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修練當下的力量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修練當下的力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部 接納和臣服 第八章 接納當下

第三部 接納和臣服

當你臣服於當下然而全然臨在時,過去就不再有力量,
被心智遮蔽的本體範疇就會再度開啟。
突然之間,你的內在會升起極大的定靜——一種深不可測的平安感。
在那平安之中,有著極大的喜悅;
在那喜悅之中,有著愛;
而在最深處的核心,是神聖的、不可測量的、無以名之的「那個」。

第八章 接納當下

內在抗拒就是透過心理批判和負面情緒,對事物本然說「不」——當事情出差錯時,這種情形尤其明顯。所謂「出差錯」,就是你心智的要求或嚴苛的期望,與本然之間有了差距。這就是令人痛苦的差距。
在剛剛提到的那個汽車警報聲的例子中,你可以感受自己變成透明的,沒有一個固體的肉聲。然後你就允許那個噪音或任何引起你負面反應的因素穿透過你,這樣它就不會在你的內在衝撞到那面堅硬的牆了。
如果你無法臣服,那就立刻採取行動:直言不諱,或是做些事情讓你不喜歡的情境有所改變——或從情境中抽身而出。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藉由目睹抗拒,你會發現它毫無用處;藉由全神貫注在當下,無意識的抗拒就被意識到了,而這就是它的末日。
如果你活得夠久,就知道事情總是一天到晚會出差錯。如果你想要把痛苦和悲傷從生活中排除的話,在事情出差錯的時候更是需要練習臣服。接納本然會立刻把你從心智認同中釋放出來,因而讓你重新與本體連結。抗拒就是心智。
讓它教導你如何生、如何死、如何不讓生死變成問題。
這意味著對當下沒有任何批判,因而沒有抗拒、沒有負面情緒。你接受了當下這一刻的「如是」。
如果你還在外面尋尋覓覓,無法跳脫這個尋找的模式,並且認為也許下一個靈修工作坊可以找到解答,也許某個新的法門可以幫你解脫,那麼我要對你說:
但是臣服並不意味著你允許自己被無意識的人利用。完全不是。你絕對有可能在內在完全臣服的狀況下,同時又堅定而清楚地對一個人說「不」,或是從一個情境中撤離。
負面性的範圍很廣,從煩惱、不耐到暴怒,從沮喪的心情、沉鬱的憎恨到自殺的絕望。有時這種抗拒會觸動情緒的痛苦之身,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小小的事件可能都會激發很大的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憂鬱或深沉的悲傷。
另一方面,如果需要採取行動,你不會再從被制約的心智當中做出反應,而是會從有意識的臨在中對當時的狀況做出回應。在那個狀態下,你的心智中沒有任何概念,包括「非暴力」的概念。這樣一來,誰能預測你的下一步是什麼?
如果此刻你無法採取任何行動,也無法從這個情境中抽身而出,那就利用這個情境,讓你更深入臣服的狀態,更深入當下,更深入本體。
讓它教導你什麼是完整性——就是如何成為一體、如何做自己、如何真實不虛。
一旦你認同某種形式的負面性,你就不想放手,而且在深層的無意識裡,你不想要正面的改變,因為正面的改變會威脅到那個沮喪、憤怒或受到苛刻待遇的你。因此,你會忽視、否認或破壞你生命中的正向事物。這是很常見的現象,也很瘋狂。
為什麼心智要創造煩躁呢?因為心智無意識地認為它對這個噪音的抗拒(就是你經歷到的負面性或某種形式的不快樂),好像可以瓦解這個令人不快的狀況。這當然是一種錯覺,因為心智所創造的抗拒(在這個例子中就是煩躁或憤怒),比它試圖瓦解的那個最初的肇因要煩人得多。
當你對一個人或一個情境說「不」的時候,別讓這個「不」來自你的反應,而是來自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說,在當下那一刻你清楚地知道,對你而言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
我所謂的「放下反應」,指的不是在嘴上說說:「好吧,你是對的。」但臉上的表情卻在說:「我才不屑這些幼稚的無意識行為。」這只是把抗拒轉換到另一個層次,但小我心智還是在當家作主、耀武揚威。我說的是完全放下你內在爭權奪利的那個心理——情緒能量場。
我稱這樣的行動是正向行為,它比來自憤怒、絕望或挫敗的負向行為有效得多。在你達到自己想要的成果之前,要持續地透過不為當下貼標籤,來練習臣服。
別讓負面性污染你美麗、明亮的內在本體,也別讓它污染地球。別讓不快樂在你的內在有任何形式的落腳處。
在本體的層次,所有受苦都被視為幻相。受苦是因為認同形相而起。療癒的奇蹟有時會經由這樣的領悟發生——經由喚醒他人內在的本體意識——如果他們準備好的話。
不要尋找平安,不要尋找你此刻狀態之外的其他任何狀態,否則你會造成內在的衝突及無意識的抗拒。
先從承認自己內在有抗拒開始。當抗拒升起時,與它同在,去觀察你m•hetubook.com.com的心智如何創造它,又如何為各種情境、你自己或其他人貼上標籤。察看這其中的思考過程,感受情緒的能量。
但在這個萬物必然衰敗的向度中,沒有事物可以長存。它不是會終結,就是會改變,或者從一個極端擺盪到另一個極端:一個昨天或去年還是「好的」狀況,可能突然或逐漸變成「不好的」;原來讓你快樂的,現在可能讓你不快樂了;今日的繁榮興旺,轉眼成了明日空泛的消費至上主義;而快樂的婚禮和蜜月,轉眼成了不快樂的離婚或勉為其難的共存。
而一旦了解你的內在不需要這個毫無價值的負面能量場,你也許可以就此放下它,但要確定你是完全放下了。如果無法放下,就接納它的存在,並把你的注意力帶到它所引發的感受上。

使用和放下負面性

除了選擇放下負面反應,你也可以藉由想像自己是透明的,讓造成這個反應的外在因素穿透你,而讓這個負面反應消失。
慈悲就是覺知到你與眾生之間那份深深的連結。下一次你再說「我跟這人沒有一點共通之處」時,要記得你們其實有很多共同點:幾年之後——也許是兩年,也許是七十年,沒什麼差別——你們倆都會化為枯骨,然後是一坏黃土,最後灰飛煙滅。這是一份清醒且謙卑的領悟,沒有絲毫可驕傲之處。
凡真實的必不滅亡,有名、有形的幻相才會消失。

慈悲的本質

接下來,好好審視這個情境的細節,問自己:「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改善這個情境,或是讓自己從中脫離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採取適當的行動。
但只要負面性還是存在,就利用它吧,把它當成一種警訊,提醒自己必須更加臨在。
原諒自己不能處在平安之中。當你完全接受自己無法平安的這個事實,你的不平安就會在那一刻轉化為平安。任何你全然接納的事物都會這樣——帶你進入平安。這就是臣服的奇蹟。
觀察你對自己觀點和意見的執著,感受在「要讓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那個需求背後的心理——情緒能量,那就是小我心智的能量。經由認出小我心智,並且盡可能全然地感受它,你便將意識帶入其中。
之前說過,當你在一個強烈臨在的狀態下而「無為」時,對情境和人們來說,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轉化和療癒力量。
在臣服的狀態下,你可以清楚地看見需要做什麼,然後採取行動,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一次只專注一件事。
當你與伴侶或親近的人陷入爭執,或是某種衝突情境之中,先觀察當自己的立場被攻擊時,你如何展開防衛,或者在你攻訐對方的立場時,感受一下自己攻擊的力道。
當你接納事物的本然時,每一刻都是最好的一刻。這就是所謂的開悟。
你不會在心理上執著某種特定情境而抗拒改變,你內在的平安不依附外在狀況。你安住在不變的、永恆的、永生的本體中,不再依賴詭譎多變的外在形相世界提供你圓滿或快樂。你還是可以享受形相的世界,在其中嬉戲遊玩,創造新的形相,欣賞所有形相之美,但你不須對任何事物產生執著。
「無為」與一般意識狀態,甚至是無意識狀態下的「不動」截然不同,後者源於恐懼、惰性或猶豫不決。真正的「無為」意指內在的不抗拒和高度警覺。
除非你好好練習臣服,否則這個靈性的向度只會是你閱讀、談論、為之興奮、著書論述、思考、相信或不相信的事物罷了。它不會造成任何改變。
如果你的整體情境令人不滿或不悅,把眼前這一刻從那些情境中分離出來,然後向當下本然臣服。這就是穿透濃霧的手電筒。這樣你的意識狀態就不會被外在環境控制,你也不再基於反應和抗拒行事。
身體的不同部位會出現緊張的情形,整個身體也會收縮,而對身體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的生命能量之流也會大受限制,而無法在身體裡自由流動。
如果你無法採取行動——例如你是蹲在監牢裡——那你就只剩兩個選擇了:抗拒或臣服,束縛或不依附外在的內在自由,受苦或內在平安。
當你臣服時,把你的注意力導向內在,去檢查是否有任何抗拒的痕跡遺留在內。當你這麼做的時候,要保持高度警覺,否則一小撮的抗拒可能會化身為思想或未被承認的情緒,持續地藏匿在某個陰暗的角hetubook.com.com落。
當然,小我不知道的是:只有透過放下抗拒、變得脆弱,你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百害不侵的本質。
如果你突然感受到光亮、清明及深刻的平安,這就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說明你真的臣服了。然後你可以觀察一下:在你不再透過抗拒對方的心理立場而賦予它能量之後,對方的心理立場會發生什麼變化。當與心理立場的認同被排除以後,真正的溝通就展開了。
無意識的角色扮演在人類的互動中占了絕大部分,直到臣服出現。在臣服之中,你不再需要小我的防衛和假面具,你變得非常簡單而真實。「這太危險了!」小我會說,「你會受到傷害,你會變得脆弱。」
超越了心智創造的對立面之後,你就會成為一座深不可測的湖。你生命的外在情境(生命中發生事),就是湖水的表面,隨著週期和季節不同,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湧。然而在湖的最深處,永遠平靜無波。你就是這整座湖,而不只是湖面,你與自己內在的最深處相連,那兒永遠是絕對地寧靜。
不僅如此,這還會使你很難或無法接受低沉週期(low cycle),並允許它們存在。這樣一來,有機體的智慧可能就啟動自我保護機制而創造出疾病,好強迫你停下來,以便展開必要的重建。
讓我說明一下臣服如何在人際關係中發揮作用。
如果從本體出發,你會把他人的身體與心智僅僅當做一個屏幕(它本來就是),在這屏幕之後,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真正的實相,就像你能感受到自己的一樣。因此,面對其他人的痛苦或無意識的行為時,你可以保持臨在,並與本體連結,因而能看穿他們的形相,並透過自己的本體,感受到他人光亮和純淨的本體。
你成為「世界的光」,散發純粹的意識,進而在「因」的層面消除了苦難的源頭。你殲滅了這個世界的無意識。
這是一個負面思想嗎?不,這是一個事實。為何你對它視而不見?在這個意義上,你和眾生之間是完全平等的。
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一百件你未來要做,或可能要做的事情上,而是要專注在一件你此刻可以做的事情。這並不是說你不應該做任何計畫——計畫很可能就是你此刻可以做的那一件事——但要確定你不會一直在腦海中播放電影,也就是不斷把自己投射到未來,因而失去當下。你採取的任何行動也許都不會立刻有結果,但在結果出現前,不要抗拒本然。
只有當一個人無意識的時候,才會試圖去利用或操控別人,這是真的。但同樣地,真的也只有無意識的人才會被別人利用和操控。如果你抗拒或反擊他人的無意識行為,自己也會變得無意識。
你當然還是可以選擇這麼做:告訴那個人,他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但是那個人不再有控制你內在狀態的力量,於是你有了自主權,而不再受制於人,也不會被你的心智掌控。無論是汽車警報聲、粗魯的人、洪水、地震或失去你所有的財產,所面臨的抗拒機制都是一樣的。
對某些人來說,臣服可能有些負面意義,暗示著挫敗、放棄、無法承受生活中的挑戰、變得被動遲緩等等。然而,真正的臣服與上述狀況截然不同。它並不是指要被動地忍受你所在的每個情境,什麼都不做,也不意味著要停止計畫,或是不採取正面行動。

在人際關係中臣服

你會經歷到什麼樣的未來,主要取決於當下這一刻的意識品質,所以,臣服是引發正面改變最重要的一件事。你所採取的任何行動都是次要的,真正的正面行動是不會在不臣服的意識狀態中升起的。
每個成功之中都蘊藏了失敗的可能,而失敗之中也隱含了成功的契機。在這個世界上,也就是在形相的層面上,每個人當然遲早都會「失敗」,所有的成就最終都會歸零。所有的形相都是無常的。

無常和生命週期

即使你意識到自己不快樂的感受,但事實是你與這些感受認同了,並經由強迫性思考讓這個過程持續。這一切都在無意識中進行。如果你有意識,也就是說,如果你在當下完全地臨在,那麼所有的負面性幾乎立刻會消失。它無法在你的臨在中生存,只能在你缺席的時候存活。

臣服的智慧

直到你能夠真正地臣服,這個靈性向度才會成為你生活中一個活生生的實相。
如同我說的,你可以https://www•hetubook.com•com先從小事開始練習,例如汽車警報聲、狗叫聲、小孩哭鬧、交通堵塞等。與其在內在樹立一面堅實的抗拒之牆,讓它總是痛苦地被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衝撞、打擊,不如讓所有事物穿透你。
當然,這些事物終究還是會消失,週期會來來去去,但是當依賴消失時,你就沒有失去的恐懼。生命因而隨順自在。
從外在世界這個「二手」源頭所衍生出來的幸福快樂,從來無法深入人心,那只是本體喜悅的微弱反映。本體的喜悅是你進入不抗拒的狀態時,在你內在找到的充滿生命力的平安。本體會帶你超越心智的兩極化,讓你從對外相的依賴當中解脫。即使周遭所有事物都崩裂坍塌了,你還是可以深深地感覺到內在核心的平安。你也許不會快樂,但是你會在平安之中。
這些都可以轉化為靈性修持的機會。
你會選擇不快樂嗎?如果你沒有選擇不快樂,那它是如何發生的?它的目的是什麼?是誰讓它持續下去的?
重複出現的負面情緒有時的確包含了某種訊息,就像疾病一樣,迫使你去檢視自己的生命情境,並做一些改變。但是你在工作、人際關係或環境上所做的改變,如果不是來自你意識層次的改變,終究只是表面的。所謂意識層次的改變只意味著一件事:更加地臨在。當到達某種程度的臨在時,你就不需要負面性來告訴你生命情境中需要什麼了。
如果有人對你說了一些很沒禮貌或刻意要傷害你的話,與其進入無意識的反應和負面性,如攻擊、防衛或退縮,倒不如讓它正中目標地穿透你,不做任何抗拒,就好像此地無人可被傷害一樣。這就是寬恕。如此一來,你就百害不侵了。

從心智能量到靈性能量

小我相信它可以透過負面性來操控真相,因而得償所願。它相信藉由負面性可以招來愉悅的情境,或是瓦解一個令人不悅的狀況。
經由臣服,靈性能量來到了這個世界。它不會為你自己、為其他人類,或是為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形式,創造任何痛苦。
事實上,當你臣服時,你需要接納的並不是那個整體情境,而是那個叫「當下」的微小片段。比方說,如果你深陷泥沼之中,你不會說:「好吧,我認命,就這樣困在泥巴中吧。」放棄不是臣服。
當你全然臨在,而你周圍的人卻表現出無意識的行為時,你不會有反應的衝動,所以你也不會賦予他們行為任何的真實性。你的平安是如此廣大深遠,任何不平安的事物都會消融在其中,好像從未存在過一樣。這就打破了行動和反應之間的業力循環。
如果你緊握不放且抗拒的話,就表示你拒絕順隨生命之流,那麼你就會受苦。消融瓦解是新生命的前奏,週期循環相依相生,缺一不可。
當你感覺內在出現了負面性,無論那是由於外在因素、某個念頭,甚或是你不知道是什麼的原因而引起的,把它視為一個提醒自己的聲音:「注意!要專注在此時此地。醒過來!跳脫心智,保持臨在。」
讓這個「不」成為一個非慣性反應的「不」、一個高品質的「不」、一個不帶任何負面性,因而不會創造更多痛苦的「不」。
小我相信你的抗拒會帶來力量,然而真相是,抗拒切斷了你與本體的連結,而本體才是真正力量的唯一源頭。抗拒其實是偽裝成堅強的軟弱和恐懼,而處於純淨、無邪和力量中的本體,卻被小我視為軟弱。也就是說,小我認為剛強的,其實很軟弱,所以小我會在持續的抗拒模式中存在,並且假扮不同的角色來遮蓋你的「軟弱」,其實它眼中的軟弱才是你的力量。
一個週期可能是幾個小時,也可能是幾年。在大循環中會有大大小小不等的週期。很多疾病是因為和低能量週期(cycle of low energy)抗爭而產生,但低能量週期對重建、再生卻是絕對必要。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做些什麼,同時也傾向從外在因素(例如事業成就)中汲取自我價值感和身分認同,但只要你與心智認同,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幻相。
經由臣服,你的人際關係也會有深遠的改變。如果你始終無法接納本然,那就意味著你無法接受任何人的本來面貌。你會批判、論斷、貼標籤、拒絕,或者試圖改變他們。
此外,如果你一直把當下做為達到未來目標的手段,你也會如此看待所有與你來往互動的人。那麼,關係——hetubook.com.com人類——對你來說,只是次要的,或者根本不重要,你能從這段關係中攫取到的什麼才是重點——無論是物質報酬、權力感、肉體的歡愉或其他形式的小我滿足。
讓它教導你什麼是本體。
經由不抗拒,你意識的品質會大幅度提升,你所作所為的品質連帶地也會有所改變。然後,好的結果自然會呈現,並反映出那份品質。我們可以稱之為「臣服中的行動」。
然後你就可以採取行動,盡你所能讓自己離開那個情境。
深深地進入這樣的冥想中:你的肉體形相正在瓦解,它不在了。然後下一刻就是所有心智形相或思想的終結。然而你還會在那裡——做為一個神聖的臨在,光芒四射,全然地覺醒。
向大自然學習,看萬物如何自然地完成運作,而生命又是如何在毫無不滿或不悅的情況下展現奇蹟。
所有的內在抗拒都會以不同的負面形式被經歷到,所有的負面性都是抗拒。這樣說來,負面性和抗拒幾乎是同義詞。
身體工作(bodywork)和某些形式的物理治療對恢復這個生命之流會有幫助,但是除非你在每日生活之中練習臣服,否則這些方法只能短暫地舒緩一些症狀,因為病因——抗拒的模式——還沒有拔除。
對生命不加抗拒,就是活在一個恩典、自在和輕盈的狀態中。因此,這個狀態不再需要依賴事物以特定方式存在——無論是好是壞,都無關緊要了。
它是放下對事物本然的內在抗拒。
不抗拒並不一定指什麼都不做,它指的是任何作為都不是從反應中產生的。切記東方武術中蘊含的深度智慧:無須抵抗對手的力道,讓而後勝。
你不須接納一個令人不快的生命情境,也不須欺騙自己說這樣沒什麼不好。你可以全心全意地承認你想離開這個情境,然後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時刻,而不要以任何方式為它貼上心理標籤。
只要你的心智判斷某種狀況是「好的」——無論是人際關係、財產、社會角色、地點或你的身體,心智就會執著於它、認同於它。這個狀況讓你快樂,讓你自我感覺良好,還會成為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或是你認為的一部分。
你還是可以積極參與並享受顯化和創造新形相和情境的過程,但你不會與它們認同。你不須藉由這些形相和情境取得自我感。它們不是你的生命,只是你的生命情境。
這看起來似乎很矛盾,但是當你內在對外在形相的依賴消失以後,你生活中的一般狀況,也就是外在形相的層面,會有大幅度的改善。你以前認為能夠帶給你幸福的人、事或情境,現在都毫不費力地手到擒來。而當它們還存在時,你也可以盡情地享受和欣賞它們。
這就是為什麼耶穌說:「看看野地裡的百合花是如何生長的;它們既不勞苦,也不紡紗。」
即使是痛苦之身,也無法在你的臨在中存活太久。給不快樂時間,會讓它持續下去,因為時間是不快樂賴以為生的要素。而透過對當下這一刻的強烈覺知,你可以移除時間,不快樂會就此終結。但是,你要它消失嗎?你真的受夠了嗎?如果沒有這個不快樂,你會是誰?
如果「你」——你的心智——不認為不快樂是有用的,那為什麼還要創造不快樂呢?事實上,負面性當然沒有幫助,它不但不會招來愉悅的情境,反而會阻擋它,不讓它出現;它不但不會瓦解令人不悅的狀況,反而會讓這個狀況揮之不去。負面性唯一的「用處」就是強化了小我,這也是為什麼小我那麼愛它。
你的快樂和不幸實際上是一體,只因時間的幻相將它們分開,你才會感覺兩者不同。
臣服是一個純粹的內在現象,它並不表示你不能在外在層面採取行動,並改變現況。
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散發出來的能量會主導你的生活,而這個能量的振動頻率會比還在操控我們世界的心智能量高得多。
動物、樹木、花朵都會感受到你的平安而有所回應。你透過你的存在、透過展現神的平安,而教化萬物。
小我是很狡猾的,所以你必須提高警覺,保持高度臨在,然後完全誠實地面對自己,看看你是否真的放下了對某個心理立場的認同,因而讓自己從心智當中解脫。
在這個更深的層面上,慈悲變成了最廣義的療癒。在這種狀態中,你的療癒能力主要不是來自你做了什麼,而是來自你的存在。凡是與你接觸的人都會被你的臨在觸動,也會被你散發出來的平安感動,無論他們有沒有意hetubook.com.com識到。
如果你覺得你的生命情境令人不悅,甚至難以忍受,只有先經由臣服,你才可能打破讓這個情境持續存在的無意識抗拒模式。
又或者是一個狀況煙雲散,而少了它讓你不快樂。當心智執著和認同的一個狀況或情境改變或消失的時候,心智無法接受。它會緊緊抓住這個消逝中的情境不放,而抗拒它的改變,感覺就像你肢體的一部分被活生生地扯下來一樣。
我建議你先從小事,甚至微不足道的事開始做練習。比方說,此刻你安靜地坐在家中,突然間,對街傳來刺耳的汽車警報聲,煩躁立刻升起。這個煩躁的目的是什麼?當然什麼也沒有。那你為什麼創造它?你沒有,是心智創造的。這是完全自動化、完全無意識的反應。
衰退週期(down cycle)對靈性的領悟來說絕對必要。你必須在某個層面上受到重挫,或是經歷一些重大的損失或痛苦,才會被靈性的向度吸引。再不然,就是你的成功讓你感覺空虛、沒有意義,反而讓你受挫,你才會走向靈性。
臣服與採取行動、進行改變或達成目標,是完全並行不悖的。但在臣服的狀態,會有一份完全不同品質的能量流入你的行為裡。臣服將你與本體的能量源頭重新連結,而如果你的作為中注入了本體,它就會成為一個生命能量的歡慶,帶著你更深入當下。
當你進入了臨在的永恆向度,改變可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而不需要你花費很多力氣。生命會提供援助,而且非常配合。而如果恐懼、內疚或懶惰之類的內在因素阻止你採取行動,它們也會在你意識臨在的光芒中消融無蹤。
然後有一天,在爭執當中,你會突然領悟到你是有選擇的,而你也許決定放下自己的反應——只為了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你臣服了。
如果你沒有覺知到本體,就無法察覺別人的實相,因為你還未找到自己的實相。你的心智對其他人的形相有好惡之別,不僅是他們的身體,也包括他們的心智。但只有在覺知到本體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才可能有真摯的關係。
你的生命情境是由那些稍縱即逝的狀況組成的,而你內在有個部分卻不受這些影響。只有透過臣服,你才能觸及這個部分。那就是你的生命、你的核心本體,它永恆地存在當下的無時間領域中。
在成功的週期中,事事水到渠成、欣欣向榮;而當事物凋零或瓦解時,就進入了失敗的週期。你必須放下它們,以便騰出空間,讓新的事物可以出現,或是讓轉化得以發生。
我用一個視覺化的比喻來說明我的觀點。
不要把臣服跟「管他的」或「我一點也不在意」這兩種態度混淆在一起。如果你仔細查看,會發現這兩種態度被「隱藏的怨恨」這種形式的負面性污染了,所以它們根本不是臣服,而是偽裝的抗拒。
你無法既有意識又不快樂、既有意識又處於負面情緒中。負面性、不快樂或痛苦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都意味著有抗拒存在,而抗拒總是無意識的。
臣服是簡單卻影響深遠的智慧——順隨生命之流,而不是逆流而上。你唯一可以體驗生命之流的時刻就在當下,所以臣服就是無條件地、毫無保留地接納當下時刻。
注意觀察任何植物或動物,讓它教導你如何接納事物的本然,臣服於當下。
最有力量的一個靈性修持,就是深沉地冥想所有物質形相(包括你自己)最終都將面臨的毀滅。這就是所謂的「在死亡之前就先死了」。
不臣服會讓你的心理形相(也就是你小我的外殼)更加頑強,因而創造了強烈的分離感。你周圍的世界,尤其是周圍的人,就會被視為威脅,然後無意識地想要藉由批判而毀滅他人的衝動就會升起,競爭和操控的需求也就出現了。甚至大自然都會變成你的敵人,而你闡釋和理解事物的觀點也會被恐懼所主宰。我們稱為妄想症的心理疾病,只是這種常見功能失調的意識狀態稍微嚴重一點的形式而已。
在抗拒的情況下,不僅你的心理形相,就連你的物質形相——身體——都變得僵硬。
深夜裡,你走在一條小徑上,被濃霧所圍繞。但是你有一個強力手電筒,它的光穿透濃霧,在你前方創造了一個窄小而明亮的空間。這裡的濃霧就是你的生命情境,包含了過去和未來;手電筒則是你有意識的臨在;而明亮的空間就是當下。
即使最輕微的煩躁都很重要,你需要去察覺並觀察,否則一些未受觀測的反應就會累積下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