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舔了一下!」
我們必須從這個女人的出身說起,如此將會讓人更理解十九到二十世紀之間的女人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地位——簡單地說:一種被使用過隨即丟棄的地位。她的本名是瑪格莉塔.希勒,誕生於一八七六年。她的父母也祇是一對平凡的中產階級荷蘭夫婦,教養子女相當嚴格。瑪格莉塔一直是個乖順的孩子,希勒夫婦從來也不會想到:這個女兒將會忤犯他們所堅持過的一切美德與價值。
一個因常年在海上討生活而染上酒癮的船長可不會欣賞自己的老婆成天在「低等人類」之間搔首弄姿。多疑善妬的麥克李奧終於按捺不住,出手修理了瑪格莉塔。而打老婆這種活動——你知道的;就像抽菸或賭錢一樣一旦起了頭,就很難罷手。一九〇一年,瑪格莉塔二十五歲,第二次離開自己的家;她離了婚。麥克李奧並不覺得他是被遺棄的,這傢伙已經嫌棄瑪格莉塔長得不夠高大、不夠豐|滿、不夠美麗,也不夠年輕了。他很慷慨地趁一次回航歐洲卸貨的行程把瑪格莉塔和一大批香料、茅油和布疋一起扔在阿姆斯特丹,從此消失蹤影。直到一九一八年,法國狗仔隊記者在越南某港市找到這個已經身無分文的乞丐,問起他有關前妻的種種,他的第一段聲明就是剛才那幾句「不夠如何如何」。
一個大家都捨不得揭穿其神秘面紗的高級妓|女在上流社會中結交公卿巨賈,自由來去歐洲各大城m.hetubook•com•com市,夙享盛名且並無明顯的政治理念,她可以幹些什麼呢?就在這樣招搖了十多年之後,一次大戰爆發,瑪泰.哈莉被德國情報頭子施格拉穆勒所吸收(且因能力太差而必須進入間諜學校受訓),派往法國,她的工作依舊是大跳艷舞、勾引權貴以及蒐集情報。
瑪泰.哈莉(Mata Hari)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負盛名、也最浪得虛名的女間諜。她在面對槍決行刑隊的時候一定不會知道:日後將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加諸於她的屍骨之上;人們夸飾了她的才幹、美貌以及悲情遭遇,甚至還改寫了她的情史。這些都無法彌補一條受陷於政治陰謀與集體性正義壓迫的性命——雖然她的確幹過間諜的勾當。而且還是很糟糕的一個。
在偷走名單的德國奸細的報告書裡也對瑪泰.哈莉充滿疑慮之辭,因爲德方並不能否證此女已經成爲雙面諜。接下來的手續再簡單不過;德方故意利用一套已爲法國情報單位破解了的密碼洩露瑪泰.哈莉即將返回法國、執行另一任務的消息;結果瑪泰.哈莉迅即被捕。
瑪泰.哈莉這位維納斯經營起一門獨家生意:「介紹神秘的爪哇寺廟之舞」。她也就變成知名的「東印度藝術表演家」。然而,任誰也不會拆穿這個幌子,祇是每個歐洲大城市願意花錢的凱子都知道:瑪泰.哈莉這個名字的同義和*圖*書詞就是脫衣舞。在這些凱子當中,多的是達官顯貴、政要名流。他們當然不會用「猥褻」這樣的字眼去侮辱這位社交場上的新寵,因爲他們都是異國曼妙舞蹈藝術的支持者啊!如果他們資助藝術的誠意表現得既實際、又大方,則瑪泰.哈莉的表演會長一些,而且總不令人失望——她手持一柄摺扇,用各種你能夠想像和想像不到的姿態除去身上一層又一層的輕紗,直至全|裸。在某些特別顯要或豪爽的客人面前,她還會不時輕啓朱唇,吻一下那摺扇的骨狀扇柄。一些高雅的紳士們會在這一刻忍不住驚呼:「Afti ton gleifei!」這是一句用希臘語包裝的狎邪話,意思是:「她舔了一下!」一次大戰之前,「Afti ton gleifei」甚至成爲歐洲各大小王室公卿之間的流行語,當有人這麼說的時候,便表示他不祇資助了古老東方的藝術,也滋潤了藝術家本人。
然而,法國情報單位早就注意到這個女人,也深入查證了她的背景。他們並不打算逮捕她,相反地,他們同施格拉穆勒的想法一樣:吸收她成爲雙面諜,提供假情報,誤導敵人。當然,法國方面並不全然相信這個女人;他們給了她一份寫了六個聯絡人名字的名單,派她前往比利時。結果不到半個月,六個聯絡人中的一個被人襲殺,屍體拋在布魯塞爾的大街上。死者被發現時和*圖*書尚未完全斷氣,他對捧著他那將斷未斷的脖梗的、前來支援的同志說了句:「Afti ton gleifei!」人就死了。
法國當局的這項逮捕行動其實另具陰謀。正當其時,法國前線的陸軍爆發了一連串的叛變和內鬥醜聞,亟須找到一個比較無害的理由向國人解釋這一切。瑪泰.哈莉一個潛伏已久的間諜、淫邪惡毒的女子、手法高明的魔術師、顛覆專家、天才……法國官方和媒體開始不斷製造瑪泰.哈莉的神話,她的艷名、惡名與神化之名不脛而走,轟傳全歐洲——甚至全世界。
維納斯,希臘神話中的阿芙洛黛特(Aphrodite),職司愛與美,來自海中的泡沫,轉瞬間即消失了蹤影;其短暫的生命引來無數驚歎、讚賞與側目,也從未止歇地受到海風與岩石的擠壓和摧殘。她的生命與希臘唯一的關聯居然是:「她舔了一下!」嗚呼哀哉!
那是一句暗語,意思是「她已經與敵人接觸了」。可是,瑪泰.哈莉根本不知道這整件事,她祗是太缺乏警覺、太不小心、太嫩。甚至到最後行刑的那一刻爲止,她都不明白:妥善藏在摺扇骨柄裡面的名單曾經一度遺失了五分鐘。
在十八歲那年,瑪格莉塔遇見一個叫麥克李奧(Macleod)的蘇格蘭船長,爲他的風采、儀貌、尤其是他的職業所象徵的野性與自由傾倒不已。沒過多久,這個忽然迸發其青春m.hetubook•com.com叛逆特質的少女便離家出走,隨麥克李奧登船,飄洋過海來到爪哇。
那是一八九六年。瑪格莉塔度過一段甜蜜愉快的時光。她每天到土著的村落中學習新的語言、認識新的朋友、接觸新的事物;其中最令她著迷的是一種妖嬈多姿的祭祀舞蹈。這種舞其實可以說是爪哇土著與他們的神祇溝通的一種語符。由於人想要從神祗那裡要求的東西多不勝數,所以藉由舞姿、舞步傳達的意思也就繁複至極。當然,舞者也從而必須竭盡所能地伸展、扭曲和擺弄他們的肢體。與瑪格莉塔從小所接觸的華爾滋圓舞曲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爪哇土著的舞蹈使人更能細膩且全面地發揮每一寸肌肉的效用、也更能體貼及運用自己的身體。
與此同時,法國情報當局也修改了自己檔案室裡的歷史。他們聲稱:瑪泰.哈莉從未替法國工作過,她祇是利用卓越的間諜技法偷取了一份列有比利時幹員姓名的文件,使一名幹員「被捕,並立即執行槍決。」之所以如此,也是爲了避免節外生枝,是以那句「Afti ton gleifei」便消失於法國間諜們的檔案和腦海之中了。
不夠如何如何的瑪格莉塔從回到荷蘭的第一天起便不再是瑪格莉塔了;她的新名字是瑪泰.哈莉。這個名字從爪哇語而來,瑪泰(mata)是「眼睛」的意思,哈莉(hari)是「黎明」的意思。直譯之,便是「黎明的眼睛」;https://m•hetubook•com.com許多祗知其一的西方歷史研究者和傳記家其實沒搞清楚,「瑪泰.哈莉」並非「黎明之眼」;因爲在爪哇土語裡面,黎明一詞所包含的不祗是時間、還有空間的意義。換言之:hari 所指正是「黎明的天空」。另一方面,土語「天空的眼睛」又應解爲「星星」那麼,「黎明升起的第一顆星星」又是什麼呢?這一點,可謂放諸四海而皆準:金星(Venus)。「瑪泰.哈莉」不是一個隨便起的名字,它的意思就是從海洋裡浴浪而生的維納斯。
在瑪泰.哈莉出生一百二十一年以後的今日,我們重新比對各種老舊資料,終於可以從德、法兩國公開了一個多世紀的原始文件裡找到漏洞、找到縫隙;這兩國的偉大男性情報頭子就把這可憐的女子埋在那些漏洞和縫隙之中。而幾乎同樣可惡的是:多年來許多愛湊熱鬧的文學家、電影工作者則寧可追隨著近一世紀以前的情報頭子們所放的煙幕彈,製造出更多他們心目中的女英雄的文本。事實卻是冷冽而殘酷的;瑪泰.哈莉,一個膽敢突破肉體觀賞禁忌的脫衣舞先驅,她有足夠的智慧利用異國情調和宗教藝術來包裝她的生意,卻缺乏與眞正冷血魔鬼搞鬥爭的才能,就像所有被使用過即丟棄的東西一樣;祗不過她一再被丟棄了這麼多次,即使到死後還是會被無聊的傳奇作者拾起來再利用一下。這些人甚至連瑪泰.哈莉這個名字作爲維納斯的隱喩都不甚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