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改革與内鬥
只問有無道理
我這篇小文可能觸犯了某些忌諱,說得不得體,也請大家只以「有沒有道理」來看它。
不過他的老長官李國鼎可沒有他「聰明」,最近多次發言,指這件工程不能做,那樁建設計畫不周,政府應該有多少錢做多少事等等,招來不少批評。
政府沒有錢當然要加稅,但「選舉年」不能加,可是台灣幾乎年年有選舉,不僅不能加稅,還要大開福利支票。這種態勢若無法遏阻,國家的財政是撐不下去的。不管財政是多麼困難,有些事恐怕還是要hetubook.com.com做。譬如,有力人士早在高速鐵路預定線兩旁買了土地等著發財,不做還得了?
我們記者寫新聞,講究用鮮活有力的句子(punch-line),希望不落俗套,給讀者留下印象。當時我想,「收得滿頭大汗」這樣的話,要是由我來寫,不外是收得「很費勁」、「很辛苦」、「很困難」等等,想不出「滿頭大汗」這樣活蹦活跳的字眼來。
王建煊在財政部長任內說沒有錢,但有些機關如經建會和圖書,說錢不成問題。現在新的財政部長和主計長都說國家財政困難,政府舉債度日,未來麻煩很大。儘管如此,政府要辦的建設却愈來愈多,愈來愈大。在公保、勞保和農保一片巨額虧損聲中,今年要「如期開辦」全民健康保險了。
事隔兩年,我又開始注意他說的這句話,不過重點不一樣了。現在關心的是:政府究竟有沒有錢做像高速鐵路這樣的事?
——原載於一九九四年二月《遠見》雜誌和_圖_書
當年追隨中央政府自大陸來台的人,都是不願在共黨統治下生活的人,他們大半輩子在台灣,血裡肉裡都與斯土斯民分不開。如果他們對故鄉親友還有點牽掛,那也是人情人性之常。高雄有澎湖同鄉會,台北有彰化同鄉會,其情則一。高市澎湖人士和北市彰化人士若對兩市市政提些意見,我們只能評斷他們的話有沒有道理,而不能扯上他們的出生背景,因爲這兩者沒有關係。
王建煊是討某些人厭的人,不過他只建議高和圖書鐵開放民營,沒說不做,所以沒挨罵。如果民間無力做,當然就不做了,這回他學了乖。
道理與出生背景無關
有些批評的話,隱隱然意味著,李國鼎不愛台灣。李國鼎從青壯年時代即獻身台灣的經濟建設,台灣能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我們能過著富裕的生活,李國鼎有一定的貢獻。至於他自己,恐怕旣無房產,又少股票,今以八十之年,還時時以國事爲念。像這樣的人,能說不愛台灣?
國家財政困不困難?
「和*圖*書不愛台灣」的指控,現在很流行。某些人可以去大陸,另些人去了就是「吳三桂」。某些話某些人可以說,另些人說了就是「思想投共」。爲了避嫌,爲了怕被抹黑,爲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民主開放的台灣,一部分人竟然不願或不敢說話了。難道對國家事務冷眼旁觀、不置一詞,反而是愛台灣?
立法委員王建煊主張,六年國建的很多項目可開放民營。八十一年三月五日他在立法院中說,高速鐵路如果開放民營可以節省一千億,「一千億我們收稅要收得滿頭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