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14 中國在危機之中掙扎圖強 14.8 以抗日爲由的內部紛爭

14 中國在危機之中掙扎圖強

14.8 以抗日爲由的內部紛爭

由於落後的中國,需要長時間來完成這個攸關民族生死存亡的戰爭大計(其實要是無任何準備,而立刻拼死抵抗日本,結果必然是失敗的),因此國民政府在面對日本的侵略與欺凌,必須採取近乎百般委屈的退讓。但是這種不能挺身抵抗的做法,又實在很難得到國人以及不同軍https://m.hetubook.com.com政派系的諒解與支持,然而這些強烈的反彈與來自內部的阻力,卻直接影響到整個建國備戰的工作,使得許多準備與計畫進行得走走停停。
當然更爲不幸的是,中國內部竟然爲了如何抗日,而擴大紛爭,「抗日」成爲各股勢和_圖_書力進行內戰與分裂的「旗號」,在中國越是需要團結抗日的情形下,中國越是出現了爲「如何抗日」而產生的紛歧:這包括了「何時抗日」、「如何抗日」、「與由誰領導抗日」?中國的各個軍政團體,不但無法達成團結,甚至爲此展開內戰——南京的國民政府主張「攘外必先和*圖*書安內」,中華蘇維埃政府則主張「抗日必先反蔣」,兩廣的分離政府,竟然一邊引進日本軍事援助,但一邊卻要求國民政府抗日。這樣五花八門的抗日大內鬥,反而助長了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
這和日本推動明治維新的過程剛好相反,日本在面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壓力之下,決定以舉國之力,推動建設與改革之時,除了在剛剛開始的時候,曾遭到一些局部的叛亂與反對之外,日本可以說是全國上下的團結一致,來進行明治維新的改革大業,使得日本在三十年之內,改革就有了重大的成就。接著能夠一戰威震華夏,再戰擊敗強俄,日本迅速成爲東亞的強國。而中國卻爲如何團結、如何現代化、如何抵抗日本的侵略,就內鬥成一團糟。中日兩國的發展模式,眞是不可等量齊觀https://www.hetubook.com•com和_圖_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