:「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有器就有生化,有生化就必有不生化:有器就有升降出入,有升降出入就必有升降息、出入廢,這是非常辯證的一對關係。既然有器形成,那自然就有器散的時候,「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有生化就有不生化,而從佛門的觀點說就是和_圖_書有生必有滅,生滅相隨。那麼,這個生化與不生化以及這個生滅的根源在哪裡呢?很顯然與這個器有關,與這個形而下有關。所以,器世界的東西,形而下的東西都是有生化的,都是生滅相隨。有生化,有生滅,這就有變動,《易》也好,醫也好,都強調一個「成敗倚伏生乎動」。因此,這個變動生起來,成敗、興衰就生起來,輪轉漂流就生起來。你要想獲得永恆,在器世界這個層次,在形而下這個層次,那是萬萬不可能。因為你有生化,有生滅。要想獲得永恆,那怎麼辦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設法不生不化。無有生滅,無有生化,自然就無有變動,如如不動那還有什麼成敗,還有什麼興衰,這就永恆了。對這樣一個問題的可能性,黃帝也十分關切,於是便有「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惟真人也。帝曰:善」(見《六微旨大論》)的這樣一段對話。可見不生不化是完全有可能的,條件就是「與道合同」,與「形而上」合同。因為在形而上這個層次,在道這個層次,在心這個層次,它不具器,不具器,那就不會有生化,沒有生化,所以它能「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因此,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她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她的理想目標,其實就在形而上這個範圍裡。《老子》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損什麼呢?就是損這個器世界的東西,就是損這個形而下的東西。你對器世界的執著越來越少,你對形而下的執著越來越少,那當然就趨向形而上了,這就是「與道合同」的過程。佛家講「看破,放下,隨緣,自在」,看破什麼?放下什麼?就是要看破、放下這個器世界,這個形而下。在形而下裡,在器世界裡,到處是束縛,到處是障礙,你怎麼可能獲得自在?所以,你要想真正地大自在,那就必須「看破、放下」。
上述這個差別,上述這個不平等,在形而上與形而下裡表現得更為突出。《易.系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有關形而上與形而下以及道與器的問題,我們在第一章中已作過討論,心為君主之官,處形而上之位,其餘藏府則為臣使之官,而處形而下的範圍。上述的這個關係如果從五行的角度看,則能得到更好的說明。五行中,火屬心,其餘金木水土分屬肺肝腎脾。五行之間一個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呢?就是火與其餘四行的差別。火放開了,它往上走,因為火性炎上,而其餘的金木水土放開了,它們往哪走?它們只能往下走。因此,在五行裡,這個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別是了了分明的。用不著我們去動腦筋,它自然地就上下分明。
上面這些水,上焦水、中焦水、下焦水,分開來是三水,合起來是一水,因為水與水之間始終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三水之中,我們尤其應該注重這個中焦水,中焦水也就是地下暗河系統的水,這個暗河系統的走向形成了傳統所說的「龍脈」。龍脈不僅是風水學關心的一個大問題,也應該是現代生態學關注的一個大問題。有些地方為什麼草木茂密,鬱鬱蔥蔥?有些地方為什麼寸草不生,甚至還要沙漠化?關鍵的在於這個「龍脈」的有無。有龍脈,有地下水,那自然萬物生長,山林茂密。沒有龍脈,沒有地下水,那自然萬物不生,山野荒漠。青山綠水這句話應該往深處看,這個綠水是青山的前提,有綠水才有青山,沒有綠水,那就只有不毛之地。而這個綠水有時是我們看到的河溪,有時則是看不到的地下水,是龍脈。因此,人工植樹造林也要看條件,看和-圖-書你植樹的地方有沒有這個龍脈,有龍脈你植的樹就容易成林,沒有龍脈呢?你很可能白打工。所以,植樹造林也不能光憑熱情,還要講科學,還要講風水。風水術中就有辨認龍脈的具體方法。你把龍脈轉換成地下水,轉換成暗河系統,那尋找龍脈就變成了科學。其實古代的很多學科研究的都是科學,只是這個名字叫起來使我們很容易聯繫到迷信。因此,命名的科學化、現代化倒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前面談少陽經義的時候,少陽經所處的這個位置與它主樞的功用非常相符,這使我們想到經典概念的嚴密性,它不僅有功能的基礎,也有結構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在探討每一個經典的概念時,都必須做到嚴肅認真,切忌得過且過。經典概念的涵義很廣,以我們目前所編寫的教材而言,這個涵義還遠遠沒有探求出來。迄今為止,統編教材已搞了六版,現在又在緊鑼密鼓地組編七版,這些不同版的教材有什麼區別呢?除了版本上的區別,在內涵上看不出有什麼大的突破。中醫教育適不適合搞統編教材,我們需不需要這樣頻繁的變更教材?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商討。
決瀆這一官為什麼會是三焦來承擔呢?這個問題很複雜,也很有爭議,似乎我也沒有這個能力把它全面的澄清。因此,這裡只是就三焦這個概念談一些相關的想法。三焦我們首先來看「焦」,「焦」的意義應該比較清楚,它是火字底,所以與火有關係。我們將什麼東西往火上一烤,它就顯現這個「焦」臭來,因此,焦者火之臭也。焦就是火的作用的一個顯現。我們看運氣,運氣的少陽相火即以三焦言,說明三焦與火的聯繫是很確鑿的。決瀆之官要三焦來擔當,開通水道的作用要三焦來完成,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說明了水的功用必須靠火來幫助完成,這又再一次證明了我們在太陽這一章中闡述的理論。
焦的意義我們清楚了,它與火有關,那為什麼要叫「三焦」呢?三焦說明火的性質有三,火的來路有三,說寬一點,三火就是天火、地火、人火,說窄一點,就是上焦之火、中焦之火、下焦之火。上焦之火主要講心肺之陽,中焦之火主要講脾陽,下焦之火主要講腎陽。我們回憶一下《中醫內科》,《中醫內科》在講到水腫的時候,水液的代謝是不是主要與肺、脾、腎三髒相關?確實主要與肺、脾、腎相關。火的性質,火的來路我們講了三個,同理,靠火作用的這個水的出路亦應該有三個,這就是上焦天水,中焦地水,下焦水水。從自然的角度講,天水即自然降雨之水,而肺為五藏之天,肺為水之上源,肺所主的這個水與天水相關;地水即地下水,地下之暗河系統即屬於此類,脾主運化,脾屬土,土克水,脾所主的這個水與地水相應;水水即江河湖海之水,腎為水藏,腎所主的這個水與水水相應。
著名物理學家泡利對開普勒的這一思想進行了更為精確的表述:「從最初無序的經驗材料通向理念的橋樑,是某種早就存在於靈魂中的原始意象(images)——開普勒的原型。這些原始的意象並不處於意識中,或者說,它們不與某種特定的、可以合理形式化的觀念相聯繫。相反,它們存在於人類靈魂無意識領域裡,是一些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意象。它們不是被思考出來的,而是像圖形一樣被感知到的。發現新知識時所感到的歡欣,正是來自這早就存在的意象與外部客體行為的協調一致。」(上述兩則引文引自S.錢德拉塞卡著,楊建鄴、王曉明先生翻譯的《莎士比亞、牛頓和貝多芬》一書,謹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