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什錦拼盤

作者:唐魯孫
什錦拼盤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從忠義劇展談關公戲

從忠義劇展談關公戲

中視每星期週一到週四的忠義劇展從黑臉兒的包孝甫演到了紅臉兒的關雲長,關公忠義無雙冠絕古今,不但切題,如果編排得法,把他列為社教節目,對於世道人心,可能收效更大。前清時代,對於文聖武聖都是特別崇敬的,在各種科考文章裡,祇要有一個丘字,不但不能進秀才中舉人進士,甚至於童生考秀才還要送教官衙門用戒尺打手心呢!考舉人進士就處罰更嚴重,罰勤成下科不許參加考試,名為罰停一科。關公的名字羽字,雖然沒有像孔子的丘字那樣嚴重,但羽字也不許寫原字三撇,要改為兩點,這些都是對於孔子關公崇敬的表示,現在不但不為人所注意,甚至於「羽」字原字是三撇,也沒有人知道了。
劉鴻昇原本習淨,他第一次出外到上海演唱,因為他嗓子宏亮圓潤,有人慫恿他改老生,那知他一炮而紅,三斬一探成了他的拿手戲,鬧得北平街頭巷尾不是天做保來地做保,就是孤玉酒醉桃花宮,足足熱鬧了好一陣子。其實劉的三斬一探除了斬黃袍外,其餘三齣都遠不及譚。有一次他忽發雅興,想唱一齣刮骨療毒,一般伶公在第二天演紅生戲最虔誠的頭一天要齋戒沐浴,當天扮好戲揣上神禡要在後臺膜拜後才坦然登臺演唱,劉瘸子一向作事媽虎,跟平常一樣,沒揣神拜福就上場了。刮骨一場,飾華陀的一不留神,木頭刀居然把膀子上的肉劃了一道口子,當時沒有覺出怎樣,可是一卸裝,血流不止。雖然後來治好,可是足足有兩個多月抬不起胳膊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有人說那是不崇敬武聖所得的一點薄懲,從此劉鴻昇就再也不動關戲了。
現在中視忠義戲展,似乎有走上全本三國誌的趨勢,則將來關公戲正多,如果能把失傳的關公多排幾齣上演,庶幾不負忠義劇展這個響鐺鐺的劇名。
到了同治未年,程長庚擔任三慶班掌班老板時,為了跟四喜班打對臺,曾經重排全本三國誌,葉福海(喜連成老板葉春善之兄)在廣德樓演「刀會」、「訓子」,因為前臺管事,得罪該管廳上的老爺們,說他們故違禁例,非要把班主程長庚帶走法辦不可,後來經前後臺大眾苦苦哀求,最後還是把管事的「徐二格」帶去,責罰一番才算了事,從此皮簧班又有若干年不敢演關公戲,直到現在各戲班演白門樓祇上張飛不上關公就是當年留下來的老例。一齣臨江會有二三十年,不上關公,拿張飛來代替,蕭和莊生前說:「程大老板唱臨江會就飾張飛,後來才歸穆鳳山飾演,到了光緒中葉,禁令日久,漸漸鬆弛,皮簧班才有人敢演關公戲,可是走麥城仍在禁演之例,官廳固然禁演,而梨園行人也認為凟犯武聖,沒人願意飾演。」不知這次中視忠義劇展,似乎有重排全部三國誌的雄心,不知關公麥城升天有沒有安排在劇展戲目之內。
清代在道光咸豐以前,宮廷演戲,飾關羽者報名時一律自稱關某,同台別的角色,無論敵我,一律尊稱關公。從前之崑弋班,主角有所謂紅淨者,就是專演關公https://www.hetubook.com.com戲的。民國十幾年北平中央公園,有一家西餐館,掌櫃的趙子英,就是紅淨名票,他會關公戲五六十齣,票了一輩子戲,登臺祇演關公。當年有位裡子老生李洪春,因為他資格老架子大,梨園行尊稱他「李洪爺」,他也自視甚高,認為關公戲無所不能。抗戰事變前居然跟一位年輕票友段鴻軒為了紅生戲起了爭執,打起筆墨官司來。李洪春把當年張德天在宮裡編的八十幾齣關戲的名稱都拿出來請教段鴻軒,聽過那幾齣,唱過那幾齣,甚至於把幾齣編而未排的冷僻的關公戲也提出來請教,在幾家刊載劇評的報紙猶其是立言報上,你來我往論戰不休。李洪春門下弟子眾多,最著名的有十三太保,個個都是扎扎呼呼,七個不依,八個不饒的角色,劇評人景孤血、吳逸民看李洪爺詞氣亢厲,劔㦸森森,弄得段鴻軒囁嚅趦趄沒法下臺,照這樣一直論戰下去終非了局。可是景吳二位跟梨園行淵源較多,又不願意開罪李洪春,有一天大家在來今雨軒晚餐談起此事,趙子英挺身而出,願意把李段二位所結的條字,加以化解。不知是什麼原故,往返關說,不但沒調停好,趙、李兩人反而說僵,甚至於有人從中煽風架勢,李、趙二人,一伶一票,也變成劍拔弩張情勢,後來還是經警界的兩位甘草人物延少白、吉世安出面調停,才把這椿老爺公案息爭擺平。
郭仲衡原本是北平南城票友,跟王又荃同一個教會,後來下海經王又荃的介紹,搭入程艷秋的戲班和圖書,三天打泡戲是戰長沙,舉鼎觀畫。他是基督徒當然不會在後臺上香磕頭。可是關公一出臺,特製平金綠緞子黃走水關公的帥字旗,檢場的一慌疏,把下齣艷秋虹霓關替夫報仇的白旗字給舉出來了。第二天他跟又荃的雙獅園,一聲太師回府,檢場的把一對獅子也拿走了,雖然再把獅子擺出來,可是臺下一陣敞笑。雖然兩次出錯,都是檢場的疏失,可也使得郭老板懵懂不安了。後來有人勸他既入梨園行,就應當照梨園行的規矩行事,他此後再演關戲也照樣揣神拜福焚香禮拜了。你說事涉迷信,從劉郭兩件事情看來,就令人可解又不可解了。
老伶公陳德霖楊小樓在晚清都是不時傳差進宮,慈禧的跟前的大紅人兒,而陳楊兩人在宮裡謹慎小心頗能觀察入微,據他們說:「當年宮裏春節戲目一定有一齣小樓跟余莊兒(玉琴)的青石山,戲中關羽(梨園行叫他龕瓤字)一定由李順亭(又叫大李五)飾演,論學力技術都不比譚鑫培差,尤其嗓音高亢,擅長唱嗩吶腔,青石山他飾關羽,點將一場,檢場的洒一把滿天星火彩,撤去帷幕,大李五的關公,他唱嗩吶腔,句句都是翻著唱,字正腔圓,游刃有餘毫無力竭聲嘶,讓人聽了有替他提心吊膽的感覺,慈禧等一把火彩洒出,不等撤帷子總是避席而起,走到廊子前站一會才回座。」後來才發現凡是戲裡上觀世音菩薩,或是上關公,他總是托詞起身迴避片刻,有一次同治一位妃子,當關公出場,一疎神忘了起身離席,慈禧後來借別的說詞,www.hetubook•com•com罰他到御花園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座前連燒三天香懺悔失敬呢!
老伶公丑行頭郭春山(郭元汾之父),因為口齒不俐落,一生沒能走紅,可是他肚子裡真寬,崑亂不擋,會的玩藝非常龐雜。他在梅蘭芳的承華社裡,他就擔任丑行頭,無論有他的戲沒他的戲,都得給他開份。他說:「李洪春跟段溢軒打老爺官司時,他因為跟雙方都有相當淵源不願出頭了事,當年張照給內廷編的關戲總纂,一共有八十二齣,甭說讓李洪春演,就是八十二齣劇目,他也不一定說得完全。段鴻軒人家是二十來歲年輕票友,你是給祖師磕過頭的,如此跟年輕人斤斤較量豈不有失身份。」據說這些話有人故意傳到李洪春耳朶裡去,他才接受廷、吉兩位調停的。
林樹森的關公戲在南方可算頭一份兒,他的扮相眼神,以及身段步法都能不瘟不火,唱兩句也不難聽,尤其華容過檔捉放曹,令人擊節,不過有時仍免不了有洒狗血的地方,那是久在江南為迎合觀眾所好,大醇小疵是可原諒的。李洪春有一次在北平華樂園演了一次古城會,工架不錯,可惜唱慣了邊配,唱時不能翻高卯上,讓聽眾在臺下替他著急,耍起出號的冷艷鋸,也有他拿我不動感覺。不過他抖鬚、撩鬚、推鬚、揚鬚幾個動作乾淨俐落,為他伶所不及。林樹森說:「李洪爺飾關公,他那髯口上功夫,就夠晚生後輩學上老半天的了。」
筆者所聽關公戲,程長庚、王從壽固然沒聽過,就連老三麻子也沒趕上。有一次小三麻子在第一舞臺唱了一次單刀會,風https://m•hetubook•com.com采踔厲不瘟不火,可算尚有典型,梨園行朋友看了人人叫好。斌慶社的王斌芬也擅長紅生戲,他是范福泰給說的,范一生沒有顯赫得意過,他跟王福壽彭福林都是小福勝科班出身,不但知道的多,玩藝的確細膩傳神。我聽過王斌芬的青石山的龕瓤子,唱嗩吶腔逢高必翻,洪亮有餘,聽了舒服之極,可惜英年不永,出科不久就去世了。王鳳卿汪派戲,自己認為最得意的是取帥印、讓城都、戰長沙,他的關公戲宏邈儁邁,威而不猛,紅豆館主說鳳二這齣戰長沙是得自汪桂芬真傳,不但神情氣度有獨到之處,其雍容肅穆,也非一般自命紅生泰斗俗伶所能企及。
(全書完)
原皮簧班起先原本不禁演關戲的,據老伶工王福壽(外號紅眼王四對戲裡規矩知道的最多,連譚鑫培,蕭長華等人,一進後臺看見紅眼王四都趕快避開,免得他出語譏諷,當面受窖)說:「在乾嘉年間,有位擅長紅生戲的『米喜字』在一次春節御史國拜,演堂會戰,特約朱演戰長沙的關公,他上裝時祇勾勾眉子,畫畫鼻窩,既不揉紅,也不抹硃砂,臨出場前呷下兩口白乾酒,出場用袍袖遮險,走到臺口,把水袖往下一抖,臺下觀眾滿堂起立,大家都說,活似關公顯聖,驟然一驚,所以悚然離座。」此後雖然宮廷跟崑弋照常上演關公戲,可是皮簧班的關公戲,從此就禁止上演了。
七十年十月號國劇月刊五八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