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創作於1931至1932年間,展開的是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奮鬥、發達、失敗的悲劇。這位曾經遊歷歐美、精明強幹並具有豐富的現代企業管理經驗的工業巨子,有一個發展實業、建立強大工業王國的夢。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雄心勃勃地拼搏,也獲得了相當的成功。但是,在公債交易市場上,他受到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的打壓;雙橋鎮的農民暴動,又摧毀了他在家鄉經營的產業;他苦心經營的絲廠工潮迭起,處心積慮組建起來的益中公司又因為產品滯銷而成為箍在身上的「濕布衫」。三條戰線,條條不順利,「到處全是地雷」。最後終因在公債市場上和趙伯韜的角逐失敗而破產。吳蓀甫與妻子在子夜的鐘聲里坐上輪船,去廬山避暑。他凝望著漆黑的長空,回顧和思索著自己的命運。
小說以吳蓀甫、趙伯韜的矛盾為貫穿全書的主線,圍繞著這條主線,把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社會紛紜複雜的矛盾和形形色色、多姿多態的人物,編織進一幅廣闊、鮮明而又不斷變化著的社會圖畫,結構謹嚴而宏大,被稱為中國第一部成功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影響了後來的社會歷史小說寫作。它還被譯成多種外文,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日本著名文學研究者筱田一世認為《子夜》是一部可以與《追憶似水年華》《百年孤獨》相媲美的傑作。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