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多情多風波

作者:林清玄
多情多風波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飄揚的旗幟

飄揚的旗幟

假設,在競選期間(特別是大型選舉),我們可以讓三台每天播出三小時的政見,使每一位候選人都能暢所欲言,不但他們的理念可以清晰表達,也可以減少旗幟、文宣、街頭政見會的成本。
當然,如果要完全轉移目前的競選方式,幾乎是非常困難,也是不必要的。只是能大量減少旗幟、文宣的製造,減少餐風飲露的私辦政見會,使競選活動轉型,符合第三波資訊社會的形貌,我想對社會、對群衆、對候選人都是有幫助的。
假設,說不定可以用一個公共的頻道,平等對待每一位候選人,播出他們的政黨廣告、政見廣告,把群衆的注意力從街頭轉移,減少群衆爲了競選而狂熱的社會成本。
我們不只m.hetubook.com.com希望經濟能轉型,邁向高品質社會,但願選戰也能轉型,邁向高品質的問政之路。
在滿街、滿路,甚至滿山、滿樹的競選旗海中想這些,就多麼渴望著,我們不只政治要清廉,連競選活動都要勤儉;我們不只希望經濟能轉型、邁向高品質社會,但願選戰也能轉型,邁向高品質的問政之路。
因此,今天要防止賄選,要有乾淨的選舉,不能在司法外圍打游擊,而是要減少選舉的花費。選罷法雖然對此有所規定,執行上卻窒礙難行,那是整個環境、制度、、觀點使然。
既然今後的社會,年年都要選舉,若是無法以平常心看待之,每逢選舉就有一批人傷痕累累、hetubook.com.com傾家蕩產,那麼,頻繁的選舉可能不是社會之福,而是社會之禍了。
試想:選舉不論大小,動輒千萬上億,必然會阻斷許多對社會有熱情、有理想、肯奉獻的青年從政之路,到最後,小自鄉鎮民代表大至省市長,都是錢財滾滾,右手政權,左手金錢,要眞能謙卑的爲人民就變得很困難了。
像今年的電視公辦政見和電視辯論會,就是很好的轉化,可惜有的候選人不肯參加電視辯論,而公辦電視政見會的時間太短,無法取代傳統的政見表達。
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就曾感慨的說,整個社會在選舉的付出過大,達到美國的五十倍,對於下一代是一個不良的教育示範。
試著想想看,假m•hetubook.com.com如有一位非常優秀的人才,他既沒有金錢、也沒有政黨的背景,卻想要服務人民、投入公職的競選,以目前的競選方式,幾乎是毫無機會的,因爲他既沒有錢做旗子、印文宣,也沒有錢設競選總部和辦政見會,那麼社會有沒有給他公平的對待呢?
爲了籌募更龐大的競選經費,官商勾結、工程弊案,乃至包娼包賭,就無所不爲了。
假設,各報紙雜誌不分黨派,以低廉的價格提供競選者的廣告,這樣,候選人就不必花太多金錢製造競選垃圾(幾乎所有的文宣品都沒有任何保留的價值)。
或曰,可以用各種方式募款,譬如發行紀念券、郵政劃撥、賣書賣錄音帶、舉行義賣和募款餐會等等。可是,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論任何的募款方式都有兩個被忽略的盲點,一是難道那募來的款項不是民脂民膏嗎?募來的款項是不是全用於選舉事務呢?如果無止境的浪費,對得起捐款的小老百姓嗎?二是現代的候選人幾乎不用自己的錢竸選,上有政黨資源,下有百姓捐助,選勝了固然蒸蒸日上,選敗了也是「死道友,不死貧道」,自己毫無實質損失,依然可過富裕悠哉的生活,這是爲什麼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的原因。
由於市長、市議員候選人爭相插旗,陸橋上飄揚著紅、綠、黃各黨派的旗幟,簡直到間不容髮的地步。我時常站在陸橋上,旗幟蕩蕩之中,俯望著橋下奔馳流動的車輛,想到:選舉眞的需要浪費這麼多的資源嗎?即使只是插旗,這次台m.hetubook.com.com灣選舉所耗費的成本,恐怕已達數億之多(聽說宋楚瑜和陳定南花在旗幟的經費已各高達一億以上),如果這些金錢可以減省,不僅對候選人有利,對整個社會一定都有幫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選舉雖然不時舉行,但基本形式並沒有多大改變,與三十年前一樣,候選人一定要插旗幟、宣傳車、發文宣、遊街拜票、舉辦政見會等等,每一樣幾乎都是「手工」方式。這不免引起我們新的思考:社會形貌、資訊傳播,三十年的變化何等巨大,爲什麼獨獨競選一事沒有隨社會而轉變呢?如果我們能把形式大幅度改變,轉化競選的「手工業」,一定能減少許多社會成本。
我每天散步的時候,都會經過幾座人行誰橋,發現最近的陸橋變得艷麗而多姿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