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浮生
這是近代電影大師楚浮,在少年時代對自己人生的告白,楚浮十四歲時因環境問題就失學了,但他鍾情於電影和藝術,還不滿十六歲就辦電影欣賞會,因爲經營不善欠下一屁股債,最後被送進少年感化院,院方強迫他寫一篇自白〈生命中最好的或最壞的冒險〉,前面引用的就是自白中的一段。
生命短暫、楚楚浮生,在楚浮逝世十週年的今天,我們也時常仰望天空,在藍天白雲中悠遊,當我們再度低頭平視時,一樣是面對糟透的世界。
我們時常仰望天空,在藍天白雲中悠遊,當我們再度低頭平視時,一樣是面對糟透的世界。
「對於hetubook.com.com耶誕與生日這類的重大日子,只讓我覺得無趣與失望,戰爭和那些打仗的白癡,都令我心寒。」
楚浮沒有受什麼教育(更不用說電影教育了),可是他的電影裡毫不避諱他在童年時代的孤單不快樂,少年時代被送進感化院那種悲哀的心情,因此,他在〈生命中最好的或最壞的冒險〉中說道:
我在少年時代熱愛電影,也曾把楚浮當成偶像,如今越過二十年的歲月,從前看他的「日以作夜」、「八又二分之一」、「四百擊」、「夏日之戀」、「巫山雲」的感動的情景,還歷歷如在眼前。
我在記憶中和*圖*書思索一些理由,一是楚浮是那個時代中最敏感、浪漫的典型吧!他不像尙盧高達那麼跳動不安,也不像費里尼那麼暧昧不明,也不像維斯康堤那樣冷淡縹緲。可以說,在法國新浪潮的電影巨匠中,他是最有邏輯而能令人感動的一位。如果我們把楚浮的電影歸類爲藝術作品,他的電影是那個時代的大師最能被大衆欣賞的。
「我不相信友誼,也對和平感到懷疑。」
楚浮是屬於「早慧」的那種人,過於早熟也使他的電影總會流露出幾許滄桑,但也唯有歐洲社會的多元環境才有機會孕育出後來的楚浮,使他的叛逆從電影中和-圖-書找到出路。如果楚浮生在以升學、學歷爲導向的台灣社會,後來的發展就令人擔心了。
其次,楚浮叛逆的靑少年時代,以及終其一生的孤獨,使他的電影中有一種銳利的氣質,很能安慰那些不合時宜的少年的心。我常覺得,凡是從事創作,不論是繪畫、文學、音樂,或電影,創作者多少總要有些叛逆、孤獨、銳利的氣質,否則難以成其大,這也是爲什麼學院和官方無法培育大創作者的原因。
與楚浮同一時代的電影大師很多,爲什麼獨獨鍾情於楚浮呢?
其三,楚浮的時代,正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電影雖然熱門,也有了廣大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市場,但電影導演都還是很單純的。他們以十分含蓄的方式來表現人間的愛恨情仇,沒有血腥的暴力與俗膩的色情,卻依然感人至深。可見寫情慾的熾熱或人性的殘忍,並不一定要赤|裸裸,有時含蓄的態度正好展現了藝術家的高度呢!
「關於我的父母,我把他們當做碰巧是我爹、我娘的人類,跟陌生人沒什麼兩樣。」
楚浮,可以說是這個年代學電影或嚮往電影的青年的偶像,雖然去世到今年正好滿十年,依然令人懷念。
在糟透、吵透、亂透的世界,藝術創作者的角色更爲明晰,是不是能爲世間保存一絲清明與希望呢?我這樣問著。
曾幾https://www.hetubook.com.com何時,我們現在如果想找到一部不含暴力與色情的電影,已經變得非常困難了。但電影的藝術成就,是不是就高於從前的大師呢?答案是可疑的。因此,我們格外的懷念楚浮,還有那個時代藝術家的存心。
當我們的電影、電視、報章雜誌等等媒體,日益走向色情化、暴力化的同時,整個世界也逐漸陷入暴力的混亂與色情的低俗,這裡面媒體扮演了非常關鍵性的角色,做爲社會良知的藝術分子有沒有覺察呢?
「不全然歡喜,也不傷感,這就是人生!我不常抬頭仰望天空,因為當我再度低頭平視時,又得面對一個糟透的世界。」
「熱中於工作的人,並不代表他懂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