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1 孩子已經準備好單飛了嗎?
引導孩子邁向成年生活
請注意,拖延的孩子都有計畫,且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時間照計畫完成。這些孩子都有信心,相信自己留了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任務,而且在進行計畫的每一步驟時都如此辯解。他們只是常常低估完成任務的時間,並沒有估計意外發生的時間,所以會倉促地在最後一分鐘完成。
父母對孩子有期望,並不是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完美的學生,而是期望他們成為一個負責的學生。你會發現,如果你讓孩子清楚地知道這一點,並在孩子離家、去讀大學之前,就和他討論過,那麼,孩子對於學期成績所抱持的態度就會更加開放。
父母在孩子離家後最常抱怨的,是錢的問題。我們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無視於預算,希望我們建議他們每個月該給孩子多少生活費。
在孩子上大學之前,必須知道自己對成績該有什麼樣的期望。父母要訂出非常具體的標準,例如,孩子的成績至少要有C(也或許是B,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或是每一門課都要有良好的表現。要提醒孩子:上大學是一種特權,不是每個人都能上大學;有機會上大學的人,要努力贏得這項特權。
有些父母會盡量幫孩子找藉口,例如,「這個學校不適合孩子」,或是「這個室友不好相處」。但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因為孩子還沒有準備好。
找出拖延的關鍵
*青少年在申請過程的每一步都需要長輩幫忙,不然就完全不動。
*青hetubook•com.com少年一談到申請大學,就顯得很焦慮。
請注意,還沒準備好的孩子會讓人感覺他正在抵抗。這時,父母往往會感到恐慌,且會試圖勉強進行,但這些孩子只是還沒準備好罷了。
*孩子無法清楚解釋自己的工作為什麼有意想不到的拖延(例如,電腦當機了、印表機壞了、發現還沒完成老師給的另一項指示)。
*青少年如果沒有父母的協助,高三的課業就無法過關。
「爸,我的第一次數學考試得到了D。我一直覺得數學很難,所以對這堂課感到擔心,便去學生中心看看能不能找到家教。他們提供了一些很不錯的服務,但都不是免費的。你可不可以幫我付家教費,讓我通過這一科考試」
許多孩子申請大學,是因為可以延遲找工作的時間。所以,在上大學之前,他們必須了解在大學表現優秀和達成父母的期望,是他們的義務。
*孩子會因為要完成作業,而錯過了活動。
上大學就像做任何工作一樣,會面臨許多挑戰,孩子需要有人幫助和指導來面對這些挑戰。例如,大學課程通常很困難,如果有一門課特別具挑戰性,孩子有可能達不到父母的期望,便需要和父母溝通。所以,在學期初意識到這一點,孩子就應該和父母討論,而不是等到期末發現這門課沒辦法通過,才去找父母談。正如員工在老闆要求一項他們不知如何完成的任務時,會去找老和*圖*書闆討論一樣,孩子也應該和父母討論自己的挑戰,並提出改善方案。以下便是一例:
*青少年告訴你:「我知道了,我會做的!」卻從來沒有做。
*孩子因為要在時間不寬裕時完成某事,而倍感壓力。
做好準備,面對畢業後的挑戰
*青少年看似對於找大學資料、聽到有關大學或參觀大學等事不感興趣。
訂出期待的成績
*孩子會等到最後一分鐘,才完成工作。
尚未準備好的警訊
每月生活費要有限制
*青少年需要父母三催四請,才去申請大學。
如果你的孩子做事易拖延,在他申請大學時,就可能出現這樣的況;如果孩子沒準備好要離家面對大學四年的挑戰,也可能透過拖延來掩蓋這個事實。那麼,你該如何看出兩者的區別?
父母:史威勒博士,我們需要你的幫助。現在已經十一月了,詩涵卻還沒開始申請大學。
讓孩子知道在他們遇到問題時,必須以負責的態度來處理,同時也要與你溝通。那麼,就算孩子沒達到你對他學業的期望,也不會嚇到你,而且他是以一種負任的方式告知你的。
拖延的跡象
就算孩子的成績可以申請上他所選擇和圖書的大學,也不表示他已經準備好要承擔一個成功大學生所應負的責任。
教養idea/和孩子討論所有選項
「上大學是一種特權,而不是權利」這一點,一定要明白地和孩子溝通。而申請大學的過程,就是一個適當的討論時機。一旦孩子了解上大學一事並非全然就緒,在他們真的準備好時,就會開始動手,並承擔更多責任
因此,父母應該和孩子討論高中畢業後的所有選項。如果他離家去上大學,或是去找工作,父母能協助的地方有哪些,不能協助的地方又有哪些,因為這能夠清楚地表明,離家上大學並不是孩子的唯一選擇。
無論你的孩子是否準備好要接納這個世界,抑或他被即時滿足世代的挑戰絆住了腳步,讓他們知道進入成年期要面對些什麼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將要對未來的人生方向做出許多選擇,所以必須了解這些選擇所會帶來的後果——不論這些後果是正面或是負面。
對大多數青少年來說,完成大學申請可能是一件令人相當卻步之事。但實際上,大多數的孩子都需要周圍長輩的幫忙,才有辦法弄清楚如何組織資訊、訂立收集所有材料的計畫、完成每一份申請。
但是,當這個男孩要升上高三時,這位母親又打電話來了。她說,兒子還沒著手申請大學,她需要幫忙,因為她沒辦法自己全部做完。
www•hetubook.com•com
如果父母發現類似的警訊,應該考慮其他選擇。
*孩子時間管理不善。
*孩子有計畫,即使這個計畫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他還是認為可以進行順利。
我們認為,父母所給予的金額要有所限制,且必須要求孩子遵守——關鍵在於「要求」孩子遵守預算。
我們曾在多種情況下接到許多父母的電話,說他們的子女都順利從高中畢業,也申請上自己想要的學校。然而,過了第一或第二個學期,這些孩子卻想回家了,因為上大學的經歷不如他們所預期;對於學業的挑戰,他們感到不知所措;住在宿舍或公寓,讓他們在社交上遇到困難。
我正與一個高二的十六歲男孩諮商。他的母親打電話給我,想問申請學校的相關問題。她認為兒子的學校不適合他,因為他的兩個老師實在「太糟了」!
事實上,所有找我們諮商的父母都告訴孩子要小心用錢、要合乎預算,不過,這麼做好像沒辦法阻止他們花錢。父母要設下底線,而且要堅持下去。在孩子開始抱怨錢不夠,或是因為沒有錢而錯過了哪些事情時,告訴他們:「自己看著辦吧,」孩子必須自己決定如何調整花費,例如,他們少買點東西,就可以多出去玩幾次;吃宿舍餐廳的免費餐點(甚至還可以打包,晚一點在校園裡吃),和*圖*書就不必在食物上花錢。
如果你的孩子準備要上四年制大學,而且要住宿舍,你需要決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不要給他每個月的生活費?如果要的話,給他多少錢?無論如何,父母都不該給孩子一張由父母支付、不限額度的信用卡。而住宿舍在這方面看來是個很好的過渡性選擇,因為所有的食宿費用都算在學費裡了,所以你知道即使孩子錢用完了,還是有地方可以住、有食物可以吃。
原來,這個男孩習慣每學期請十二到十五天的「精神健康假」。他母親說,他因為壓力而感到太累,沒辦法在學校做作業,在家放鬆就可以做作業了。如果他請這樣的假,學校就會讓他在家做作業。可是男孩上高一時,他的兩位老師不再答應他母親的要求。他們說,男孩要自己聯絡老師,自己來拿作業。這一點讓他母親很生氣,所以想讓兒子轉學。而且,她認為轉學的話,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也不需要再帶兒子來跟我諮商了。
我們一再聽到父母說要幫孩子度過高三時期,因為他們認為一旦孩子上了大學,目標也就達成了。但事實上,如果孩子沒有準備好,可能連大學第一年都過不了。而離開大學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很失敗,且必須想清楚自己的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青少年如果沒有別人的大力幫忙,就無法做完所有事情,並及時完成申請。
——達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