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作者:王鼎鈞
桃花流水沓然去:王鼎鈞散文別集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輯四 教外別傳十三篇 宗教與戰爭

輯四 教外別傳十三篇

宗教與戰爭

這樣,我們對戰爭的態度,影響我們對兩大宗教的態度。我這一生經過兩次戰爭,一次是必要的,另一次不必要,以致我常在兩大宗教之間徘徊。
佛教一開始就是人類的宗教,佛陀本是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他創教不是爲了給本國本族找一個保護神,他是爲了眾生。佛陀在世的時候,他的國家受到另一個國家的侵略,敵人來了一次大屠殺,幾乎把釋迦的族人滅絕了,釋迦也沒帶領信眾參加戰爭,他也沒說,你們戰死在沙場上,立刻可以涅槃成佛。佛教不屬於一國一族,迦毗比羅衛國亡了,佛教不亡,佛教傳遍萬邦。
無名氏:大作一開頭引書經「國家大事,在祀與戎」,我翻遍各種版本的書經並沒有這兩句話。這兩句話乃是出自左傳的小注。
那個樣子的宗教叫部落的宗教,對世界和平沒有幫助。後來有些宗教進化了,提升了,不再是某一個國家、某一個種族的宗教,神並不是只愛世界上某一部分人,神愛世界上所有的人,這叫做人類的宗教。

既然如此,宗教是否能增加戰爭的勝算呢?我猜是的。能增加勝算的東西是否引起好戰的動機呢?我猜也是可能的,這就使人想起哲學家叔本華說的一個比喻,他說,牛不是有了角才去牴鬥,而是它想牴鬥才生出角來。我猜牛生出角來以後,尤其是有了堅銳的角以後,也許更想去牴鬥。人因爲好戰才去找戰爭工具,戰爭工具找到了以後,和圖書也許更好戰。好戰的人找到了宗教,宗教就成了他頭上的角,宗教情操本來很高貴,他拿去浪費了,糟蹋了,我覺得非常悲哀。
——二〇〇一年,九一一災變之後四十五天,在紐約市內觀法堂講話。
說到宗教與戰爭的關係,我想起左傳上的一句話:國家大事,在祀與戎。祀是祭祀禱告,是宗教信仰;戎是軍隊,是戰爭。由這句話可以看出來,宗教和戰爭的關係密切。
王鼎鈞:王鼎鈞拜謝,已照您的指示改正。
我知道有些佛教國家照樣有死刑,(西藏也有死刑,而且用刑嚴酷。)佛教還沒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我還不能想像他如何處理戰爭危機。他應該不會主動挑起戰端,戰爭一旦發生,他也不會束手待斃。
王鼎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個將軍,如果他是基督徒,他也得打勝仗才可以榮耀上帝。他一定和一般基督徒有別,我們諒解這種分別。但是他也一定和不信基督的將軍有別,我們珍視這後一種分別。
小衲:佛陀為了救一百多個旅人,殺死了十個強盜。佛陀犯了殺戒,受業報,可是為了救人,他甘願。佛典中的這一段記載被許多人忽略了。佛教徒也能捨生取義,我入地獄。
只有佛教,他說我先做,他赤手空拳給人看,他想感化別人,他相信別人終有一天也會這樣做,他自己先繳械。他捨身飼虎,據說菩薩捨身飼虎以後,老虎就從此吃素了,善哉善哉!和圖書美哉美哉!可是老虎一定會從此吃素嗎,基督徒很懷疑,他認爲最好還是把老虎捉住,關在籠子裡,好好養著牠,但是要把牠的牙齒拔掉。所以基督教留了一手,必要時他還可以戰爭,他保存舊約,發揚新約,它有平時面目和戰時面目。就心靈信仰而言,佛教比較崇高,就人的需要而言,基督教比較實用,這條牛還有角,它還能鬥。
老牧:鼎鈞先生怎麼說?
人類對戰爭要交出兩張考卷,一張是預防戰爭,另一張是、萬一戰爭發生了,怎樣對付戰爭。佛教是預防戰爭的特效藥,它從根本上把人的戰爭意識消滅了,用武俠小說的詞彙,就是廢去武功,用叔本華的比喻,就是牛根本沒有角,也不想生出角來,這是無量的功德。但是世界上的人並沒有都皈依佛法,佛教也許可以減少戰爭,但是不能完全禁絕戰爭,一旦戰爭來了,佛教徒這群沒有角的牛,四周都是生了角的犀牛野牛,大家怎麼辦,恐怕是個難題。
老牧:基督教能戰,佛教不能戰,這個論斷大概可以成立。換個角度說,基督教義中尚有戰爭的種子,佛教教義中有澈底的和平意識,這樣推演也八九不離十。
佛陀和基督都反對報復,都主張博愛,都希望獅子和綿羊共同生活。我覺得佛陀和基督都有一個假設,他們假使普世奉行共同的價值標準,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不做的你也不做,你不做的我也不做,雙方都和圖書賣刀買犢,賣劍買牛,都把武器打造成犁耙鐮刀。誰都願意這樣做,可是誰也不敢先做,萬一我的刀槍劍戟都變成梨耙鐮刀,你的梨耙鐮刀都變成了刀槍劍戟呢,我的河山人民豈不都成了你的囊中之物、俎上之肉?我怎麼對得起祖宗上帝?結果是、大家都不肯認真去做,牛還是要生出角來,有角的牛還是要鬥。
左傳記載春秋時代的歷史大事,它說的國家並非現代國家,大概是一些部落城邦。那時候,部落互相兼併,大的吃小的,強的吃弱的,心眼多的吃沒心眼的,每一個部落城邦天天準備戰爭。歷史書上說,春秋時代中國有一萬個國,也就是一萬個城邦部落,後來兼併成七個,就是戰國七雄,可見生死存亡淘汰非常激烈。
政治造成戰爭,宗教支持戰爭。戰爭除了有形的力量,如兵員武器,還有無形的力量,就是精神力量,宗教提供精神力量。戰爭要有周密的計畫,所謂多算勝、少算不勝,但是戰爭有時候不能計算得太多,所謂策萬全者無一全,戰爭又有許多偶然的變數,教你算不准,多算未必勝,少算也未必輸。這一部分好像很神祕,所以戰爭需要宗教背書。宗教也使你在戰爭中堅定、忍耐、勇敢,換一個新角度去看人生的得失。
依我猜想,宗教原爲解決人類的問題而興,戰爭是人類的一個大問題,宗教教人如何面對戰爭。一般來說,政治引起戰爭,所謂政略決定戰略,戰爭是政治的延長。和_圖_書指揮越戰的魏摩蘭將軍說過,政客把事情弄糟了,丟給軍人去處理。
漏網之鯊:佛教必須永遠在野,永遠柔性,永遠和政治疏離,這樣才可以保全他的高超。如果介入現實權力,必將陷入言行矛盾之中。
雖說世人都是上帝的兒女,人仍然有貪有瞋,有分別執著,上帝創造的第一個家庭就手足相殘,哥哥殺死了弟弟。在這世界上,戰爭是廣義的手足相殘,有人說,和平只是兩個戰爭之間的一段時間,有人做研究、做統計,有史以來,戰爭的時間比和平的時間多。不過現代由宗教造成的戰爭的確是很少很少了,我是說高級宗教,也就是人類的宗教。
現代基督教和政治分開,有所謂政教分離的原則,政治領袖並非同時是宗教領袖,執政的人不能利用政治的熱情當做戰爭的熱情,不能把上戰場打仗當做宗教儀式,不能拿宗教對天上和來世的應許獎賞戰鬥犧牲的人。這時候,宗教不再和戰爭結合,戰爭是國家大事,宗教是人類大事,兩者並不必然結合在一起,而是偶然結合,並不永遠結合在一起,而是臨時結合,甚至永遠維持距離,各奔前程。
餘波:
拿基督教做例子,基督教的前身是摩西領導的猶太教,猶太教的上帝只愛猶太人,只愛以色列人,只有以色列人能進天國,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後來耶穌出來說,這樣不行,這樣不對,上帝愛世上所有的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兒女,他向全世界的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提供擔保,只要信靠上帝,不管你是甚麼人,我都在天堂裡爲你預備地方。基督教這才上升成爲人類的宗教,基督教這才傳遍萬邦。
插柳學詩:戰爭是攻城掠地,宗教是守望家園;戰爭是殺伐,宗教是護理;戰爭是罪孽,宗教是救贖;戰爭是權宜之計,宗教是通向永恆。人類可以沒有戰爭,卻不能沒有宗教。發動戰爭和熱衷戰爭的人,如果知道自己及其家人全部犧牲,肯定放棄戰爭;信仰宗教的人,卻有下地獄的精神準備。
古時候,每一個部落城邦都用宗教支持戰爭,也用戰爭保護宗教,保護宗教就是保護國家,就是保護共生體。那時候,每個部落有自己的神,每個神只保護他自己的部落,每個神都保證他這個部落打勝仗,都咒詛敵人失敗滅亡。軒轅黃帝有軒轅黃帝的神,蚩尤有蚩尤的神,軒轅黃帝的軍隊和蚩尤的軍隊打仗,也就是軒轅黃帝的神和蚩尤的神打仗,部落打敗了,滅亡了,那個部落的神也滅亡了,消失了。
戰爭是人類的無奈,基督徒和佛教徒一齊陷入無奈之中。佛陀殺人即使確有其事,佛教徒也不能解脫困境,因為戰爭是俁有組織的長期行動,傾城傾國,煽動人的貪瞋痴,把一切分別執著合理化,兵行詭道,兵不厭詐,佛教的基礎動搖,並非任何一人下地獄可以抵償。
我想,佛教只能超渡陣亡將士的靈魂,這是他的最大限度,其實他應該連敵國的陣亡將士一同超渡,可是,不能,至少在當時不可能。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