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一生承教

作者:小思
一生承教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承教小記 蔡墓重修以外

承教小記

蔡墓重修以外

要建一個體面的墓碑容易;但再過些日子,要真切關心的人上墳就難了。上墳還是件小事,我們該憂慮的是:有多少知道蔡先生的人?有多少承得起蔡先生精神的人?
「蔡元培先生的墓不再蕭條了!」今年清明後一天,幾個上過墳的學生帶回來這個消息。
在香港,和圖書一個中學畢業生不知道「五四運動」並不奇怪——中三歷史課程趕得要命,一九一一年以後的事,總是草草交代,學生消化不來,也就忘掉了事。中四唸理科,不修中、外史,不是自己肯看點課外書的,此生就可跟中史絕緣。別說蔡元培,再偉大的歷史人物https://www.hetubook.com.com,也毫無印象。有時,在堂上激動地全神地說着近百年來的史實,偶然靜下來,瞥見座位上幾張惘然的臉孔,或一兩點淚光,心裡便禁不住酸痛。想着,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好幾次,決定不再這樣對下一班說了。可是,回心一想和圖書,正因他們可能以後再也不唸歷史,最後一個機會,就讓他們承擔吧!
今天,蔡墓重修完成,四十多個北大人在墓前春祭。
報上這樣說:「蔡先生辭世已經三十八年,墓前致祭的北大學生亦垂垂老矣,真正受教於蔡先生的已是八十過外的老人了。」讀著讀着,不禁覺得滿紙淒https://www.hetubook.com.com然和憂慮。
聽過五四運動、北大、蔡先生的故事,她們就問蔡先生的墓在哪裡。終於,清明前一天,找到了,還把尚未完工的新墓誌,全抄下來。
每年,五四那天,我總習慣對新教的學生,說說那並不遙遠;但對他們來說卻十分陌生的一段熱血往事。順帶也會提到蔡元培先生和-圖-書葬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和那孤單冷落的碑石。因此,每年總有一些學生,為了敬慕,或為了好奇,跑到墓前去看看。有好幾個男學生,多少年來的清明,都不忘到墓前致祭。
一九七八年五月十四日
但願教中文的教師,都不反對這個想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