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什錦拼盤

作者:唐魯孫
什錦拼盤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玄霜酒.月華糕——清宮乾隆慈禧兩代的中秋

玄霜酒.月華糕
——清宮乾隆慈禧兩代的中秋

自從康熙在熱河興建了避暑山莊,每年總要等到金風薦爽,玉露凝霜,過了中秋佳節,才啟駕迴鑾。乾隆皇帝弘曆是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建生,而且是卯年即皇帝位,同時又是卯年稱太上皇訓政,實行內禪的,因此對這個卯字特別重視而有好感。而他的誕辰,又跟中秋節相連,蟾宮玉兔又暗和卯字,所以每逢中秋令節,總是過得特別高興。一般近侍弄臣,為了博得這位十全老人歡心,更要把這個節日𥺁點得綝縭耀彩,燦爛繽紛了。康熙既然是在熱河行宮度過中秋,才鑾輿駕返,因此他更有詞可借,每年萬壽總是在熱河行宮舉行,所以中秋也以在熱河度節為多。
乾隆在熱河過節,內膳房向例在八月初就要準備萬歲爺供月的月餅備用了。據說最大一隻寶塔式月餅重逾十斤,名稱叫「年年有」,兩隻三斤重的玄霜月華餅,都是月光供必不可少的祭品,此外賞月用三寸大的小月餅,那就是賞賜王公以及宮眷用的啦。

十五日到了正節,早朝時太和-圖-書后皇上先在排雲殿接受三品以上文武宮員的朝賀,中午仍在景福閣大排御宴,按照御膳房內檔記載,這桌御宴,叫「黃盤野意酒膳」,饌品菜武全照當年乾隆在熱河行宮過中秋時排場,一律使用金銀器皿,五福捧壽嵌金銀絲琺瑯碗盤,並有丹桂飄香圖樣,用資點綴佳節。
八月十五日一交酉正,皓月東升,皇帝在蓮花套大營或是百花洲,設置月光供,萬歲拈香拜月焚燎撤供之後,寶塔式的大月餅遵例妥慎保存起來,留到當年除夕再吃,是取一年到頭歡喜堅固的口彩。三斤重月華餅則以一隻進奉皇太后分賜皇后及各宮妃嬪們,名為散福,另一隻皇帝則留歸自用並賜侍從人等,當皇帝吃月餅時候,各處都燃放五彩焰火來助興,照當時情形來說,還不算過份靡費。
在「迎節」「餘節」這四天裏,都在頤和園景福閣吃烤肉,月臺上擺滿了吃爆烤涮的用具做料,照說吃爆烤涮應當是用牛肉羊肉,可是清宮規定郊天福禘才准用太牢設祭,平素牛肉和-圖-書是不準進入宮門的。可是吃爆烤涮,祇有羊肉獨沽一味,實在單調,因此慈禧又別出新裁,用吉祥好聽的名詞,「福祿壽考」來喫爆烤涮。所謂「福」是用雞片跟關東雉雞片;所謂「祿」是關東麋子跟鹿肉;「壽」是大尾巴肥羊;「考」是松花江的白魚切片。至於烤肉用的炭火,是選用產自北京西山的「銀絲紅羅炭」,烤肉木柴是產自長白山的松柏枝,涮鍋子用的炭是吉林松柏木燒成的松香炭,而且在炭火裏不時要添點老山松子松塔。這過節幾天御用的雞雉魚鹿、松柏枝、松香炭、松子、松塔統由東三省的官員負責備辦齊全,還要特派專人趕在八月初十以前,賚送頤和園御膳房收存備用。當年趙次珊、徐東海都辦過這項皇差,據說層層挑剔實在頭痛呢。
在景福閣吃完福祿壽考御筵,大家簇擁老佛爺到水木清華的諧趣園涵遠堂抽袋水煙消食散步,接著坐小轎到頤榮堂入座聽戲,欣賞傳差進宮一些內廷供奉,跟昇平署太監們演出的應節好戲,總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外是天香慶節一類吉祥新戲,每天劇目換新,聲歌達旦。
普通人家過中秋,只過八月十五一天。慈禧是最會出題目,湊熱鬧的,自咸豐駕崩從熱河還京,她過中秋改為從八月十三到十七為止,一共要過五天。除了八月十五日當天是正節外,前兩天叫「迎節」,後兩天叫「餘節」。她老人家認為「餅」「病」兩字諧音,月餅二字聯起來念,聽起來好像婦女們最厭惡的「月病」,於是叫督總管崔玉桂,傳皇太后㦤旨,叫了多少年的月餅,在內廷以後一律改叫「月華糕」,同時規定月光供,果品中的藕要用九節的,叫「平安藕」,取節節平安之意,西瓜中剖切成蓮花牙,叫「團圓瓜」,宮廷之內,大家都緊記改口,否則讓皇太后聽見會不高興,甚至加以斥責的。
好像吃完粽子沒有多久,一眨眼又到了中秋節該吃月餅的時候了。每年三五舊游,把酒對酌總免不了縱談往事,一邊聊聊一邊讓我把所知道當年宮廷是怎樣歡度中秋的寫點出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清朝歷代帝王中最講究亨受的,一位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一位就是兩度垂簾葉赫那拉氏慈禧皇太后。
七〇、九、一三 華副
入晚則在晃明湖上學行「泛舟賞月燈花宴」,在開筵之前,早在瓊樓玉宇高處的紫宵段,預先搭好五丈多高一座銀白色錦紋緞金頂雲龍的大幄,叫「夜明幄」。幄內正面設有九龍奪珠圍幕,金鉞玉斧,寶蓋珠幢分別左右,幕前擺著寶座,九龍鏤空墨玉長案,正中供奉「夜明之位」神龕。幄內四周和頂蓬,張掛月白色壁衣,地上鋪著厚厚的儷白妃青地氈,人在幄中恍如置身如夢如幻的廣寒仙境。這一桌「太陰供」薦蜻翅之脯,進秋江之鱠;酌玄霜之酒,獻月華之糕,上方玉食,珍異悉備,鮮美精巧那就不必說了。祭禮開始,太后主祭,皇帝率王公大臣在左,皇后率妃嬪王公大臣福晉命婦在右,由欽派大臣朗頌駢四儷六祝文,太后拈香叩拜默禱,皇帝皇后率眾行禮如儀,再由道眾奏樂誦和-圖-書經送燎,這祭月大典,方告禮成(至於民間傳說男不拜月,在宮中皇帝及王公大臣,均各跪拜加儀,並無所謂男不拜月說詞的)。
祭月之後,太后在排雲殿月臺上,安設臨時寶座,把祭月撤下來糕餅果品,分成若干堆,擺列在御案之上,與祭的人各一份,就在門洞裏席地而坐,共度月圓,這還有個名堂叫「排雲殿分克食」,當時外臣內覲,如蒙許賜祭月大典,排雲殿分克食無不視為聖眷殊榮呢!分完克食,才開始賞月節目,御舟遊船依序迤邐而行,船上旨酒靈肴羅列滿前,船的四周掛滿銀飾形仗,各式宮燈,船尾由昇平署打起十番,吹起清香,太監們在沿湖各處,不斷競放焰火花盆,直冲霄漢。小太監們更不時燃放河燈,蓮花萬盞,流光千斛,清音逸響,大月高懸,一直到月闌人散,這樣一個中秋佳節,不知要耗費多少國帑呢!傳說當年翁常熟任戶部尚書時就因為夜明幄內務府報銷五十萬兩銀子,翁力持不可報銷,慈禧因此懷恨才去官的。究竟是否屬實,雖非盡然,可是也不能說沒有牽連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