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
(全書完)
八識又稱為阿賴耶識,是整個的宇宙,包括了物質及精神世界的整個作用。
第六意識的形成
小偷的故事
不要以為第六意識有多麼的偉大,它並非是決定性的,因為第六意識的後頭,還有一個根呢。
第一是在疲勞時,人有點發愣的狀況下,會有一種幻影幻想的情況,那就是獨影意識的作用。
在解剖學上來看,不可能發現八識,但八識卻是每個人不同的根本。
當一個人的意識十分堅固時,可以達到克服生理的程度,道家及神秘學派的修持原理,就是建築在這個心能轉物的原理上。
談到中國的文化,不免就要扯到哲學的問題上,中醫的醫學,其哲學的基礎實在是有問題的。這句話的意思並非是說中醫無用,中醫的價值是無可否認的,但卻人缺乏哲學的基礎。換言之,形而下的實用,與形而上的基礎之間,沒有連貫起來,而呈現出一段距離。關於這方面,西方的醫學也有同樣的缺陷。
八識之中的最前面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其中的神經系統,皆具備識的作用。
胎兒一開始形成,他就永遠有一個「我」的存在意識,這就是所謂七識的我執,直到活到老糊塗都有,在我們這個老糊塗的明了意識已經不太明了的時候,但他的意根仍很強,我執的觀念更重。
不要認為明了意識是很清明瞭解的意思,唯識學中認為,第六意識就是人類的妄想。
這個所謂意根的第七識,究竟是個什麼?實在不容易解釋明白。如果勉強說出它的意義,只能稱其為生命的功能。這個和圖書生命的功能,並非是純物質的功能,而是包括心物二者的功能。
第二是在睡夢之中,又看又聽又吃又聞又有感覺,實際上前五識(眼耳鼻舌身)並未行使功能,所以只是幻覺的獨影意識。
人老在臨終時,前五識及六識統統丟棄了,而這個我執的七識,卻造成另外心理和生理。
這個第七識是俱生我執,是與生命俱來的,也就是說,當一個胎兒形成的一剎那,已經具備了第七識。
第六意識中的分別識,是唐代的譯法,又有一種譯法稱為明了意識。
關於醫藥的應用,諸位都是專家,我所提供出來的一些意見,只是屬於思想方面的問題,因為時間的匆促,也只能作一個簡單的介紹。關於其他的資料很多,俟整理出來再寄給各位,如有任何問題,請隨時提出研究,我能夠回答的,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果將五行及醫理的研究配合上八識,可能構成一套真正的醫學哲學的理論。這套理論,連貫了形而下與形而上,再滙合了中西的醫藥技術,必會為醫學界開創新天地。
唯識學的觀點,認為嬰兒是無獨影意識的(作用),事實上也可以說,這些嬰兒也沒有分別明了意識作用,因為給他香的臭的都一樣接受,沒有分別之心,直到嬰兒的頭頂上軟的地方長好了,就開始說話,也有了分別意識及獨影意識。
第六意識
當然,夢境偶爾也有連續的,偶爾也有夢見未來的事,所以按照病理學的說法,夢常是病的先聲顯現。
一個人後天的教育,家庭環境等等,也是增上緣,屬於肥料之類。
八識樹根
談到哲學基礎與實際的應用,使
和-圖-書我想到了一個禪宗公案的笑話,是小偷的故事:
西洋醫學的意識,即是唯識學中的第六意識。
所謂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及無色|界,也就是宇宙生命的大分類。
這裡所說的宇宙,並不是指天空而言。
開眼時看到物相,閉眼時看到黑暗。
一個人做夢時,絕不會夢見自己沒有見過的事和物,他所夢到的即使不是見過的,至少也是聽見過的,所以中國人夢中的地獄可能是閻羅王,而西方人夢中的地獄就是另外的境界了。
有一個技術高明的小偷,年紀漸大,他的兒子要求他趕快傳授偷盜術,他就在夜裡帶領兒子到一戶人家中去表演。潛入屋內,打開了大櫃子,他命兒子進入櫃中拿東西。豈知當他兒子進櫃後,他就把櫃子關上並且上鎖,然後又大叫:有賊啦!喊了之後他自己就跑回家睡覺了。
在人剛死去之時,內心的分別意識已經沒有了,可是那時的眼識功能尚未死去,故而可以移植於他人的身體,配合了那個人的分別心第六意識,就又可以繼續工作了。
由於夢境的情形,更證明了夢就是獨影意識的作用,是第六意識潛伏的作用活動起來所造成的。
心和宇宙的生命
西藏的神秘學分為兩派,一派的說法認為意識是中樞腦神經作用,一派的說法認為只是間腦的作用。
結論
什麼叫作獨影意識?簡單說來,就是在前五識不起作用時,第六意識所起的一種類似幻想幻覺的意識。這種獨影意識,在三種情況下才會起作用,當獨影意識起作用時,明了意識就不起作用。
佛學的唯識學中,與醫學有關的理論,認為心的作用是能分別思維的www.hetubook.com.com,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是絕對的唯心主義。
不是的,前五識好像是樹的枝葉,在行使著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而六識是樹幹的中心,七識則是樹幹。統而言之,它們都是一種功能,而真正地下的根卻是第八議。
眼識本身看的功能是隨時存在著的,開眼時可以看,閉眼時同樣可以看。
眼睛有眼識的作用,也就是說有看的功能,但是看到一樣東西之後,要藉後面的分別心起作用,才能知道看見的是什麼。
奇特的獨影
夢和精神病
人的前五識包括了醫學全部的功能,前五識與外界接觸表現了它的作用後,再由第六識產生分別意識。
這是禪宗公案有名的笑話,由這則笑語看來,學理是一椿事,實用是一椿事,能夠聯繫起來才是醫學重要的工作。
從樹葉說起,到樹枝樹幹,終於找到了這個生命的根本,八識。
第三是打坐的人,在明了意識靜止,不再起作用時,獨影意識反而會起作用,這些人在打坐時,閉著眼會看見耶穌或觀世音,甚至聽見有人呼叫的聲音,俗話就稱為是走火入魔的境界,說穿了不過是獨影意識在起作用而已。
宇宙間的萬有萬物,及種種變化,根本上都是八識的變化,宇宙間的萬物是一體的,由於八識的變化而形成了不同。
眼角膜移植和心
一個嬰兒的個性、高矮、黑白、強弱等等,一般的說法認為是遺傳,但在唯識學的論點上,這些都是其本身原來具有的,好像一顆種子一樣。不過第六意識的形成,是有其本身因緣的,而遺傳只是因緣中的一緣,俗稱為增上緣,就像是施於https://www.hetubook.com.com種子的肥料,並非種子的本身,而形成第六意識的因緣,卻像植物的種子,而非肥料。
比如說,我們正在與一個人談話,在我們的旁邊有人經過,我們看到了,那是眼識的作用,但是我們並不知道是誰,必須由我們的內心分別意識再工作一下,才能知道看見的是什麼人。相信大家都有這個經驗。
如果一個人獨影意識在他睡覺時起作用,那只是夢境而已,如果連他醒時也起作用,那時他似乎在白日夢中,常有幻覺,覺得有人要謀害自己,以及一切奇怪的事情,就是精神病的狀態了,其實就是獨影意識的作用。如果精神病好了,獨影意識也就不起作用了,或者可以說,當獨影意識不在睡醒時起作用,這個人的精神病就好了。
在唯識的理論中,無人無一日不做夢,只是夢一醒來馬上就忘記到了,天下只有兩種人是真正無夢的,一種是上智得道的人,他們的意識隨時保持清明的境界,獨影意識不再會起作用了,所以無夢;另一種人是下愚之人,他們的意識本來是昏沉狀態,獨影意議和明了意識都不起作用,所以無夢也無醒,永遠是糊里糊塗的。
這個分別心是屬於第六意識。
這時他的兒子被關在櫃中,急得要死,這一家中的人聽見有賊,就拿了燈來巡視,卻不見賊影。那兒子在櫃中急中生智就學老鼠叫,丫頭聽見櫃中有老鼠,就打開櫃門,這時兒子就出來一口吹熄了燈,奪門而逃。
第七識
所謂三界唯心,意思是指精神的變化就是心。再從心開始分類,共為八識。
待他逃回家中,就埋怨老頭為何把他反鎖在櫃中,老頭說:你不是要學偷嗎?現在你已經學會了。
談到心的https://m.hetubook.com.com問題,就會涉及到老莊思想中的心,道家的《參同契》等,都涉及到醫學哲學的範圍。到了唐宋時代,加上印度佛學傳入後的融滙,也有心的議論。但是印度佛學傳入中國後,在印度的本土已漸無佛學可言,而所謂印度的佛學,自從進入中國,與儒學、道學滙流,實際上已成為一種新的學問,變為中國的文化,這是題外之語。
目前的社會,殺人方法的進步,遠超過救人的方法。所以說,如能解決了哲學的問題,對醫學方面的進步貢獻很大,對救人的貢獻也很大,能貫通中西醫學,對人類的貢獻尤其大。
前七識形成的現有生命,加上生命中一切情感、思想、習慣、刺|激、觀念等等,不斷的熏蒸著八識,成為未來不同的種性。現在的行為是未來的種子,又成為未來的現行及行為思想等,這是八識帶來的秉賦,造成每人心理與生理的不同。
人到老的時候的「我」與早歲時的「我」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在第六意識方面卻變得很多了,成為頗為不同的觀念,什麼代溝啦,頑固啦都是意識所造成的。老年人多的是回憶和對從前的幻想,這就是我執。
照這樣來說,七識是一切的根本嗎?
說到意識尚不難使我們瞭解,現在說到意識還有一個根,實在有點令人難解了。唐代把意根翻譯為第七識,譯音就是未那識。
但在醫學生理治療方面來說,意識與病理及治療,卻有極為密切的關係。
第六意識有時表現出明了意識的作用,有時表現出昏沉的狀態(像熟睡無夢的時候),有時是以獨影意識的姿態出現的。
在生死的一剎那,好像電扇關了,電流已斷,但電扇仍藉著一點餘力在轉動,這繼續轉動的力量,就像前五識的作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