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作品以湘、川邊境小山城茶峒及其附近山村為背景。湘西一帶聚居著苗族、土家族,被歷代封建統治者視為「化外之民」漢族統治者和少數民族間一直存在著激烈的民族衝突。辛亥革命後,撤去封建官僚機構,後成立「湘西聯合政府」,但仍潛伏著中央https://m.hetubook.com.com集權勢力和地方軍閥勢力間的矛盾。
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儘管少數民族人口在減少,生存空間在縮小,但由於湘西地域偏僻,交通閉塞,生產落後,開化較慢,受資本主義「近代文明」影響較
hetubook.com.com
少,因而也較多地保留著原有的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和傳統的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如殘存著清朝的綠營制、屯田制;遠古的巫鬼文化和傳統的「義利觀」對社會關係、人際關係的廣泛影響;蠻野與淳樸交融的民性;男女對歌求愛的婚俗https://www•hetubook.com•com等等。作者在一篇作品中,以「人生情感的素樸,觀念的單純,以及環境的牧歌性」概括這個地方的特徵。了解在特定歷史和現實的背景下,這個特殊區域的政治、經濟和人文環境的種種特徵,當有助於從整體上把握作品所描繪的藝術世界和人物的和-圖-書思想、性格。
當然,這裡並非世外桃源。就在作者寫《邊城》時,已看到近二十年來內戰和社會黑暗,導致農民「性格靈魂被大力所壓,失去了原來的質樸,勤儉,和平,正直的型範」,而他寫這篇作品無非讓讀者「知道點世界一小角隅的農村與軍人」,「他們是正直的,誠實的,生和*圖*書活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方面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極其美麗,有些方面又極其瑣碎,——我動手寫他們時,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實實的寫下去了。」(《〈邊城〉題記》)
《邊城》最初連載於一九三四年《國聞周報》第一卷第一期至第十六期,同年十月生活書店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