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教小記
《赤鬍子》精神
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
那麼詳細敘述了上述片段,只因每一次想起連串鏡頭,小女孩推開藥匙的抗拒力度,和老醫生再送上一口藥的決心和艱難,那種感覺,三十年來,仍然沒有退減。赤鬍子精神,就是指這組鏡頭。
《赤鬍子》裡,三船敏郎飾演的醫生,是個沒有笑容、兇得像個江洋大盜的老師——既是醫生,又是醫學教師,他收了許多徒弟,邊行醫邊授徒。有一天,他m.hetubook.com.com從妓院裡救出了一個病重的雛妓,命令年輕醫學生負責看顧餵藥。年輕醫生滿懷愛心不眠不休地照顧着小女孩,可是對人類失去信心的孩子,每一次都帶著仇視痛恨的目光,用力把送藥的手甩開,打翻了盛藥的調羹,無數次的惡意拒絕,令年輕醫生傷心頹喪,老師在旁看得清楚,一言不發接過了調羹,蹲下來、帶着微笑面對小女孩,這是他的學生和觀眾第一次看見他的笑容——一個江洋大和圖書盜的臉上,有如春陽和煦的笑容,太矛盾了,很容易給人的印象,但三船敏郎演技在這刻發揮得十分出色,觀眾完全忘記他先前的黑口黑面、兇神惡煞的樣子。可是,女孩子並沒有領情,一次又一次用力推開老醫生的手,老醫生側着頭、笑容更和煦,一再送上藥匙,惶恐的孩子臉上仇恨顏色逐漸褪去,也側着頭看着老醫生,再試探性的推開調羹。今回用的力不那麼大,老醫生再送上藥的時候,終於她張開了口,吃了醫她身體疾病的www.hetubook•com.com第一口藥,同時也接納了治她心靈創傷的首服靈方。
就在這時候,黑澤明導演、三船敏郎演的《赤鬍子》在香港上映,其中一個情節給了我極大啟示,有如救生圈,借了力,我總算「得救」。到今天,在教學途上,每遇反抗地甩開我的手的人,我總會想起電影裡三船敏郎扮演的「先生」。靠一套電影來作救生圈,看來有點幼稚可笑,但對我來說,這是事實。這電影重映的機會不多,於是我買了一套錄影帶放在家裡,作為心理www.hetubook.com.com療劑。
這套電影拍成於一九六五年,大概要到六六、六七年以後,才在香港放映,那正是我投身教育工作的始點。當時的學生當然沒有現在的那麼複雜、那麼多問題,但一代有一代的困難,對初入行的年輕教師來說,總會面對一些難以應付的問題學生。愈是熱誠,就愈容易遭意想不到的冷水潑得身心俱冷,滿以為自己付出足分,到頭來學生卻全不接納,甚至曲解好意,這樣情況遭到無數次,就難免洩氣。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洩了氣。
杜杜說起www•hetubook•com.com三船敏郎來,自然也提起黑澤明,惹起了我一連串回憶。
我不會忘記他們二人合作的《赤鬍子》,對我的教育工作態度有多大影響。
剛入行就洩氣,這危機令我很恐懼,後頭的日子正長,除非我改行,或像一些看化了的同行,成了老油條度日,否則,我必須自救。教育學院課程沒有教我怎樣應付這種心理危機,那時候還年輕的我,真是求救無門。自問又真的熱愛教學,給少數甩開餵藥的手的學生弄得我放棄,未免心有不甘,怎樣辦?這幾乎是我天天撫心自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