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中國在危機之中掙扎圖強
14.7 新生活運動
一九三四年,蔣介石又開始推動改造社會的「新生活運動」,開始以「禮義廉恥」的道德規範,爲中國建立一個合乎現代化行爲規律的社會。這個運動引起日本極度的警覺,日本元老政治家阿部信行,公開的發表意見,要求其朝野注意中國的轉變,特別是整編軍隊,
hetubook.com.com
整理財政以及「新生活運動」之三項表現;連日皇裕仁都在中國駐日大使許世英呈遞到任國書之時,特別詢問中國新生活運動的發展。最後日本人竟然施壓,要求蔣介石停辦廬山軍官訓練班,蔣介石只好轉往四川,改變形和_圖_書式,舉辦「峨嵋軍官訓練班」,調訓四川與西南的軍政領導人。
日本對於中國近乎貪得無厭的侵略,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把中國當成日本稱霸東亞所必需的戰略空間與資源基地。國民政府所有建軍備戰的準備工作,都是在極度的壓力與困難下設法進行,至於國際
和圖書強權,上焉者是膽小怕事,不敢也不願主持正義;下焉者像蘇聯、法國,甚至希望中、日提前爆發全面軍事衝突,以減少它自己與日本衝突的壓力與威脅。
爲了因應中日未來難以避免的全面戰爭,充實兵源是一個重要的施政目標,自從清朝以來,中國實施了三百年以上的募https://m.hetubook.com.com兵制度。民國初年的軍隊,大多是農村無力營生的剩餘人力來充數,因此素質不佳,訓練不足與裝備落伍,社會上普遍輕視軍人。國民政府爲了充實兵源,希望能夠減少常備兵力,建立廣大的後備兵役制度,因此先後建立國籍法與戶政制度,然後在一九三三年公佈兵役和-圖-書法,規定在一九三六年正式開始實施徵兵制度,以提高兵員的質量與數量,在實施初期,就爆發了全面的抗戰,政府只有採取徵、募並行的方式,邊做邊改。結果這套粗糙的徵兵制度,雖然在制度與運作上,存在著許多的問題與副作用,但是在八年的抗戰中,還是徵召出一千五百萬的補充兵參加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