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少陽病綱要
二、少陽病提綱
對於痞證的治療,《傷寒論》用的是瀉心湯,共計有大黃黃連、附子、半夏、甘草、生薑等五個瀉心湯。治痞為什麼要用瀉心湯呢?瀉非言補瀉,瀉者言其通也。心即上述之脘域,即上述之脾胃,即上述之升降樞紐所居處。這個地方閉塞了,不通了,升降怎麼能夠正常的進行,這就會有痞證的發生。故瀉心者,決其壅阻,通其閉塞,使復升降也。升降得復,則升者降之,降者升之,自然轉否為泰矣。因此,瀉心湯實際上是一個轉否成泰之方。以上述諸瀉心湯而言,大黃黃連瀉心湯者,降陽之方也。舉凡陽明胃不降則乾陽不降,乾陽不降而生否者,宜此大黃黃連瀉心湯。服之令乾陽下降,自成泰之格局。半夏、生薑、甘草諸瀉心湯者,降陽升陰之方也。舉凡陽明胃不降則乾陽不降,太陰脾不升則坤陰不升,乾陽不降,坤陰不升而致否者,宜此諸瀉心湯。方中所用芩連,即降陽也;所用參、姜、草、棗即升陰也;半夏則開通閉塞,交通上下也。服之自然陽降陰升而轉否成泰。附子瀉心湯亦為降陽升陰反否為泰之類。
對中醫的認識,尤其是對中醫價值的認識,我們不能光局限在幾個病上,應該放開來看。古人云: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從少陽提綱條文的討論,從對苦這樣一個問題的引申,我們看到中醫的內涵確實包括了上述三個層次的東西,只看你能不能真正地把握它,受用它。
(2)九竅之佈局
其實就是病機條文,這在太陽及陽明篇中已作過論述,既然是病機條文,那它的涵義就關係到整個少陽篇。因此,在這一條上必須多花功夫。為了顯示病機條文的重要性,我們還是給它一個病機格式,就是:「諸口苦,咽乾,目眩,皆屬於少陽。」
否是乾上坤下,由於處在這樣一個狀態下,天地不能交通,陰陽的氣交不能很好地實現,五藏的元真不能很好地通暢,因此,人的諸多疾病其實就是由這個因素漸漸演變而來的。那麼,怎麼實現由否向泰的轉變呢?一個就是要設法使乾陽下降,另一個就是設法使坤陰上升。而這兩個方法孰輕孰重,以及是否同時進行,則完全取決於引起否的這個因素。在天地絪縕,男女構精以後,生命本來應該處於泰的狀態,健康的狀態。而現在為什麼會淪入到否的狀態上來呢?說到底還是陰陽的問題,還是升降的問題。一方面乾陽太過,升而不降,可致否的形成;另一方面坤陰太沉,降而不升,亦可致否的形成;而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如果調節升降的樞機出現問題,就更容易導致否的形成。當然有的時候引起否的因素是綜合的,是錯綜複雜的。
那麼泰呢?泰的佈局上坤下乾,卦辭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尚秉和注云:「陽性上升,陰性下降。乃陰在上,陽在下,故其氣相接相交而為泰。泰通也。」又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由是亦知,泰之所以為泰,泰之所以為諸通達吉亨,其關鍵就是天地交通。
人為天地氣交的產物,這一氣交就變成泰的格局,而九竅的佈局就正好符合這個格局。天地氣交通過什麼道路進行呢?通過人中這個道路進行。故人中之道宜深、宜長、宜廣。人中深、長、廣了,那麼,它所代表的這個內在的道也必然會深、長、廣,這就為氣交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氣交好了,生命當然就會長久,這是必然的道理。人昏過去以後,人的生命危急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去掐按人中。許多人就因為這一掐,甦醒過來了,轉危為安了,為什麼呢?氣交的道疏通了,打開了,氣交恢復了,生命也就自然回復到原來的狀態。人中是不是一個重要的機關?人中這個稱謂是不是真透著中醫的三昧?大家可以思考。
少陽hetubook•com.com病提綱的討論主要以少陽篇二百六十三條「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為依據。這部分的討論擬分兩個方面。
(1)五竅之特點
2、別義
談完五竅的問題,接下來我們看九竅。九竅即二耳、二目、二鼻、一口、一前陰、一後陰。九竅的佈局很有意思,雙竅的有三,單竅的亦有三。雙竅的耳、目、鼻居於上,單竅的口、前陰、後陰居於下。雙竅之構成恰似易卦之陰爻(⚋),而單竅之構成則恰似易卦之陽爻(⚊),且雙數偶亦為陰,單數奇亦為陽。上三陰是為坤,下三陽是為乾,上坤下乾是一個什麼卦象呢?正好是一個泰卦。所以,九竅的佈局就正好構成一個天然的地天泰卦。而連接這個地天的又是什麼呢?就是處於口鼻之間的人中。
少陽提綱條文談到口、咽、目三竅,這使我們想到五竅的問題。五竅即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竅是什麼?《說文》云:「穴也,空也。」《禮.禮運》曰:「地秉竅於山川。」《疏》謂:「謂地秉持於陰氣,為孔於山川以出納其氣。」綜《說文》、《禮經》所云,竅就是山川中的孔穴,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山洞,這些孔穴有什麼作用呢?就是出納地氣。地雖然屬陰,雖然藏而不瀉,但它也要交換,與天交換,與陽交換。它也要有呼吸。這個交換,這個呼吸就是通過位於山川的孔竅來進行的。可見自然天成的每一樣造化都不是沒用處的,都不會閒置,只是你沒有認識到。認識到上述這個「竅」的涵義,我們來看五藏的竅就非常清楚了。首先在中醫裡只有五藏有竅,六府沒有竅。為什麼呢?六府屬陽,五藏屬陰,六府應天,故瀉而不藏,五藏應地,故藏而不瀉。應天則本就空靈,何需有竅?應地則實而厚深,故需有竅以供出納。所以,我們一再強調中醫理論它的基礎很深厚,它的背景很深厚,而這個深厚處就是自然。因此,談中醫你處處在在都不要忘記自然。你道法自然了,你的理論的根基自然就深厚了,你的層次也就自然地上去了。你對這個理論就會堅信不移。這不是盲目自信,而是你心中有數,了了分明。像這個五藏主竅的問題,一聯繫到自然,你就很清楚了。
接下來我們看苦、干、眩,苦是什麼呢?苦是火的本味,火味為苦。干呢?凡物近火則干,故干者火之性也。眩者則如《釋名》所言:「懸也,目視動亂如懸物,遙遙然不定也。」是什麼東西具備這個「遙遙然不定也」之性呢?很顯然,風(木)具備這個性,火具備這個性。因此,談苦、干、眩,並不是說苦、干、眩只限於少陽病所有,而是透過苦、干、眩表出少陽樞機的木火之性、相火之性。
泰卦的佈局已如上述,它正好與否卦的佈局相對相反。所以,自「易」始,否泰就分別用來表示兩個截然相反的事態。諸如善惡,好壞,吉凶,小人君子等。而泰卦當然代表著好的一面,否卦就代表著壞的一面。否泰為什麼會有這個差別呢?讓我們看一看《易經》否泰二卦的象辭即知。否的佈局是乾天在上,坤地在下,故否卦卦辭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尚秉和注云:「陽上升,陰下降。乃陽即在上,陰即在下,愈去愈遠,故天地不交而為否。否閉也。」又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人小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尚秉和注云:「天氣本上騰而在外,地氣本下降而在內。愈去愈遠,故氣不交。氣不交故萬物不通而死矣。」由是可知。否之所以為否,否之所以為諸困頓不吉,關鍵就在於天地不交。
毫無疑問,解決人的根本問題,使人少苦多樂,甚至離苦得樂m.hetubook•com•com,是人類一切行為和努力的動機和宗旨,過去如是,現在如是,將來亦如是。而我們從本質上對所有的這些行為和努力作一個劃分,則不外兩類,一類行為和努力是在形而上的這個層面用功,一類行為和努力是在形而下的這個層面用功。而更具體地說,形而下的這個層面就是物質的層面,形而上的這個層面就是精神的層面,就是心的層面。上述這個劃分建立以後,很多問題就十分清楚了,整個現代科學它是在哪個層面用功呢?她在形而下這個層面,在物質這個層面。她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在這個點上,企圖用改造物質的方法來作用人類,用這個物質手段來使人類離苦得樂。物質手段能不能使人離苦得樂呢?當然可以。肚子餓了,給你吃的,身子冷了,給你穿的,飢寒交迫的苦一下子得到了解決。但是,溫飽的問題解決以後,物質手段還能在多少程度上使人離苦得樂呢?這個問題我想大家都會有感受,感受過了你就應該有思考。百萬富翁、億萬富翁有沒有煩惱,有沒有痛苦,是不是他們已經完全地解決了人生的根本問題?他們已經擁有了太多的物質,已經佔有了太多的形而下這個層面,是不是他們就已經完完全全地離苦得樂了?如果不是這麼回事,如果他們的人生仍然充滿了煩惱和痛苦,那用物質手段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的能力就會讓人產生懷疑。
人中的稱謂過去我們也許不理解,它不過是鼻口之間的一個溝渠,為什麼要叫人中?其實人中的這個稱謂,甚得中醫的三昧。它就像是一個機關,這個機關解開了,中醫的許多東西就能一目了然。何謂人中?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其中矣。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五味入口,藏於胃。因此,鼻口實際就是天地與人身的一個重要連接處,天氣通過鼻與人身連接,地味通過口與人身連接。經云:「人以天地之氣生。」人何以天地之氣生?天地之氣何以生人?顯然這個口鼻擔當了重要的作用。而鼻為肺竅,口為脾竅,肺主乎天,脾主乎地。故鼻口者,天地之謂也。即以鼻口言天地,那處於其間的這道溝渠不為人中為何?因此,人中的這個稱謂非它莫屬。
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看肝、脾、肺、腎這幾竅,這幾竅皆符合於《說文》、《禮經》所給出的竅的涵義,即皆位於山川(頭者身之山川也),皆具空穴孔竅之性。而且在這幾竅中,肝竅目、腎竅耳、肺竅鼻皆分左右兩竅,脾竅口雖不分左右兩竅,然由上下兩唇相構,且諸竅皆直通於外。惟獨心之竅不具這個特性,它既不直通於外,亦非空穴之竅,且不分左右、上下,而為一獨「竅」。五藏之中,肝脾肺腎諸藏皆實,而其竅卻虛;心藏本虛,而其竅卻實。五藏之中,心為君主。君主為孤為寡,故無有左右,無有上下。余則為百官而有左右、上下之分。五竅的這樣一個特性,既使我們看到了自然的一面,也使我們看到了社會的一面,二者似不可分。
(2)三竅的特殊性
(3)否極泰來
《素問.六微旨大論》云:「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研究人氣交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什麼是氣交呢?氣交就是指天地的氣交,陰陽的氣交。天氣要下降,地氣要上升,陽氣要下降,陰氣要上升,天降地升這就氣交了。氣交了就有萬物化生,氣交了就有人的產生。故曰:天地氣交而人生焉。天地氣交,乾天之氣下降,坤地之氣上升,這是一個什麼格局呢?這正好是一個泰卦的格局。所以,人身這個九竅的佈局,它要三個雙竅在上,三個單竅在下,這就正好體現了天地的氣交,就正好體現了泰卦這個格局。這好像是巧合,又好像不是巧合。總之,造化的奇妙著實令人讚歎。天地要氣交,陰陽要氣hetubook•com•com交,這個氣交的過程總要有一個通道,而人中生就的是一個溝渠,這樣一個結構就正好可以作為氣交的通道。有諸內必形諸外,人中這個通道雖然是外在的,但它必然反映內在天地氣交、陰陽氣交的情況。因此,人中的這個結構,人中的這個長相就非常的重要。相家看人中可以看人的壽元,為什麼呢?因為人中的結構反映了人體氣交的狀況,「言人者求之氣交」,人的身體狀況,人的健康,人的長壽,它由什麼來決定呢?就由這個氣交來決定。氣交好的人,你當然就有了健康和長壽的基礎,氣交不好,天地之氣不生你,四時之法不成你,你從哪裡去找健康?你從哪裡去找長壽?基礎沒有,根基沒有,你沒法獲得健康和長壽。所以,看人中實際上就是看氣交,看氣交實際上就是看生命的根本。生命的根本你都看到了,那你為什麼不知道他的壽命,當然就知道了。因此,大家不要以為看相就是迷信,孫真人要求一個大醫必須精通諸家相法,這不是沒有道理的。你從基因去瞭解一個人的生命狀況,去瞭解一個人的壽命長短,那我為什麼就不能從人中去研究、去瞭解呢?難道從基因看出的就是科學,從人中看出的就是迷信嗎?我看天底下沒有這樣的道理。怎麼只許官家點火,不許百姓點燈呢?重要的應該來考究它能不能看出?能不能看準?如果看不出,看不準,你又說能看出,能看準,那當然是騙人!當然是迷信!倘若他能看出,且又能看準,與基因研究的結果不相上下,那這個問題就嚴重了。這樣一個簡單的方法,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條件,卻能與一個高科技的、複雜的方法所得出的結果相近,甚至相符。單就這個事實就足以引起我們的深思,就足以讓我們對這個簡單的方法刮目相看。簡單了難道就不科學,難道就注定是土氣、是樸素,難道就登不了大雅之堂。讓我們看拉丁的一則箴言:「簡單是真的標誌。——Simplexsigillum veri.」科學所要追求的是什麼?難道不是這個「真」嗎?簡單的其實就意味著真,越真的就越簡單,越簡單的就越真。複雜了那是沒辦法,那是不得已,而複雜了往往容易失真。
(3)苦、干、眩義
另外,對於少陽提綱的討論我們還可以引而申之,觸類而長之。比如這個苦的問題,苦於五行屬火,所以,《素問.陰陽應像大論》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苦不但屬火味,亦與心相關。而我們稍作深入,就會發現與苦聯繫最密切的痛它也與心相關,故《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痛苦與心相關,而在五志中,喜樂亦與心相關。痛苦屬心,痛苦生於心,喜樂亦屬心,喜樂亦生於心。痛苦、喜樂與心的這個特殊關係,便將宇宙人生的一個大問題引發出來。
由上述否泰二卦的象辭我們可以看到,否泰二卦的涵義非常深廣,有自然科學的方面,有社會科學的方面,也包括了很深厚的人文內涵。這些諸多方面的內涵都值得我們去研究,去實踐。從自然方面而言,《易.系辭》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天地為什麼會絪縕,男女為什麼會構精?其實這就是泰的狀態。而反過來,天地要是處於否的狀態,那就沒法絪縕,沒法構精了。沒法絪縕,沒法構精,就不可能有萬物的化醇,萬物的化生。沒有化醇,沒有化生,生命怎麼得以誕生?即便是誕生了,又怎麼能夠健康的維持下去呢?所以,我們將生命的產生,以及生命過程的諸多正常和不正常態作一個根本意義上的歸納,其實它就是一個否泰的問題。否代表著不健康態,也就是疾病態,而泰當然就代表著健康態。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醫學的一個很根本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實現由否至泰的轉變。
以口、咽、目為少陽提綱,並不是m.hetubook•com•com說這三竅就由少陽所主,而是透過這三竅表現出少陽病最最關鍵的機要。醉翁之意不在酒,諸如此類的手筆,不由得你不歎服。
九竅的分佈充分體現了泰的格局,泰其實就是宇宙演變到有生命的這個階段的一個標誌。而人體的外部結構正好記錄下了這個標誌。這便提示我們,要想透徹地理解生命的過程,泰卦便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
我們看提綱條文中講到三個非常簡單的證,就是「口苦,咽乾,目眩」,這樣三個證好像不痛不癢,怎麼可以用它來作少陽病的提綱?說實在,就口苦、咽乾、目眩這三證的本身而言,確實有些不打緊,但是,我們一想到經典的特性是「一字之安,堅若磐石,一義之出,燦若星辰。」就知道三證的簡單中必然蘊涵著不簡單。
物質手段在解決人生根本問題的能力上為什麼有限?我們回觀前文便能明白,因為人生這個根本問題的根源,人生這個苦樂的根源,它不來自於形而下這個層面,它不來自物質這個層面,它們來自於形而上,來自於心這個層面。因此,用物質手段來著眼這個問題就很難從根上去解決。它是間接的,它始終繞著圈子。在溫飽沒有解決前,在飢寒交迫的這個階段,物質的作用好像很強,但是,這個層面的問題一旦解決了,物質手段的能力就基本達到飽和。再往下走,物質手段所能起的作用便只是隔靴搔癢了。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直截了當,就必須從根本上抓,連根拔起,問題才能真正解決。那麼,根在哪兒呢?當然就在形而上,就在心這個層面。筆走於斯,我們才恍然大悟,傳統的學問,傳統的儒、釋、道為什麼都強調「修心」?為什麼都把在形而上這個層面、心這個層面的用功放在第一位?原來就是要解決這個人生的最根本問題。你看《老子》,他不叫你去追求物質,他不叫你去不斷地豐富這個物質手段,他叫你「知足者樂」。為什麼呢?因為他已經參透了,他知道這個人生的樂不可能最終從物質這個層面得到,在物質這個層面上只要你不知足,那千萬、億萬的家產、身價你也不樂,你也可能痛苦。因此,沿著物質這條路,沿著形而下這條路,你就是走到天上去了,走到太空,甚至外太空,人生的這個根本問題你還是沒法解決。到時醒悟了你還得回頭,你還得走形而上這條根本的道路。老子看清了這一點,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不鼓勵人們走物質探索的這條路,在這條路上他告訴你知足就行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你幹嗎要去幹吃力不討好的事?從這個層面你去看中國為什麼沒有率先走向現代化這條道,為什麼沒有率先走向物質發展這條道,也就不足為怪了。
由否轉泰的具體過程,反映在太陽篇的痞證裡,這個「痞」其實就是上述「否」的狀態在人身上的一個具體表現。痞應該有非常多的表現,可是在《傷寒論》裡卻把這諸多的表現集中在一個「心下」,謂之「心下痞」。為什麼要將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證用「心下」來表述呢?心下不是講五藏的心下,而是指劍突以下,腹以上的脘域,這個脘域稱為心下,這個脘域正好是脾胃所居。脾胃在這裡有什麼意義呢?它的一個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升降之樞紐。如果脾胃出現問題,那升降就必然會有問題。升降出現障礙,天地之氣怎麼相接相交,這便有了否的形成。所以,一個心下痞其實已把形成否的這個癥結道明瞭。
痛苦本為生理現象,但由於生理與心理的相互影響之深、之大,我們很難將它們分割開來,因此,對於痛苦和喜樂我們完全應該從綜合的角度來看。人類的問題千千萬,但是,這些千差萬別的問題能不能歸結到一個點上,或者說一個問題上來呢?從最根本的意義,從最究竟的意義去思考,這是完全可以的,這個點、這個問題就是痛苦與喜樂,簡稱苦樂。我們可以從縱向來看,也可以從橫向來看,看看人類付之www.hetubook.com•com的所有努力是不是都是為了解決這麼一個問題。古代的也好,現代的也好,科學的也好,藝術的也好,宗教的也好,是不是都是在這個上面用功,是不是都是為了減少一些痛苦,增加一些喜樂。人類的所有行為,所有努力是不是都是為了這樣一個目的、這樣一個宗旨?至少在動機上,在主觀願望上沒有一個例外。因此,只要我們從苦樂的問題上去作意、去思考,那就把人類的複雜問題、人生的複雜問題簡單化了,真實化了。將人生的問題簡單化、真實化以後,對這個根本問題的解決,便有了一個直截了當的思考和判斷。
1、總義
(1)少陽病機提綱條文
否者閉也。閉則天地不交而否。瀉心湯能通其閉塞,交其天地,故用之而能「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用之而能「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瀉心雖只五方,若能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則何愁不能於天地間立此瀉心一派,以掃蕩諸疾哉!曾記去歲治一藏族同胞,肝病下利之後,胸中熱如火燎,腰以下冷如冰雪,經某縣醫院西醫治療,下利得止,而余證不減。漸至晝而煩躁,夜不安臥。觀此胸熱如燎者,乃陽不得降也;腳冷如冰者,乃陰不得升也。陽不降,陰不升,非否而何?故徑投半夏瀉心湯加肉桂,加肉桂者,以桂配黃連又成交泰之勢(古方有交泰丸即由黃連、肉桂相伍而成)。服之半月餘,胸熱漸平,腳冷漸溫,諸證皆除,否去泰來。
口苦、咽乾、目眩,它主要講了口、咽、目這三竅,現在我們暫且撇下苦、干、眩,看看這三竅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竅者孔穴也,以供出入者也,山川的竅以及人身的竅都不外乎這個出入的作用。既然是出入,那就關係到一個開合的問題。我們看看人身的諸竅中,哪些竅的開合最靈敏,哪些竅的開合最頻繁呢?只有口、咽、目這三竅。而且這三竅的開合是最直觀的,最易於感覺到的。我們說話的時候,一個最重要的過程就是口在不停的開合,而我們的講話,連帶我們進食、呼吸的吞嚥動作,這個咽也在不停的開合,只是這個開合稍深了一層。目呢?目的開合更容易感受到。所以,口、咽、目它的一個最大特徵,也是一個我們最容易感受到的特徵,就是它的開合性。講開合,開合這個過程的實現,它靠什麼呢?它靠一個樞機。開合越頻繁,開合越靈敏,那必然是樞機越靈敏。開合的特徵越顯著,必然就是樞機的特徵越顯著。因此,談口、咽、目,它實際上把一個什麼問題帶出來了呢?它把樞機的問題帶出來了,它把少陽帶出來了。你看口、咽、目,你感覺到它的開合,你感覺到它們在「位」的變化上異常靈活,那這個「開合」,這個「位」的變化從哪裡來?當然是從「樞」上來。因此,談一個口、咽、目,便將少陽主樞,便將相火以位的內在涵義活脫脫地呈現出來。還有什麼比這個口、咽、目更適合於作少陽的提綱?還有什麼比這個口、咽、目更能透出樞機的要義?這時你真有一種非此莫屬的感覺。
《老子》講:「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個簡不簡單,真是夠簡單。可正因為這個簡單,它透發出真實。人生的真實,社會的真實,都包含在這個簡單裡面。可就因為這個簡單,「天下莫能知,天下莫能曉」。人性是不是都有喜複雜的一面呢?本來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可人總覺得這樣簡單不過癮,還是複雜一些好。你摸脈摸出這個病來,他覺得不保險,不放心,還是要搞一些現代手段的檢查。另外,現在你開醫院如果就是望、聞、問、切,就是開幾劑中藥,即使你把病人治好了,那你的醫院也要倒閉。為什麼呢?經濟在制約你,你的經濟指標上不去,醫院怎麼能開下去?除非你到國外去開!所以,你必須開大量的檢查,也必須上西藥。這是現實,中醫也還得食人間煙火吧,那你就得隨行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