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作者:張仲景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第十三 辨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

卷第十三

辨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

女勞,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其腹脹如水狀,大便溏而黑。胸滿者,難治。硝石礬石散主之。

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傷、飢傷、勞傷、經絡營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蟅蟲丸主之。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牡丹皮三兩 茯苓三兩 桂枝一兩 附子一枚(炮)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 龍骨三兩 牡蠣三兩 生薑三兩
天雄散方和圖書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男子平人,脈虛弱細微者,喜盜汗也。
師曰:夫尊榮之人,骨弱肌膚盛,重因疲勞,汗出,臥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之。但以脈寸口微澀,關上小緊。宜針引陽氣,令脈和緊去則愈。

小建中湯方


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上二味,為散,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大便黑,小便黃,是其候也。


hetubook.com.com
人年五六十,其脈大者,病痺,俠背行。若腸鳴、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也。其脈小沉遲者,病脫氣,疾行則喘渴。手足逆寒者,亦勞之為病也。
硝石(熬黃)、礬石(燒)各等分
失精家,少陰脈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者,為清穀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者,男子則失精,女子則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
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血痺,陰陽俱微,或寸口關上微,尺中小https://www.hetubook•com.com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
天雄三兩(炮) 白朮八兩 桂枝六兩 龍骨三兩



腎氣丸方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兩 茯苓二兩 芎藭一兩
大黃十兩 黃芩二兩 甘草三兩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藥四兩 地黃十兩 乾漆一兩 虻蟲一升 水蛭百枚 蠐螬一升 蟅蟲半升
黃耆三兩 桂枝三兩 芍藥三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六兩
即前方小建中加黃耆一兩半。氣短胸滿者,加生薑一兩。腹滿者,去大棗,加茯苓一兩半。大便秘結者,https://m.hetubook.com.com去大棗,加枳實一兩半。肺氣虛損者,加半夏三兩。

上八味,搗篩,練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能飲者,白飲下之。
男子脈浮弱濇,為無子,精氣清冷。
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者,小建中湯主之。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三兩(炙)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二枚) 膠飴一升
大黃蟅蟲丸方
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劇,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裏虛也。
問曰:血痺和_圖_書之病,從何得之?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匙,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為度。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腎氣丸主之。
虛勞,里急,諸不足者,黃耆建中湯主之。
黃耆建中湯方
硝石礬石散方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龍骨牡蠣湯方

酸棗仁湯方
上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