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理由
「唉!如果不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誰願意這樣兩頭跑呢?」一個朋友說。
我時常在想,今天的台灣應該發起一個「高品質運動」,希望在政治上追求高品質,不要再有貪瀆賄賂那些狗皮倒灶的事;在經濟上追求高品質,躍身於國際上一流的國家;在社會上追求高品質,創建富而好禮的社會;在生活上追求高品質,洗刷暴發戶、貪婪之島的恥辱。
要說只有聯考制度是公平的,那麼西方歐美的制度是不是就不公平呢?
另一個朋友說:「我的孩子要移民前一直吵著不肯去,因爲他在這裡有很多朋友,但去了三個月以後,要勸他回來也不肯回和_圖_書來了,說眞的,我們不只是教育課程或聯考的問題,整個教育方法也是有問題的。」
至於教育的百病叢生,政府又不肯大刀闊斧改革,只能說是貪官戀棧,害怕承擔失敗罷了。
要說我們這種制度可以培養人才,爲什麼我們的人才總是留學歐美才有成就?
今天的台灣應該發起一個「高品質運動」。
一些移民到加拿大的朋友來看我,多是我去年到美加地區巡迴演講認識的朋友。
假如我們把「教育的逃難」弄得像「戰亂的逃難」一樣無可奈何,實在是非常可悲的。
在過去,移民國外是令人高興的事,到如今,m•hetubook•com•com卻成爲令人痛苦的選擇。
於是,談話的情緒都陷入低潮,因爲我們都知道,移民到國外的小留學生也有各種問題,例如適應問題、親子問題、歸屬問題等等,一樣充滿了挑戰。
爲什麼不把教育體制改成一個更合理、更有希望的形式呢?如果人人都可以在國內受好的教育,又何必移居到國外去漂泊受苦呢?
我們的共同疑惑是:既然大家都知道台灣的教育體制與教育方法有問題,使學生、家長、老師都充滿了壓力和痛苦,爲什麼我們不改成像西方一樣,讓孩子在自由、開放、多元、快樂的氣氛下成長,一
和圖書
定要固守這種壓抑、閉鎖、僵化、痛苦的教育形式呢?在教育上也追求高品質,徹底革除教材保守、形式僵化、取才一元、方法填鴨的種種弊病,使孩子能眞正的得到啓發,成爲心靈開放、思想活潑、身體健康、視野寬宏的人。
那麼,到底是什麼動機觸發了移民潮呢?
一個朋友說:「還不是爲了下一代嗎?實在不願意眼見自己的孩子在國中、高中的六年中飽受折磨,志氣消磨殆盡,即使考上大學,彈性與創造力都失去了。」
那些尚未漂泊的人,只是還沒有準備好,或者沒有足夠的金錢,以及一些極少數愛鄉愛土的頑固分子,如果眞是如此和-圖-書,國家的前景又在那裡呢?
在社會上追求高品質,創建富而好禮的社會;在生活上追求高品質,洗刷暴發戶、貪婪之島的恥辱。在教育上也追求高品質,使孩子能真正的得到啟發,成為心靈開放、思想活潑、身體健康、視野寬宏的人。
從前的老移民爲了追求黃金夢、尋找安定的生活而出離家國,現在的新移民則是爲了逃避教育的苦難折磨而遠走他鄉,在本質上已經大有不同。因爲戰亂與貧窮是無以選擇的、是不得不然的,可是教育的形式、體制卻是可以選擇的、是操之在我的。
要說政府各級官員不了解現今教育的弊病和歐美教育的優點,那也不可能,因和_圖_書爲現在在檯面上的政府官員,那一個沒有受過歐美的教育呢?
若以個人成就和事業發展來說,台灣比外國更有潛力,一個人到了四十幾歲,事業規模已經穩定,到國外從頭做起,談何容易?那些在國外成長、受良好教育的青年如今都在回流了,可見到國外發展事業不是容易的事。
爲國難而漂泊,是令人同情的;爲不能受好敎育而漂泊,則令人恥辱。
說他們「移民到加拿大」也不精確,因爲他們的事業重心都還在台灣,大部分時間也住在台灣,而且都是很愛台灣的人。但是,他們的太太和孩子都留在加拿大,爲的是希望孩子在加拿大的教育體制下,能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