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史懷哲傳

作者:哈格頓
史懷哲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十 第三次非洲之行 在歐洲

十 第三次非洲之行

在歐洲

——謹遵故人遺志,敬請將所惠奠儀,一律改捐史懷哲博士在非洲蘭巴雷的醫院。
醫師與護士都聘足,遣到非洲去了,醫院的基礎也穩固,如今史懷哲已年逾半百,實在沒有再忙著趕回非洲叢林的必要。保羅的研究也還沒有完成。然而,他好像感到非洲才是他的故鄉吧。他開始惦念著在叢林裡與病魔掙扎的黑人們。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他又購備了大批藥品與醫療器材,攜妻與一位女醫師,一位女性助理,第三次來到非洲。多年以來的心願、研究保羅的結果已命名為《使徒保羅的神秘主義》和圖書,在船上繼續執筆,終於在抵羅培斯灣的前夕全文脫稿。自序則是在上溯歐格威河輪上寫成的。
他回到夫人與孩子所居住的凱尼斯福特,可是他依然不能靜下來。因為他還沒喘過一口氣,來自非洲蘭巴雷的報告也到了,告訴他赤痢與饑荒又嚴重起來,每天有三百個病患待理,醫師與護士都感人手不足,不知如何是好。
去呢?還是不去?他拿不定主意。最後,他的惻隱之情戰勝了一切。他奮起最後的力氣,跟這位可憐的母親前往。在汽車裡,他累得幾乎失神和*圖*書,可是一旦進了房內,看到那個面臨死亡而恐懼的女孩憔悴的面容,他就忘了一切疲憊,諄諄告誡她神的愛,給了她內心的和平。
會畢,正待回家之際,常常又會有不少人等著他,問他種種事,請求他給幾句建議。有一次,有一個母親來請求他:女兒快死了,希望史博士去見她一面,給她最後一個安慰。人們似乎都不大明白,史懷哲每日都在困苦奔忙、拼命奮鬥,累得隨時隨地都可能倒下去。
史懷哲的名聲傳遍了歐洲每個角落,已是無人不識。歌德出生之地法蘭克福市,把著名m.hetubook.com.com的「歌德獎」頒給他,也有助於他的為人、事業之傳播。
在旅途上,他還勤於執筆。在第一次往非洲之前就已開始的保羅研究,這次無論如何非完成不可。
不必再耽罣著醫院的事,以一身輕快的心情回老家,那是使人高興的事,不過想到父親已棄養,他就不免黯然神傷。父親是兩年前的五月間,正當史懷哲在為老院址的修建而忙著的時候謝世的。因此,他們懷念的瓊斯巴哈的牧師公館,已經有繼任的牧師住進去,他不能再回去了。
也是這個時候,在瑞士,經常有如下的文字出現在和圖書報紙上的訃聞裡:
最糟的是原有的資金,為了蓋新院址,差不多已用光了。史懷哲當務之急是及時籌款,準備所需的醫療人員與藥品。他無法休養,馬上展開活動——旅行演奏、演講,從秋天到第二年春天,他跑遍了瑞典、丹麥,繼而荷蘭、英國,從夏季到秋季,走遍德國每個大城,過了年以後,又有瑞士之旅。
經過這一番努力奮鬥,醫院的資金又充裕起來了。然而戰敗後的祖國德意志,百廢待興,人們都在過著貧困艱難的生活,他實在不忍心花祖國捐來的錢,便把這一部分,捐給德國的慈善機構。
為了這麼和*圖*書多識與不識的朋友們的好意,史懷哲拼出了一切力量。只要有人來邀請演奏或演講,不管多麼忙,他都抽出時間出席。尤其管風琴,因為每一架都有它獨具的特色,因此必須早去,把音色調整好。他深恐演奏不能有預期的完美。調整畢,如果還有些時間,他就吩咐好別人到時叫醒他,就在椅子上貪婪地睡眠片刻,減輕過度的疲倦。
他的演奏會與演講會,到處轟動,門票收入與捐款,每次都比預料中還多。這還不算,「史懷哲之友俱樂部」如雨後春筍,在各地成立。不用說都是為幫助史懷哲而成立的各地熱心人士的社團。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