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27 從和平運動到叛國結局的汪精衛 27.6 第三勢力斡旋的構想

27 從和平運動到叛國結局的汪精衛

27.6 第三勢力斡旋的構想

重慶的國民政府領袖,對於汪精衛發表的「豔電」,產生非常強烈的反彈,並且立刻召開特別會議,在一九三九年一月一日,決定免除汪精衛黨內外一切的職務。國民政府特別地聲明,汪精衛響應日本的立場,純粹只是汪個人賣國的言行,國民政府仍然要繼續抗戰到底。此時汪精衛已經有些騎虎難下了,不過大家仍然保留了討價還價的空間。
而日本首相近衛文麼,則依照事先的約定,在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再度發表有關中日和平的最新立場,而汪精衛則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在河內發表「豔電」,公然響應日本政府的立場,汪並且表示,他代表國民政府高層多數首長,發表希望能夠停止抗戰的意見,只是因爲蔣介石握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兵權,大家無法公開地反抗蔣的決定。蔣介石既以個人的意志,迫使重慶國民政府拒絕日本的和平建議,而繼續與日本作戰,他只有離開重慶,才能推展和平運動。
汪精衛不斷在河內發表各種打擊抗日的聲明,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影響到抗日的人心士氣,同時他也在設法影響西南的軍政領袖,必要時響應他的立場,推翻蔣介石的領導,組成第三勢力。但是事實上,日本在戰爭期間,對於中國人民所造成的殘酷傷害,已經讓中國人根本無法相信,日本會給予中國一個合理而且公平的和平條件。中國人當時的選擇,不是反日到底,就是成爲日本的漢奸傀儡,因此根本不可和圖書能會有所謂第三勢力的存在空間。最後在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蔣介石派遣軍統的特務,前往河內刺殺汪精衛,結果失手,造成汪精衛秘書曾仲鳴的死亡,汪看到自己的安全已經受到威脅,日本政府也要求他設法離開河內,結果汪精衛就離開了河內,而投入日本的掌握之中。
此時義大利政府進行巧妙的穿針引線工作,接觸汪精衛以及主和派裡「低調倶樂部」成員陳公博、周佛海等人,表達了軸心國家希望中國能夠儘快與日本達成和談,以建立聯合反共的國際同盟。他們擔保日本政府會接受一個既非親日又不反日的「第三勢力」出現,這樣日本政府會有和談的台階可以下,中國也能有和平解決中日戰爭的機會。
由於汪精衛了https://m.hetubook.com.com解,蔣介石此時的抗日意志極強,除非日本同意恢復七七事變之前的局勢,否則蔣不可能接受任何與日本的和平協議,因此汪精衛決定與其部屬,分別離開西南地區。汪精衛在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設法借道雲南到達越南的河內,準備開始發表響應日本和平提議的言論。以汪在國民政府內的地位,當然會造成對國民政府抗日立場的嚴重衝擊。因此蔣介石爲了設法減輕汪精衛的影響,一方面透過各種管道,希望汪既然脫離了重慶,最好是先到歐美遊歷,以免他的言行影響到抗日的意志;一方面則是與西南的地方山頭,進行軟硬兼施的工作,防止他們響應汪精衛的行動。汪精衛拒絕了蔣介石的建議與疏通,反而進一步地與hetubook.com.com日本政府加強接觸。
當時高宗武的計劃是,由汪精衛設法運動粤系的將領與西南地方(雲南與四川)的山頭,在日本軍方的掩護支援之下,在西南成立一個不同於蔣介石的第三政治勢力,然後由這個政治勢力設法與日本進行和平談判;在中日雙方達成共同合作與反共的協議之後,再由這個第三勢力,來與蔣介石的反日勢力進行內部的協商,最終結束中日的全面戰爭,建立一個中日合作反共的東亞政治結構。這樣中國可以免除戰禍,而獲得重新發展建設的機會,日本也可以留下實力面對蘇聯挑戰的壓力。
而日本政府與軍部已經了解,日本無法擊敗中國的抵抗意志,因此無論是採取以戰養戰的戰略(陸軍省的看法),還是設法退出中國的戰略消耗和*圖*書泥淖(參謀本部的主張),它都要找到可以與中國進行協商的對手。在唐紹儀遇刺、吳佩孚不肯就範而猝死的情形下,高宗武穿梭在日本政府之間進行遊說,他推荐汪精衛不失爲一適當的人選。
雖然高宗武的設計,得到了日本元老重臣以及一些軍方非主流將領的支持,但是日本陸軍省的主事者,以及在中國作戰的日軍將領,卻只想利用這個所謂和平的方法,設法建立起傀儡政權,以方便以華制華,而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高宗武、梅思平等人,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在上海的重光堂,與日本軍政領袖代表影佐禎昭達成了秘密協定,日本應允將支持汪精衛讓組第三勢力的發展,以促進中日之間和平解決戰爭。梅思平將這個協定通知汪精衛以及其他低調俱樂部的成員。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