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10 熱河與長城之戰 10.5 汪精衛離職所引發的政治風暴

10 熱河與長城之戰

10.5 汪精衛離職所引發的政治風暴

這時候,長期負責熱河軍政大權的是老牌軍閥湯玉麟,這個軍閥是當年與張作霖稱兄道弟的「綠林」人物,長於權力手腕的鬥爭,毫無國家民族觀念,只知縱容其家族暴虐橫行,進行各種的搜刮聚歛,當地人民多有被「湯老虎」逼上梁山的,因此熱河的軍政狀況,非常的複雜多變。
因此,汪精衛在八月六日,突然公開發表措辭強烈的電文,痛責張學良不知守土有責,只知藉機要錢要糧的聚歛無度,因此要求張學良辭職以謝國人,自己也同時去職,以表示非爲權力鬥爭。這通政治鬥爭的電報,立刻得到大量輿論的附和,人人都加入痛責張學良的陣營,當然引爆了國民政府內部嚴重的政潮,汪精衛離職使得國民政府也跟著總辭。張學良雖然試圖爲自己的立場辯護,但是只更爲露出他調度https://m•hetubook•com.com的困難,以及不受諒解的窘境,因此張學良也跟著宣佈辭職,這樣在大敵當前之際,南京與北平,又陷入了嚴重的政治鬥爭之中,軍事運作當然形同癱瘓。
這時候,只有靠蔣介石出來收拾殘局,汪精衛原本就是幹不下去了,因此去意甚堅,蔣介石只有請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長。但張學良的辭職,立刻引起華北各個軍人派系的強烈反彈,他們既不滿汪精衛的干預華北軍事,更擔心張學良去職會使華北平衡的力量被打破。因此華北各軍的將領,由宋哲元領銜發出支持張學良的通電,蔣介石只有改組華北軍政組織,由蔣介石自己出任軍委會華北軍分會主任,但是蔣介石藉口無暇分身就任,仍請張學良代理。經過這番的政治波折,中國軍隊和*圖*書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熱河的佈防,但是關東軍已經在東北,完成大部分的掃蕩義勇軍作戰任務,而開始把軍力南移熱河與遼西了。
不料這正惹怒了汪精衛一肚子的怒火。汪原來就覺得他管不了張學良,但又看不起他如此快速地升起(國民黨的兩廣系統,對於東北軍系統有著極大的成見與反感,認爲張學良支持蔣介石,破壞了他們反蔣的計劃)。事實上,當時汪精衛擔任行政院長,根本也是一個責任極重的苦差事,外交與財政的問題可以說是最爲嚴重,幾乎天天都要「拉警報」。當時汪正爲了剿共的經費張羅不出,而與蔣介石發生磨擦,因此汪乾脆利用這個機會,借題發揮的先大鬧一番而求去。
同時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的輿論一度盛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賴」的風潮,許多學者文人,個個都成爲軍事與政治的專家,每天報紙上都有這些人物的高調之論。當時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爲,防守熱河,痛擊日軍,是國防上的唯一選擇。他們一直嚴詞批評國民政府與張學良的懦弱怯戰,不能像十九路軍一樣奮起「打敗」日軍(國民政府當然不敢明講十九路軍終於是會被日軍「打敗」的事實〉。因此張學良遲遲沒有出兵熱河,就成爲貽誤戎機的箭靶,眞是到了人人都曰可殺的地步和-圖-書hetubook•com•com
雖然在一九三二年年中之時,張學良一度設法振作,準備調兵遣將,對抗日軍進逼熱河的軍事壓力。但是這些還沒有健全國家民族觀念的地方部隊,假如要想指揮得動他們,最爲重要的是,就是能否拿到足夠的糧餉,而當時張學良在財政方面,卻最是捉襟見肘,他想安撫東北軍都有困難(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軍一律減俸二〇%,表面上是紀念國恥的警惕,事實上,也是財政的困難),要想調動其他原本與他有仇的部隊,更是談何容易。因此華北部隊中各種不安與不穩的現象,就紛紛的出現了。
當時張學良還天眞的認爲,既然中央一再的表示,非常重視熱河的防務,會優先支援東北軍在熱河抗敵https://m.hetubook•com.com的各種需要。因此張學良就在利用調兵遣將的佈防之際,在七月底,向國民政府開了一張防守熱河,動員作戰所需的後勤帳單,希望政府能夠增加軍費,因爲張學良失去東北的資源,要想維持現有的軍力,已經明顯的遭到困難,假如要想接下熱河防務,更是力不從心。
在軍閥的輩分關係上,張學良算是其後生晚輩,雖然張學良明知要保熱河,就必須除去湯玉麟,但是湯玉麟早就做好政治上的「保險交易」,他與關東軍以及滿州國,明的、暗的都有掛勾。湯的一些部屬,也早就有投靠關東軍,做好內應準備的。因此國民政府與張學良都曾設法要調動湯玉麟,但是又十分顧忌萬一弄不好湯會投日,最後在老前輩的張作相的調解下,張學良接受了暫時拉攏湯玉麟的方法,利用他在熱河的力量,來做爲日軍與東北軍之間的緩衝。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