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四 教外別傳十三篇
宗教與911
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早晨,國際恐怖分子劫持了四架民航客機,以飛機作武器,對美國作自殺式的攻擊。他們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大樓,兩座一百多層高的著名建築燃燒爆炸,成爲廢墟;他們撞進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廈,這座軍事中心崩坍了一半。這天早晨,他們使三千多人死亡及失蹤,其中包含消防隊員三百四十人,警察二十三人,四架客機上的乘員二百六十六人。
另一個答案是:神賜的、神有權收回。這句話見之於舊約〈約伯記〉,經有明文,點畫不廢。讀〈約伯記〉的人多半把這句話看做是個案,只用之於約伯一人,如果當做通則,那無異是說,幾千位商界精英的性命,以及他們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對千千萬萬美國人生活的增進,上帝可以隨時取銷,決不手軟。這到底是一位甚麼樣的上帝呢?葛里翰牧師站在世貿大樓的廢墟之旁,他縱有施洗約翰那麼大的膽子,也不敢這樣說。
我想,我們在上帝的大運作裡面也是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是一個夜行人,我連夜趕路回家,夜色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主的話語是我腳前的燈。只要有這一點點亮光,我就不會迷路,不會掉在坑裡,hetubook.com•com路左邊有公園,路右邊有古蹟,我看不清楚,沒關係,我也不想看,我只要回家,腳前的燈指引我一路到家,我這就知足了。
每個基督徒都要問爲甚麼,葛里翰是國之大師,世界著名的佈道家,信眾指望他傳道解惑,他知道不能迴避,受基督教神學的侷限,他也知道他沒有圓滿的答案。他說,上帝把罪惡看做是一種隱祕,他引用了舊約〈耶利米書〉一段話:「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他的意思好像是:沒有答案,因爲上帝沒有啓示。
我也舉了一些比較小的事情做例子。發明汽車是一種創造,有汽車就有車禍,這是犯罪。許多人因車禍而死,大家良心不安,於是有了紅綠燈,有了斑馬線,有了駕駛執照,最後有保險公司賠錢,這也算是有了救贖。今天馬路上有這麼多汽車,也沒把我們撞死壓死,正因爲當年有許多人撞死了壓死了,他們是替我們死了。
據我所知,九一一事件發生後,有位佈道家上電視,他大聲疾呼,九一一是上帝對墮胎和同性戀發怒了。這個答案使許多人不滿意,有人到電視台去找他,準備揍他一頓。
「九一一」www.hetubook.com.com死難者有重於泰山,它的啓示,豈止僅僅是不要坐飛機?豈止僅僅是不要住高樓?豈止針對墮胎和同性戀?它應該喚起大醒悟,大決斷,催生大救贖。喬志高先生有文章論「九一一」,他說:「美國的歷史使它不得不背負某些種族和文化的包袱,可是每經一次戰患,包括這次的浩劫,它就多一次機會成長和蛻變,多一點世界觀。」這番話就很接近「替死」。爲了完成救贖,上帝對「替死」似乎不加干預,任其發展,我們不會忘記,掛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曾經呼喊「我的上帝!你爲甚麼離棄我!」
在那本書裡面,我舉了好幾個例子。往大處說,封建制度是創造,經過犯罪、替死、悔改,由資本主義救贖。資本主義是創造,經過犯罪、替死、悔改,由共產主義救贖。共產主義是創造,也出現了犯罪、替死,他們也在後悔以前所做的,也在尋找救贖。
小時候,我見過一本書,叫《一千個爲甚麼》,當時那本書很暢銷。前幾年逛書店,看見這一類書已經擴充成《十萬個爲甚麼》。現在知識爆炸,不久也許會有《一百萬個爲甚麼》出版,那時候我再買一套吧。可是既而一想,hetubook.com.com我爲甚麼要知道那麼多,知道了又怎麼記得住,記得住又怎麼用得上,又怎麼負擔得了。
我出過一本書:《心靈與宗教信仰》,我說讀聖經是讀它的本體大要,不必計較枝枝節節,新舊約六十六卷一以貫之,講的是「創造、犯罪、替死、懺悔、救贖」,這是大經大法,是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大奧祕。「起初,神創造天地」,也創造了亞當夏娃,亞當夏娃犯罪,他們的後世也犯罪,於是耶穌基督來替死。耶穌並沒有犯罪,無罪而死才可以刺|激活著的人,啓發活著的人,使活著的人反省悔改,大家希望沒有人再因罪而死,這是尋找救贖。
人是需要答案的動物,不滿意的答案也是答案,這就像我對治療心臟病的藥不滿意,可是照樣服用;我對電腦中文手寫版的軟體不滿意,可是照樣使用。不滿意的答案是教堂裡正在使用的答案。
再把聖經翻到〈路加福音〉,仔細看看耶穌說過的話:「從前,西羅亞樓倒坍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爲那些人比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也要如此滅亡。」
慘案發生後,美國總統布希到世貿大樓災難現場視察,邀請葛里翰牧和-圖-書師同行。葛里翰繼布希演說之後證道,他的開場白是:我曾經被人問過幾百次,爲甚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對答案並不滿意。
耶穌說的這幾句話,我們可以從「替死」的角度了解接受。大樓倒坍,壓死了人,並非因爲死者有罪,耶穌並未強調他們的罪,只說他們並非更有罪;倘若死者有罪該死,意義反而有限,無罪而死,罪不致於死而死,給世人的思考就深刻了。後死者瞿然覺醒,也未必因爲自己罪不容誅,而是及早避免陷於「罪」、陷於「死」。
還有一個說法:神提早召回他喜悅的人。中國人也說,好人不長命。針對個案使用這句話,比方說,針對一個英年早逝的信徒,可以安慰死者的家屬;倘若推廣成通則,也有困難。首先,依基督教義,得救的條件是信而受洗,世貿大樓不是大教堂,裡面的成員三教九流,依基督教義,誰能說上帝都特別喜歡那些人?其次,教堂裡臺上臺下,有的是頭童齒豁老態龍鍾之人,他們虔誠事奉,作光作鹽,蹣跚斑馬線上,不能說上帝都討厭他們。
想來想去,我問自己:爲甚麼一定要找答案呢?找到了答案又怎樣?善惡生死,我們有能力自己處理嗎?還不是「仰望神、依靠神https://m.hetubook•com•com、交托給神」?不必向神探詢爲甚麼,心靈交通的最高層次是不用交通,主在我裡面我在主裡面,合而爲一,沒有問也沒有答。
多年以前,我曾經接受一個說法:上帝創世救世是一套大運作,少數人的遭際是小運作,是大沙盤裡的一粒沙。上帝有他的設計,總的來說,他愛我們,但我們畢竟要遷就他的大設計,不爭自己一時的利害。電影導演爲了工作方便或工作保密,可能發給演員局部的劇本,如果某一個演員需要出國,他也可以把這個演員的戲先拍出來,他要演員在公園裡走來走去,演員未必知道爲甚麼走來走去;他要演員送給女孩一把雨傘,演員未必知道爲甚麼要送雨傘。我不能等到甚麼都知道才相信上帝,一如我不能等讀完了醫學院再治感冒。
當然,這也是別人未必滿意的答案。
基督徒可以把「九一一」的死難看成替死,替死者都是無辜的,不用說,耶穌沒有罪,當年死於車禍的人又有甚麼罪?今天發生車禍,也許因爲行人違反交通規則,當年汽車出世的時候,那有這樣的交通規則?汽車這個怪物,社會並沒有準備接納它,它不容分說闖進來。「九一一」的死難者也沒有罪,即使他們有「原罪」,也因爲替死而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