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憶舊
山科、伏見與嵯峨野地域
「有螢火蟲在飛呢!」有人說道。
原本山科非得從東山區進入才行,但它獨立自成一區由來已久。如同洛南的伏見區是為舊京都之外的地區一般,山科位在東山區的東側,保存著一種獨有的歷史或文化,每當我偶爾有事前往該區時,便會不知不覺的有此感受。如果從幼時居住的南禪寺走出來到蹴上, 然後沿一號線上溯疏水而行,就會發現整個自然環境和居住人家似乎有點不同。在各種古典文學中十分有名的逢坂山、關所、蟬丸等數說不盡的故事,以及明治初年頭腦極其聰明和行動力十足的田邊朔朗,代表他雄心壯志的疏水道,現在堂堂展示其價值,同時也融入了周邊的環境。彷彿從太古時代就流經此地的充沛水量,似乎也與文化有了某種聯結,我心中深深這麼覺得。
從前,在同志社高中任教的時候,有一位女學生每天從清瀧一家有名的旅館通勤上學。剛好我有事要往那附近去,實際到清瀧一看真是大吃一驚,原來從那裏到洛北岩倉(學校所在)竟然那麼遠。要走一段幽暗www•hetubook.com.com的綠色小徑,好不容易才能搭上車,得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到學校。那可不是一日遠足,而是每天每天來回往返,她的辛勤令我暗暗驚訝,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地方綠水青山,別有洞天,也不免令人驚訝連連。
勸修寺、小野的隨心院、高亮聞名的各寺院,或是像月心寺那般特異的尼庵,以及毘沙門菩薩。我先是為這附近櫻花的燦爛而驚訝,在疏水道旁,枝枒上宛如花瀑一般開滿了淡桃色的花朵。華麗而優雅。在不乏櫻景名勝的京都,我覺得這裏的景色真可以歸為第一等呢!毘沙門寺的廣闊寺域、美麗的自然以及來歷豐富的寺院,這一切所構成的美麗,我以前竟然不知道,現在只能後悔莫及。
「是呀,我以前也去過。」
在這層意義上,京都各地出現許多「地域」,也成了一種特徵。而且每個「地域」都各有其特色。從這點來說,伏見和嵯峨野的對比就極其有趣。
說到伏見就得提到「稻荷」。下了電車沿著步道走一會兒,就已經洋溢著稻荷神社的氛圍了。到神社之前短短距離的熱鬧街景,讓前往紅色鳥居參拜菩薩的信眾心情飛揚。煎餅店、烤雞店……神社後方的稻荷山是另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林林總總的願望,都匯集在無數的石狐和密密排列的鳥居當中;人的意念幾近恐怖的凝聚,呈現出這樣的世界。我在山裏繞了一圈便已大汗淋漓,好不容易下山時,心中充滿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只是不斷的喘氣。在此之外,我曾去津和野以及豐川的稻荷神社參拜,但京都的稻荷籠罩著某種獨特的虔誠信仰。另外,京阪電鐵的伏見稻荷站布置得到處都是紅通通的,彷彿走入稻荷神社的境域。和圖書
不過,這也未必不是山科活力的一個面向。沒有看盡一切的透明感,卻蘊藏著取汲不盡的謎,這種趣味也是山科的魅力之一。從東山扇骨師荒谷處附近的小路往山上走,越過隘口走向山科的山路也是充滿逸趣。隘口取名為「滑石峠」應該是帶著點玩笑性質的吧!
父親附和著我的話,臉上表情十分祥和。那也是我略帶悲傷、卻又十分懷念的一段回憶。
只顧著專心吃魚的我朝話聲看去,以水聲隔開的陰暗處螢火蟲就像是猶疑不定的心情一般,發出朦朧微弱的光。唉,天下哪有這等奢華的享受呢!我不禁暗自心想。嵯峨野真如同一顆寶石一樣閃閃生輝。
在這樣地方開業的鮎茶屋應該是家精緻的料亭吧。雖然我的錢包不太容許我進去,但我不由得想,只有在那種地方的魚,才真值得一嚐吧。在這裏,抓來的野生魚烤好之後,只要稍微壓一下頭,「咻」的一下就可以把整條魚骨俐落取出。肥美滑溜的魚,做成鹽烤當真是香味
和-圖-書四溢,這就叫做醍醐味。
伏見人偶的店、釀酒業者寬敞的門面和倉庫,以及貫通伏見市鎮的窄小舊街,在在呈現出民生樂利的氛圍。這條路的盡頭通往枚方和奈良。我在女校讀書的時候,常常走這條路。偶爾來一次四十公里遠足到奈良——從前真的是鍛練的年代。府立第一女高雖然被認為是大小姐念的學校,但是學校每個學期都會舉行一次遠足。名稱叫做「適應遠足」,對腳力有自信的同學從京都走四十到四十八公里的路,從早上到黃昏走完。而且只能步行。這是第一班。接下來是第二班,約走二十八公里。第三班走二十公里。最輕鬆的四班,走十二公里,每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距離步行。隊伍以學年為單位,組成混合部隊。第一班當中也有長短之別,最長的距離是走到大阪,那是四十八公里。雙腳走到疼痛難當。穿過伏見這裏, 沿著木津川堤防走到奈良,約四十公里,是一條比較愉快的路,而且不像到大阪那麼辛苦。此外到河內的四条畷(楠木正行戰死的地方)也是走這條路。同一班走了十次之後,可以獲得一個特別的勳章。我當然也拿到了。不斷步行遠足的記憶現在想起來只剩下懷念和愉快。現在走過這附近,少女時代大夥兒喧鬧的印象立即出現在腦海,伏見這個地方就是具有讓我懷舊的力量。
相對於伏見將人籠罩在一股柔柔的懷念之雲中,說起京都,就會想起嵯峨野這地名,這一帶也的確充滿了京都「味道」的風情。只是「味道」表現得太過分,成了演戲的配套段子時,京都人就開始敬而遠之;這可能是京都www.hetubook.com.com人彆扭的一面吧。不過,如果別那麼假惺惺,為了什麼事順便經過那裏,這時候去嵯峨野走走也是不錯的。即便避開人潮聚集的嵐山或是明星商品店,獨自一人前往造訪二尊院或是常寂光寺,偶爾紅葉飄落,或是聽著蟬鳴的涼爽夏日傍晚,其實嵯峨野仍舊是十分美麗動人的。
京都就是這樣擁有好幾個各具特色的「地域」,共同吹奏起「京都交響曲」。其中有溫柔的音樂、熱鬧的聲響、有趣而特別的合音,還有低低吟訴的旋律……風景、人和歷史……京都便是如此應運而生。
再說到山科,之所以會獨立成為一區,用關西話說,是因為它近年魯莽蠻幹(無節制)的增建新房屋,擴建公共社區,以極驚人之勢進行開發。就像是戰後的狀況突然在昔日風情的山科重現一般,混亂便以各種形態出現。來到這個山城,當看到令人憶起大石良雄的江戶時代風情,心情為之雀躍後,卻有了「怎麼變成這樣」的感嘆。這些都還比不上道路如同迷宮一般,每每走進死巷,都還要繞路再走。
第一次前去拜訪是風和日麗的春天。首先到「佳樂」用午餐(這間店和在本書出現多次的菊井小姐淵源極深)。它就在山科車站附近,原和*圖*書本並不是料亭,而且是利用京都企業界赫赫有名的故吉村孫三郎的故宅,現由他的孫女所經營,是一家品味高雅的餐館。它並不是專業的老舖,但飄蕩著未經世故的氣息,風格新穎。廣大庭院的東方有座形狀優美的小丘,每當月亮從那裏升起時,真是天下第一絕景。
若提到毘沙門菩薩,其實還有另一尊,就位於山科。對於有京都學生不知道鞍馬寺而感到驚訝的我,其實也沒有資格說別人,我自己到山科參拜毘沙門也是最近的事。在山科車站下車,越過疏水,穿過一個高雅的住宅區,就會到達山門所在。大學退休之後,我生活上的種種,都與住在山科的某人有深刻的關係,正是這位先進領我進門的。
螢火蟲、杜父角、各類昆蟲,還有走到鳥居本時那有名的「大鳥居」,這裏就是「五山送火」燃起鳥居形火光的地方。在京都市內舉目即可看到大文字、妙法、船形和左大文字。但鳥居卻不然。那火形中藏著嵯峨野的精神,若非特地到那裏去,或是把心留在嵯峨野,是看不到鳥居火形的。
「爸爸,山科的毘沙門寺景致絕佳,真是好地方呢!」一回到家,還沒喘口氣便向父親報告。
流過附近的清瀧川棲息著許多生物,各自綻開生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