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東大急診醫師的人生思辨與生死手記

作者:矢作直樹
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東大急診醫師的人生思辨與生死手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捨卻欲望 別切斷關聯,而是要斬斷牽絆

第三章 捨卻欲望

別切斷關聯,而是要斬斷牽絆

這種情感的根源,是一種「自縛」的領域。
因為你忘了一件很基本的事,那就是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價值觀下。牽絆太強,會與他人產生摩擦,因而自己束縛自己,催生出孤獨感或疏離感。
要突然將孤獨感和疏離感全部放下,或許很難。
早餐或晚餐應該全家一起吃、學校或公司絕不能請假、年收要達到某個數字才行、要買房子、非結婚不可、應該生孩子才對、家事是女人家的事、約會時由男生付帳乃天經地義的事……我相信若是將世上每個人個別分開來看,應該不止這些而已,不過只要能先放下其中一個就夠https://www.hetubook.com.com了。你所擁有的牽絆,也就是你堅持不讓步的想法,請試著放下吧。
這個循環其實緊緊相連,只要將自己置身其中,便能得到真正的快意。至於類似「我明明付出了那麼多」的情緒,就慢慢放下吧。不妨換個角度想:「是我自己想要才這麼做的。」
因此,不妨在心裡想「其實根本就無所謂」,好好解放你自己吧。請細細思忖,人生中發生的事,大多是枝微末節的小事。生活沒有說明書不會指示你非得怎麼做不可。
所以我有個提議,請試著放下你目https://www.hetubook.com.com前所擁有的「牽絆」,哪怕是只有一個也好。
當某人與周遭的他人,在感情層面上感受不到「關聯」,孤獨感、疏離感才會油然而生。但話說回來,就算我們試圖切斷自己與他人的關聯,也斷不了。因為我們每個人自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彼此之間就擁有靈魂的關聯。
自縛是「自我束縛」的意思,一般人常誤以為束縛自己的是外在因素,其實不然。會束縛自我的,正是你自己。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因素。
「我明明做了那麼多」、「我明明就為公司付出了這麼多心力」、「我明明為這世和圖書界做出了很多貢獻」……如果你心中產生了這樣的情緒,就代表你看不見當中的關聯,處在一種過於高傲的狀態。
不期待回報,不吝惜給予,總有一天,會有禮物從其他地方送來給自己。這並非是期待得到禮物才給予。一旦給予後,就忘了它吧。
人生並非有施必有得(give and take),而是給予不望報(give and give)。
與某人無法互相幫助,感覺彼此無緣,這只是平時理應緊緊相連的感覺變遲鈍罷了。
當你擁有強烈的牽絆,與周遭的聯繫感,便會在不知不覺間轉為淡薄。
以醫界來說,過去為了讓和*圖*書屬於醫院基本功能的急診醫療得以發展,我們展開各種交涉,只是當時產生了一種「我們多少對醫院有所貢獻」的錯覺,而擺出強硬的態度。結果當我們自認對醫院有益而提出的要求沒能通過時,確實有種孤獨與疏離的感覺。總而言之,當時我們應該考量對方的心情,在提出符合實際需求的提議時多用點心才是。後來我們又重新交涉一次,那次就談得順利多了,而化解此問題的良方絕非時間。
我們的內心存在著孤獨感和疏離感這兩種情感。
何必這麼堅持呢?請多多追隨你自己的心去行動吧。其實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個體,沒必要執著於那些不知從何而和-圖-書生的想法,苦苦束縛自己。
孤獨感或疏離感,並不是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而衍生出來的。

人生是 give and give。

只要大方給予,

就會有禮物從別的地方送來給自己。


抛卻牽絆,解放自我,孤獨感會就此轉淡,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因而更加緊密,人生更為充實飽滿。

我總是孤零零一個人、沒人理解我、和周遭人總是處不好,這種情感的最後依歸,是覺得自己乾脆死了算了的一種「負面領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