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靜思晨語
第十八篇 〈走向「學佛」之路〉無聲的說法
教法不必聽太多。若能身體力行,簡單的一句偈文就是真法,就能啟發真正的善根。
極致的修養
學佛若學得心在寧靜中,意在微細分析中,則天下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無不是如來的形象。
佛陀的教育
不先培養「愛心」和「耐心」,則佛道難成。
學佛須先了解無常的道理,如能https://m.hetubook.com.com了徹此理,才能來去自在,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邁向光明的境界。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簡單就是法
學佛三心
若眾生需要,滿山遍野的一草一木無不是藥;若非眾生所需,則再珍貴的材質也不是藥。佛法亦如是,無經不hetubook•com•com深,無經不淺,無高無低,無大無小。眾生的心若能吸收應用,即是微妙大法。
學佛要修養到無論發生什麼事,心中都沒有絲毫委屈感。
人人皆有佛性
法譬如水,能洗淨眾生被污染的心;法譬如藥,藥無貴賤,能應病即是良藥。歡喜心即是一帖良藥。
無聲的説法
妙法貴在應用和_圖_書
做人是成佛之基
學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學佛之前,生命像一張白紙,橫寫豎畫,隨心所欲。學佛之後,生命像在紙上學寫字,要端正規矩才能給人看。
一帖歡喜良藥
如來的形象
無所求的奉獻
愛心加耐心www.hetubook.com•com
三理四相
無所求的奉獻,及為一切眾生而修養自己的言語行動,就是學佛。
佛陀的教育不只教我們如何了生脫死,更教我們如何包容人、不與人計較。
學佛前後
成佛不成佛,端在做人。
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説法,這種説法和圖書常是無聲的,但有時卻比有聲更為深刻。
人生無常。物理有成、住、壞、空;心理有生、住、異、滅;生理有生、老、病、死。這些道理我們若能透徹,就不會在人與人之間計較;不在人我是非中計較,自然能專心於道,不會在現實的人生中隨意起心動念!
信佛不是信一個偶像,而是信仰佛陀的人格,再反觀自性,相信自己與佛陀有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人人都可發揮真如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