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歷史上雖未對劉太太有詳盡的介紹,從劉伯溫的一生,我們應可看出「一個成功男人,背後必有一位女性」的劉太太。
最初知道劉伯溫這個人大約在小學五、六年級,那時還是反共大陸的時代,又住在眷村裡,大人們常談到什麼「燒餅歌」,所以我的印象是,喔,劉伯溫是個賣燒餅,編了一首像「酒甘仔倘賣沒」之類的「燒餅仔愛買沒」的歌。
同樣的,女同胞們,妳以爲妳是如來佛,全天下的男人都是孫悟空?
一個老頭
和-圖-書子,又無軍權,且已告老還鄉,宰相胡惟庸却想盡辦法害劉伯溫,使這位能通古知今測未來的大師,在生病的時候,「惟庸以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被活活毒死。
既非諸葛亮,他又不像是張良、范蠡,因爲明太祖「累欲進基爵,基固辭不受」,却也不早點遠離政治圈,從此布衣江湖。他仍繼續當他的官,直到他老婆過世,明太祖大封功臣,劉伯溫被封爲誠意伯後,才「歸老於鄉」。
劉伯溫很和圖書特別,他只有一個老婆,理由很簡單,他只有兩個兒子,劉璉與劉璟。在那個時代很不容易,像封爲「誠意伯」這種大官,而只有一個老婆,必然有其值得探討的原因。先從劉伯溫的仕途來看,他絕非諸葛亮,因此明太祖在選宰相時,劉伯溫沒有毛遂自薦、捨我其誰的胸襟,反而保舉有過節的李善長,劉伯溫說:「善長勳舊,能調和諸將。」
前些年兩岸開放交流,我又回去探我爸媽的親,結果在上海的一一家小書店裡發https://m.hetubook•com.com現了一本兵書《百戰奇略》,正在嘆爲觀止之際,乖乖,好小子,竟然是劉伯溫寫的,至此我才對劉伯溫立正、敬禮。
張國立
從這個角度再看劉伯溫的兵書《百戰奇略》,我就豁然而解了。解,究竟解些什麼呢?
「天下雖平,忘戰必傾。」
說這些不是要警告你們「匪諜就在身旁」,而是,不是我說的,劉伯溫說的:
進了初中開始看通俗演義,和_圖_書看到《大明英烈傳》才恍然大悟,原來劉伯溫是個諸葛亮之類的天縱英明,不過總覺得劉伯溫不如諸葛亮,也沒特別崇拜他。
把這本劉伯溫兵書的《百戰奇略》快翻爛了,有一天晚上居然做個怪夢,夢境不必我多說,通俗演義裡一大堆,例如薛仁貴夢到九天玄女之類。醒來後自覺不能辜負劉老前輩的一番托夢,便決心再好好鑽研劉伯溫兵書,結果你猜我有什麼心得?
可見劉伯溫給人的印象必有點,「老子今天不幹宰相,沒說明天不幹」,否m.hetubook.com.com則胡惟庸不去毒別人,偏來毒他?
由此可推斷,劉伯溫在仕途上始終沒有斷念,但爲什麼旣要歸隱,又如此不乾不脆呢?這當然可能和他的個性有關,而他又僅有一個老婆,亦可令人聯想到劉太太對劉先生的影響,否則他怎會在妻子過世後方有辭歸故里的決定。
劉伯溫告訴我們,別以爲你把了管馬子會每天給你送便當,也別以爲你每天下班,老婆會在門口替你換拖鞋,更別以爲你大媽在家洗襪子、二媽在外面幫你洗內褲,你他媽是全世界最英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