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中國的內憂與外患
15.3 中國共產黨的興起
而由蘇聯第三國際指導成立的中國共產黨,其根本的主張是在中國推動無產階級專政,所以在本質上,是與日本右翼反共的軍國主義,站在不共戴天的地位。何況當時中國共產黨還要保衛蘇聯的利益,因此更是要在抗日的問題上,採取與蘇聯絕對一致的立場。所以中國共產黨從頭到尾,都是「主張抗日」,但是在實際的執行上,卻又有極大的差異——抗日成爲中國共產黨生存與發展的最佳手段與工具。國共兩黨的合作,固然促成了中國團結抗日的形和-圖-書象,但是國共兩黨仍然各自留有對付對方的策略,以致在抗日的同時,仍然有著相互鬥爭的地方,也分散了實力。
所以蘇聯的共黨政權,就在表面上,一再主動的對中國示好,列寧居然慷慨的表示,要考慮歸還帝俄時代對中國所侵略的土地,以及自動撤消帝俄時代,對中國所取得的所有不平等條約。蘇聯一方面在當時中國分裂的勢力之中,尋找利益代理人,曾經支持過西北軍的馮玉祥,也設法與廣州的國民政府建立關係,更重要的是,蘇聯一方而也決定全力輔導成立中國共產黨,以在中國推動「無產階級革命」。m•hetubook.com.com和圖書
中國共產黨在一九二一年十月成立於上海(這一年正是蘇聯正式併呑外蒙古,準備建立傀儡政權「蒙古人民共和國」),當時正式的黨員只有五十三人,參與開會的代表也只有十三人,是由蘇聯的第三國際共黨代表馬林(Maring)主控會議,推舉陳獨秀爲總書記。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所主要關心的議題,是如何在中國進行無產階級革命,以與蘇聯共黨共創一個全球性的無產階級專政之社會,而非從復興中華和_圖_書民族與其歷史之觀點,進行建設富強之中國的歷史大業。
但是蘇聯共黨政權,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若要生存發展,最佳的戰略佈署,就是設法讓中國與印度赤化。以這兩國土廣民眾的國家,做爲顚覆西方資本帝國主義的最佳橋頭堡,列寧的名言:『從莫斯科經北京、加爾各答,是到巴黎最近的道路』,正是這個戰略的生動說明。何況蘇聯早已是食髓知味,它繼承了帝俄侵略中國的大東北與大西北的基業,建立了西伯利亞的戰略空間,更想進一步的控制中國的蒙古、和*圖*書新疆與東北。蘇聯共黨當然不會忘記,它與日本右翼的軍國主義政府有著不共戴天的歷史仇恨,以及爲爭奪東北亞戰略地位的利益衝突。
就歷史的發展而言,在共產主義開始發展的時候,不是中國選擇共產黨,而是共產黨選擇了中國。因爲在蘇聯成爲共產主義國家之時,中國只是一個封閉與落後的農業國家——她根本就沒有工業化的社會結構,也沒有資本家與勞動階級的對立矛盾存在,因此起初中國人對於共產主義的興趣,多數來自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中產階級,人數極其的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