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15 中國的內憂與外患 15.2 國民黨力圖振興中國

15 中國的內憂與外患

15.2 國民黨力圖振興中國

雖然國民政府許多領導人,都是留日的學人,也與日本政界有著一些個人的關係,但是國民黨並非是一個親日的政黨。就以蔣介石而言,他曾經在日本求學,接受軍事訓練,不過蔣介石一直是中國文化的擁護者。假如說要論蔣介石對國際社會的態度與傾向,應該是比較「親美與崇德」,日本和圖書還沒有資格輪到被他崇拜的地位。國民黨的一些領導人,曾希望中、日兩國基於文化、種族的接近,能夠合作互利,共同抗拒西方帝國主義的侵略,但是對於日本的侵略,國民黨的領導人同樣感到不能接受。但實際的問題是:假如要與日本侵略者進行歷史的決戰,中國必須hetubook.com•com先要有準備。這就是蔣介石與國民黨多數領導人的立場。國民黨抗日的意志是經過事實驗証的,要不然就不會有後來中國孤軍堅忍抗日作戰的悲壯歷史事蹈,以及中國躋身成爲全球四強歷史地位的光榮了。
面對九一八事變以來日本的侵略,蔣介石所領導的和_圖_書國民政府,有著無限的無奈與困難。當時中國正處在「國不國」的分裂與落後的狀況,國民政府無法與日本進行全面作戰,因爲一旦正式宣戰,日本可以輕而易舉的佔領全中國,所以國民政府只有設法忍辱負重的與日本的侵略周旋,以爭取國家的統一,與建設的推動。但是國民政府準備抗日作戰的佈m•hetubook•com•com署,卻被人民認爲國民政府「不敢」對日作戰:於是什麼親日、漢奸的帽子,都戴在國民政府的頭上。
國民黨是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的領導政黨,但是民國成立之後,中國爲軍閥割據的北洋政府所控制,在一九二七年「北伐」之後,國民政府才取代了北洋政府,在形式上負起領導中國的政治責和-圖-書任。雖然如此,直到一九三六年之前,中國都不能算是一個完全統一的國家:內部的割據勢力形成山頭與諸侯,外部強權的侵略佔領著中國廣大的領土,造成國民政府實際上,只是統領長江中下游的共主政府而已。當時國民政府需要面對的歷史挑戰是不斷的內戰割據,以及所有的外債賠款,加上蘇聯、日本等強權的侵略威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