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話 八条宮
四
「這可非救不成。」
和天皇的敕使一陣爭論之後,幽齋終於打開城門,將城池交給前田主膳正義勝,以此名義退出城外。與此同時,圍城軍也拔營離去。
親王也許暗暗尋思過。猶有甚者,家康為了束縛宮廷,使他們的活動只侷限在御所內,制定了一項法規:《公家法度》。
他同時派人到關東的家康那裏報告。如果不同時讓家康也瞭解這情況,會對日後不利。
「我個人的死輕如鴻毛,但『古今傳授』則並非如此。我希望在死前將之傳授給八条宮殿下。」
「因為太陽下山了。」
幽齋做了複雜的表演。
比這更早一步,親王派出家臣大石甚助火速趕往丹後田邊城,告訴交戰雙方:
但家康和手下的官僚不允許他這樣做,他們開始以一種與前一代的秀吉和豐臣家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待宮廷。
「家康原本就不像豐氏啊!」
親王也說過這樣的話。雖只見過幾次,但他看到的家康絕不是個詩人;而秀吉是詩人。不是詩人,恐怕就無法理解宮廷的典雅、優美及其藝術性吧;不能理解,自然就不會對宮廷產生甚麼感情。
這位親王建造了後人所稱的桂離宮。但是,桂離宮並非全出自他手筆,他生前的離宮只是初具規模,餘下的是他晚婚所生之子智忠親王完成的。
天皇說。他立即採取行動,派敕使到大坂的秀賴那裏,請他給丹後的西軍下一道停戰m.hetubook.com.com令。這次從京都派去大坂的共有三人:三条西大納言實条、中院中納言通勝以及烏丸中將光廣,都是通歌曉韻之人。秀賴答應了。接受敕命是豐臣家的家法。
教授親王歌學的細川幽齋,在丹後的田邊(舞鶴)地方,原地不動地加入家康一邊。
雖說小巧,其精美卻在宮廷裏出了名。親王在設計這幢別邸時,從《源氏物語》《伊勢物語》《古今和歌集》以及他所喜愛的《白氏文集》等作品獲得啟發,他試圖把這些作品中的詩情,形象地體現在別墅的建築裏。夏天的夜晚,每當明月當空,翠綠色的瓜田籠罩在乳白色月光之下,親王的腦海裏也許曾多次出現過這樣的念頭:如能讓秀吉死而復生,請他來別邸小住幾天,該有多好啊!
家康取得了天下。
幽齋對身在京都的八条宮提議道。他派了一名部下當密使,衝過敵人的封鎖線,到達八条宮的府邸。
他立即到御所拜謁天皇兄長,談了些丹後的戰況之後,講到了「古今傳授」之事。
隨即又上京去,為了給親王講學「古今傳授」而住進八条宮家。為了這一天的開講儀式,親王特意在邸內造了一室做為講堂。幽齋講授的內容並沒有甚麼了不起,不過是把一張張紙條夾進書裏,一邊口授《古今集》裏幾個難解hetubook.com.com之處和某些語句,與其說有甚麼重要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使歌學秘訣的權威神秘化而舉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按照傳統禮儀,親王向幽齋遞交一紙誓紙表明:「向天地眾神起誓,決不對他人言及。如若違背誓言,願受神佛任何懲罰。」
「幽齋提及他想為陛下講解『古今傳授』。」
「有必要做得這麼絕嗎?」
偏愛秀吉的後陽成帝,對秀吉死後僅三年就遭逢此一變故很是失望,不願再當天皇了。他想退位,把皇位讓給八条宮。
盛夏,親王到桂川河邊賞瓜,忽然想起要在這地方造一所房子。他想在這裏建一座別墅,住到這裏,使自己沉浸在和學的美妙境界中。
其後幽齋一直寓居丹波龜山城,直到戰亂平息,和平重新降臨。過了不久,戰爭以東軍的勝利告終後,他首先到大坂拜謁家康。
親王於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執政的寬永六年(一六二九)去世,享年五十餘。親王過世不久,家康的墓所東照宮在下野的日光開始動工,不久就完成了。東照宮所體現的德川家審美觀和京都南郊那座桂離宮所體現的八条宮審美觀,成了後世廣泛議論的話題。人們認為,這是兩種迥然不同又互成對照的審美觀念。
天皇的敕使進入城內時,起先幽齋拒不接受勸告停戰的皇命,多次表示,倘若接命猶如貪生怕死,是武人之恥和*圖*書。
他們說,天皇退位容易讓人聯想為嘲諷德川家之舉,不允許有此種任性妄為。把皇位讓給八条宮更是大大不妥,理由是,親王當過秀吉的猶子,不僅現在,就連以後也不宜讓他登上皇位,那會有損德川家天下的穩定。
親王如此安慰天皇兄長,他說的太陽是指秀吉。對這個國家的宮廷來說,秀吉的出現猶如東昇的旭日,在秀吉活著的年代,宮廷裏始終陽光燦爛。秀吉一死,天空驟然變得陰霾了。
關原戰爭爆發時,親王二十四歲。
這門學問是解釋《古今集》的秘傳,以藝術界的術語來說則是秘訣。此學不傳外人,倘若幽齋戰死,便將永遠從人世消失了。幽齋的智謀靠的正是它。
幽齋把自家一族的存亡押在家康方面。這場賭局最後是贏了,但在戰事中曾陷入困境,因為西軍團團包圍了丹後田邊城。
親王所造的這幢別邸,用他的話來說是——
智仁親王說道。這話與事實多少有點出入,親王心想,即便自己要向幽齋學習,也成不了天下大事,倘使天皇要親自學,就可以敕命使其停戰。有了天皇的敕命,幽齋的性命也可以體面地保全。幽齋瞭解親王的為人,他大概早就估計到親王會如此向天皇稟報。
這便是動用八条宮。
「瓜田裏的一間小巧茶室」。
一切不再是秀吉執政時的模樣了。秀吉和_圖_書當初設立的「京都奉行」,完全是以朝廷為主、主動為朝廷辦事的機關;家康掌權後設立的「京都所司代」,則是監視宮廷的機構,有時甚至居高臨下充當裁斷官的角色。這樣一來,從天皇直到宮女,宮廷中人的日子變得黯然失色了。
早在關原之戰發生前,宮廷中人早已將此事看得一清二楚了。秀吉死後,家康雖然是豐臣家大名的身分,卻單獨接近宮廷,進貢了不少金銀財寶,其用心可謂昭然若揭,肯定是想事先博得宮廷的好感,為將來起事做準備。這期間,家康違反豐臣家的律法,常常做出刺|激大坂執政機關之事,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甚是反感,代表大坂當局起而攻之,公開譴責家康的罪狀,並在大坂舉兵討伐。這對家康來說,也許是正中下懷。於是,普天下的大名一分為二,或加入東軍或加入西軍,兩者必居其一。
「家康想奪取豐臣家的權。」
親王大吃一驚。
幽齋自前年以來,為後陽成天皇和八条宮講授《古今集》全卷的註釋,直到去年才講完。第一次共教了七十多天,第二次四十多天。
透過這兩次授課,他把《古今集》全卷的註釋都講完了,但還留了一手——即世間所稱的「古今傳授」。
「天皇陛下就要派人來了。」
「幽齋恐難以取勝,怕是活不成了。」
關於秀吉,八条宮智仁親王所記得的只有這麼一些,而且都是幼年時的記憶。當秀吉英hetubook.com.com姿颯爽、風華正茂時,這位親王還只是名幼童、少年,等到他觀察世事人情的眼光開始成熟,關鍵人物秀吉卻早已衰老,不久之後就與世長辭了。但是在秀吉去世以後,親王的思想有了大幅成長。與此同時,親王心目中的秀吉形象,也似乎在他過世後益發膨大而栩栩如生了。
除了烏丸中將光廣做為天皇使節前往丹後戰地,秀賴方面還派出使者前田主膳正義勝(豐臣家京都奉行前田玄以之子)。
親王的使者拜見幽齋,並把改變他來信的原意之事告訴他。
親王對這一切感到失望,他終於想逃出京都了。
之後十年裏,後陽成帝繼續在位,後來他把皇位讓給皇嗣政仁親王,即後水尾天皇。
圍城的西軍多達一萬五千人,守城的幽齋卻只有五百人。幽齋之子忠興率細川家的主力開赴關東去了,留下的只有這麼一支軍隊,他必須以這僅有的五百人作戰。然而,幽齋卻打得很漂亮。
元和元年(一六一五),家康發動眾所周知的大坂夏之陣,包圍了秀賴,並讓他們葬身火海。接著家康派了一批人來到京都,把阿彌陀峰頂上的秀吉墓所砸得稀爛,並搗毀豐臣家的祖神豐國大明神。
世人都如此認為。然而幽齋的武勇可是連織田信長都曾經讚歎,智謀更是遠在其武勇之上。此刻,這位老人自有他絕處逢生而又不為世人笑話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