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史懷哲傳

作者:哈格頓
史懷哲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三 大學生活 一個夏天早上的決心

三 大學生活

一個夏天早上的決心

如果這樣的迷惑不能解決,那麼不管史懷哲有多麼了不起的才華,以後能不能完成那麼多、那麼偉大的事業,大成疑問。
然而,從少年時代起就沉澱在他心靈深處的疑問,有時也會抬起頭來,給他的心湖投下了暗影。
迷惑離他而去。當然,他還不知道三十歲以後,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服務人群。到非洲去為土人們獻身,更不是他所能預想的。
每次想到這裡,阿爾伯特的幸福就不免打個折扣了。在這十字路口,往哪一路走好呢?
在瓊斯巴哈的雙親,如今已有了一個更整潔明亮的牧師公館。有個時期健康情形不太好的父親,也恢復了健康,家計更稍稍有了改善。假日,史懷哲偶而hetubook.com.com也會帶朋友回家。母親是最歡迎他們的,要想盡辦法來款待他們。阿爾伯特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幸福的人。
常常地,他還會想到把這一切幸福拋棄,加入窮困的與可憐的人們之中,分擔他們的痛苦。想到這世上充滿著罪惡、不公平、悲慘,他覺得簡直沒法忍受下去。
想來他的這個決定,真是不可思議。也許我們可以說,他終於能夠打從心底,體會到做學問,從事藝術的喜悦了。總之,有一點是確實的。他非為信仰而貢獻一切,心靈便不可能得到滿意,因為他儘管曾經為那兩條途徑迷惑過,可是這種迷惑,倒未必是如何深切。他畢竟還是一個太年輕的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而他所獲得的解決之道,與其說是在兩者之間得到調和,更毋寧說只是在實際生活上面,找到妥協之路而已。這其間的秘密,恐怕不是任何人所能完全理解的。我們可以判斷的是:史懷哲究竟不是個只講理論的人,而是實踐的人。
每當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緒,在阿爾伯特心中交戰起來時,他就覺得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這兩者都是深深根植於他的心靈之中,而它們的力量也同樣地來得熱切、強烈。如果捨此而就彼,非他所能忍受,他也覺得兩全其美,實在力有未逮。因為其一是拋卻一個學者、音樂家的期望,獻身於不幸的人們當中;另一則是獻和圖書身於自己的天賦,它們是勢不兩立的啊!
——我真是個幸福的人。恐怕是世上最幸福的一個吧……
幾乎同時,長久以來他所尋求的答案,閃電般掠過胸臆。
但是做學問的喜悦、學音樂的喜悅,他也是萬分難捨的。他覺得,也許這就是他應走下去的路子;而活下去的意義,似乎也正在這兒。
——不錯,我不要再迷惑,到三十歲為止,我應該認為我是被允許為學問與藝術而活的。我就朝這條路筆直地前進吧。不過在那以後,我要獻身給廣大的人群!
除了神學之外,哲學的與音樂的功課,史懷哲還是照樣努力不輟。
他漫然地想著。突地,聖經上的幾句話浮現在腦海裡:「想得到生命的人將失去它和-圖-書,為我、為福音失去生命的人,將得著它。」
——我是真正地過著幸福生活的。可是,我是個真正值得過這種生活的人嗎?世上有不少人,毫無理由地就落入不幸,受著命運的虐待。我該這樣下去嗎?
史氏的大學時代,就在這樣充實飽滿的情形下漸漸地過去。他那健康的身體,怎麼用功都不會疲累,充滿年輕熱血的胸懷,也因期望而咚咚鼓動不息。
史懷哲就讀史特拉斯堡大學的時期,霍茲曼教授的講義不用說,其他如卡爾.布第、威廉諾瓦克等以及其他神學教授們的課程都熱心聽講。當時德國的大學,不像今日許多大學那樣,經常地考、考、考,考得上暈頭轉向,也沒有繁瑣的課業,讓學生們能夠https://m•hetubook.com•com沉沉靜靜地埋頭於自己的研究,這對史懷哲也是極值得慶幸的事。
就在他二十一歲那年夏天的一個早晨,好像忽然得到神的啟示般地,有了一個圓滿的解決之道。
適逢聖靈降臨節休假,阿爾伯特回到瓊斯巴哈度假。在和樂的家裡酣眠一夜之後,醒來時初夏的朝陽已滿溢在房間裡,窗外鳥鳴陣陣,一股清新之氣使他打從心底感到愉快。他在床上,享受這寧謐舒爽的片刻。
不管如何,他就這樣決定了終身大計。在他來說,這是比什麼都重要的收穫,從此他不必為自己的幸福而感到愧咎,也不必再為獻身人群呢,或者立志於學問與音樂而迷惑。他心安理得了。並且,也因為給自己設了一個三十歲的界限,所以勇氣也倍增。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