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中國在危機之中掙扎圖強
14.9 以空間換取時間的焦土戰略
幸而到了一九三五年之後,國民政府終於可以勉強運作了,中央政府推動的各項重大財經改革與軍事整編都開始收到初步的成果,中國爲準備面臨與日本進行民族存和-圖-書亡的歷史大決戰是向前邁出了第一步。在國民政府的各種措施中,以國民政府的政令,終於可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通行(當然在一些地方還是有條和_圖_書件的選擇性運作),特別是在西南地區的川、滇兩省,開始接受中央的影響力,乃最具抗日地緣戰略的重要性。因爲蔣介石選擇未來抗戰的「大後方https://www.hetubook.com.com」,就準備設立在這兩省之中。
蔣介石與國民政府軍政領導人的共識是,假如中國在無法完成準備的狀況下,一旦和日本進行全面抗戰,和_圖_書她只能採取以空間換取時間的大戰略。因此中國一定要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來實施這種戰略。在蔣介石的日記中,曾多次記載,在面臨日本節節進逼的壓力下,國民政府的力量,遲遲無法www.hetubook.com.com進入大西南,而建立抗戰所必需的戰略後方基地,常讓他半夜都無法入睡。在圍勦共軍成功,共軍被迫長征之後,國民政府第一次進入了西南,中國才有了所急需的戰略縱深,與對抗日本的戰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