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作者:鄭浪平
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31 中國戰區與史迪威事件 31.9 羅斯福總統遭到馬歇爾的蒙蔽

31 中國戰區與史迪威事件

31.9 羅斯福總統遭到馬歇爾的蒙蔽

當羅斯福首次從陳納德那裡得知中國戰區的真實狀況之後,簡直不敢相信這才是事實——美國不但只是近乎象徵性地援助中國,而且馬歇爾所呈報的中國戰區情報,與陳納德的描述完全不符。因此羅斯福立刻與宋子文見面,直接與主動地告知宋子文,美國政府決定將空運數量,先提高到每月七千噸,再設法增加爲每月一萬噸,並且將給中國戰區五百架戰機,及同意召回不斷制肘中國空運的畢賽爾回國。
由於史迪威與陳納德對使用有限空運物資的優先權起了嚴重的爭執,陳納德認爲,在有限的空運量下,與其分散著裝備陸軍,不如集中提供空軍使用。但是史迪威則堅持要將補給品交給陸軍,以協助訓練一支「史家軍」,好早些讓他能率軍反攻緬甸。因此史迪威全心都放在訓練美援的「史家軍」身上,但是由於當時長達六年的全面戰爭,中國的兵源已近枯竭,同時中國的役政,又在制度落伍與人謀不贓的狀況下,運作失當;戰時人民的生活困難,營養不良的情形相當普遍,身體合格的兵員更是極其有限,因此當時華軍中缺員極多,爲了滿足史迪威的需要,中國甚至需要從前線抽調部隊的兵員,以充當「史家軍」反攻緬甸所需的兵力,無形中造成了中國戰區前線防守的兵力更爲不足的問題。m.hetubook.com.com
因此蔣介石設法要宋子文緊急求見羅斯福總統,要求美國做出合理的交代。由於史迪威與馬歇爾不斷提出相反的情報,造成羅斯福在判斷上嚴重困擾,因此他決定了解中國戰區的真相,並且調解中國戰區將帥不和的問題,特派其行政助理居理,前往中國,與蔣介石進行全面的溝通,並且設法解決中美之間的誤會。
蔣介石在了解這層關係之後,又得到羅斯福許多親切的問候與保證,特別是盟國反攻緬甸的承諾,需要史迪威這極有緬甸作戰經驗與報仇心切的人來執行,所以蔣介石也就接受了居理的調解。在這接觸中,居理甚至揭露了美國軍政決策人士的亞洲戰略底牌——他們規畫中國東北與台灣的主權,在戰後將交由盟國託管,而不是直接歸還中國,以做爲西方國家削弱中國的手段。這當然引起蔣介石極大的震驚,也伏下蔣介石在開羅會議力爭中國領土與主權完全的決心。
但是史迪威卻沒有放過「告御狀」的機會,他對居理大量揭發蔣介石與日本人接觸談判的謠言,以及誇張中國內部分裂的政治內幕,並且要居理建議羅斯福,採用兩個可以制服蔣介石的絕招:一個是控制美援的數量,一個是要叫蔣介石接受與延安組織聯合政府,這樣包管美國政府可以把蔣介石當成傀儡一樣來操縱。和_圖_書
居理到達重慶之後,與蔣介石進行十多次的會談,他告知蔣介石,史迪威是馬歇爾最爲信任的部屬,而羅斯福又非常倚重馬歇爾,所以史迪威的立場與問題,背後實在是代表馬歇爾的看法;蔣介石若是m•hetubook•com.com打擊史迪威,就等於在華盛頓得罪了馬歇爾,以後會產生更大的困擾。
盟國在二次大戰對於後勤支援的指導原則,就是一定把中國戰區放在任何排列順序的末尾。駝峰空運的量本來就相當有限,再加上畢賽爾的暗中作梗,更是造成補給的嚴重不足。因此以這樣有限的援助物資,假如要裝備史迪威所訓練的陸軍師,就無法同時支援陳納德的空軍作戰。
由於中國作戰部隊的員額不足與裝備奇缺,華軍就更爲需要空軍的支援,才能擋住火力、兵力均佔優勢的日軍攻勢。但是史迪威卻又要將有限的空運物資,優先支援反攻緬甸的陸軍裝備,畢賽爾則是不斷地推脫自己的責任,認爲在現階段的情形下,駝峰空運的數量「無法改善」。因此在中國戰區內的美國陸軍與空軍,爲了美援物資的分配,與戰略的重點選擇,爭得難解難分。
更爲令人震驚的是,羅斯福已經覺察到自己在中國戰區的問題上,受到了蒙蔽,所以他竟然親自要求陳納德,有事不妨親自寫信給他報告。羅斯福特別指出,信不得經過參謀長馬歇爾的正常軍方管道。這在美國的政府體制而言,是一個很特別的例外。因爲陳納德只是一個中國戰區的少將階軍官,竟然可以直接向總統報告,可見羅斯福已意識到他嚴重缺乏中國戰區真相的情報。馬https://m•hetubook.com•com歇爾當然更把陳納德擁有直通白宮的特權,當成必須要撲滅的危機處理,造成了美國陸軍部上下,對陳納德都採全面封殺的態度。
蔣介石眼見英國根本就在反攻緬甸的戰略上,大唱反調,因此他要史迪威向羅斯福提出挽救中國戰區急需的要求,一、提供中國戰區五百架飛機,以增加中國戰區打擊日軍與切斷日軍南北海運的空軍作戰能力。二、駝峰空運設法提高到每月五千噸。三、設法提供三個美軍作戰師部隊,進入印度,以參加盟國的反攻緬甸作戰。但是史迪威竟然拒絕將申請飛機的要求,轉交華盛頓,而又不向蔣介石提出反對理由的報告,因而嚴重延誤了中國戰區的戰力佈署。
當時陳納德在中國戰區,正負責新組成的美軍第十四航空隊,任務是支援中國戰區的華軍作戰,與切斷日本本土與南洋戰略物資的海上補給線。日本國內一切的軍火、工業生產,都仰賴這條海上補給線的暢通,因此這是一條決定日本作戰能力與成敗的生命線所在。空軍在支援華軍地面部隊的作戰上,爲力量已經耗竭的中國軍民,維繫了抗日的士氣,因爲中國戰區的六百萬部隊,實在需要更多的援助,才能繼續撐下去。
加上馬歇爾在沒有知會蔣介石的情形下,擅自以北非戰局緊急,而將原先隸屬中國戰區的美國第十航空隊飛機,全都調走和-圖-書,引起蔣介石的憤怒反彈。蔣介石眼見盟國成立中國戰區之後,一直都在設法佔中國的便宜,中國根本沒有拿到實質的援助,反而要承受來自盟國的壓力。而在一九四二年五、六、七等三個月,駝峰空運的援助物資,分別只有八十、一百零六、七十三噸。如此少的數量,簡直形同兒戲,而中國戰區幾乎已經到了飛機不能動、汽車不能走、工廠不能開的危急地步了。
一九四三年五月,蔣介石眼見史迪威與馬歇爾的一再阻撓美國對中國戰區的援助,因此決定向羅斯福建議,直接召見陳納德,以提供中國戰區第一手的資料,讓羅斯福能夠徹底掌握中國戰區的實情。馬歇爾非常地驚恐,擔心陳納德會把實情告知羅斯福,因此立刻下令史迪威也趕回華盛頓,在總統面前設法爲自己扭曲中國戰區的情報圓謊。史迪威在面見羅斯福時,竟然口不擇言地表示,蔣介石是一個『意見反覆、狡滑而不可靠的老無賴。』
不料史迪威的建議與態度,卻造成羅斯福的不滿,羅斯福在一九四三年三月,寫信給馬歇爾,特別提到史迪威採取控制美援,以威脅控制蔣介石方法,是完全錯誤的,他希望馬歇爾能夠告知史迪威,要尊重蔣介石代表中國的事實。但是史迪威在馬歇爾的撐腰之下,仍然肆無忌憚地玩弄這種「脅迫」中國聽命的手法,繼續把中國戰區搞得是烏煙障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