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歷史分水嶺的開羅會議
33.3 美國支持中國的立場
但是羅斯福一直認為,參與反法西斯戰爭的四強領袖,不能總是避不見面,許多重大的決策,不能只靠部屬的傳話與協商,因此在羅斯福的再三情商與利誘威脅之下,四強領袖會議終於分成兩個梯次舉行,那就是在一九四三年年底的美中英開羅會議,以及接著召開的美蘇英德黑蘭會議。這是因為史達林不肯與蔣介石直接見而會談https://m.hetubook•com•com,會議竟然要分成兩組進行,就已經可以看出這場四強領袖高峰會議的內在矛盾與危機了。
開羅會議與德黑蘭會議其實是一會兩開,形成了一個影響世界歷史方向的「政治戰場」,結果是中國實力與謀略不足,因此先勝後敗;美國的實力無人能及,但是謀略缺乏歷史深度,先和圖書後被英蘇所蒙敝與利用;英國謀略深沉,但是實力不足,只能借力使力;蘇聯的實力與謀略都是有備而來,成為歷史短期的最大贏家。
雖然羅斯福的個人才略突出,卻不能掩飾美國人缺乏歷史深度的重大缺點,就是在短短一百五十年的美國歷史中,它從來沒有見識過歷史性大奸大惡的冷血梟雄。史達林的深沉凶殘,必須從俄羅斯和-圖-書長久以來一直被歐洲主流歷史所排擠,近千年處在被亞洲攻擊能力最強的遊牧民族的屠殺、恐懼之情結下,加上完全無情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意識形態,三重深沉歷史所鑄造而成的梟雄性格來理解。因此羅斯福一番以誠心待人的善意,完全就被史達林操控,也被丘吉爾所利用與迷惑了。
主張召開四強領袖會議最為心切的羅斯福,早已熟習https://www.hetubook.com.com丘吉爾那一套維護大英帝國殖民利益,可以死纏爛打到底的精神。不過羅斯福認為,英國這種構建在十七世紀架構的殖民帝國政體,遲早會被歷史所淘汰。但是羅斯福卻對於蘇聯的領袖史達林,有著一種非常浪漫的想法(當然羅斯福也受到美國政府中同情左派的技術官僚的影響),他認為蘇聯經歷過這埸幾乎亡國的大戰之後,假如能夠和_圖_書有機會受到世界各國的平等與尊重,它應該會改變對於西方國家的敵視態度,何況蘇聯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公開解散共產第三國際,不就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改變訊號嗎?此外,羅斯福對於蔣介石的處境相當肯定,一個仍停留在十七世紀社會結構的中國,能有這樣一位軍方領袖,在現代化強敵的侵略下,卻領導國家堅持如此不屈的抗戰精神,實在值得美國助以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