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晚鳴軒愛讀詩

作者:葉慶炳
晚鳴軒愛讀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以色事他人

以色事他人

漢武帝四歲那年,就被父王漢景帝封爲膠東王。他從小不但聰明,而且有手腕,很會討别人的歡心。尤其在父王面前,更是必恭必敬,應對有如成人。因此上自太后,下至侍衛,沒有一個不對他刮目相看。一天,景帝之姊長公主劉嫖把他抱在膝上,問他:「孩子,你要娶妻子嗎?」他回答:「要。」劉嫖於是一一指着身邊的一百多個美女問他:「你看這個好嗎?」「那個好嗎?」他都回答:「不好。」最後劉嫖指着自己的女兒阿嬌問他:「阿嬌好否?」他這才笑着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劉嫖聽了大爲高興,就一再要求景帝同意這門親事。景帝終於同意。
爲了解釋第二段四句,我得把阿嬌的故事繼續講下去。現在我依據的是漢書外戚傳,不再是「漢武故事」。
詩的第三段四句,旨在說明大錯鑄成,無可彌補;恩情旣斷,不能再續。所以,這四句仍然是「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廻車」的進一步申論。只是「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廻車」專就武帝和陳皇后的事件來說,第三段四句則是擴大爲一般夫妻的離合之理。其中「水覆難再收」一句,也包含着一個夫妻仳離的故事。故事出在王嘉拾遺記:太公望原配馬氏。由於太公望只會讀書,不事生產,馬氏下堂求去。後來太公望佐武王伐紂有功,有了齊國,馬氏要求再和他做夫妻。他就拿了一盆水,傾覆於地,然後教她把水收回。結果她只收得泥土。太公望就說:「若能離更合,覆水定難收。」這個故事和陳皇后的故事同中有異。同,都是由一方遺棄另一方;異,馬氏是以遺棄人的一方要求重合,陳皇后是以被遺棄的一方要求重合。最後的結果都是「各自東西流」。當然,你一定要找破鏡重圓的例子www.hetubook.com.com也不見得沒有,但就算破鏡重圓了,那條深深的裂痕呢?誰能把它消除?
知道了「金屋貯嬌」的故事,李白這首妾薄命的頭二句「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就完全不必解釋了。接着「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兩句,顯然由晉代夏侯湛的那篇「抵疑」中「咳唾生珠玉」一句化出。夏侯湛原句指高高在上的大人物隨便說句話都會被人們看成珠玉,李白則藉此形容阿嬌嫁給武帝後得寵的情形。只是李白在「咳唾」下加上「落九天」,在「生珠玉」前加上「隨風」,更增加了夏侯湛原句所沒有的氣勢,顯得阿嬌高高在上,人們對她阿諛奉承唯恐不及。李白這首詩每四句爲一段,每段換韻。第一段用入聲「屋」「玉」,第二段換平聲「陳」「車」,第三段換平聲「收」「流」,第四段又換上聲「草」「好」,調配得非常有節奏。而在第一段中,首句「漢帝重阿嬌」的「重」是個關鍵字。何以見得「重」?由漢帝「貯之黃金屋」見得;由阿嬌「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見得。
故事講到這裏,成語也已經說出來了,那就是「金屋貯嬌」。不過今人使用這句成語,都寫成「金屋藏嬌」。「金屋貯嬌」的「嬌」,專指劉嫖和她的丈夫陳午所生的女兒阿嬌。武帝看不上宮中百餘美女,就愛上阿嬌,可以說情有獨鍾。所以,「金屋貯嬌」本來是表示一個丈夫對妻子的寵愛。但是今人所謂「金屋藏嬌」的「嬌」,却指做丈夫的背着妻子私下往來的女子;「藏」這種「嬌」的「金屋」,有人名之爲「小公館」。「金屋藏嬌」意味着愛情走私。改「貯」爲「藏」,唸起來是比較響亮,但整句成語的意思却變壞了,原來正和-圖-書大光明的好事變成了偷偷摸摸的勾當,實在殺風景。這不知道是誰的惡作劇。
話說漢武帝卽了帝位,阿嬌就名正言順登上皇后寶座,史稱陳皇后。她獨擅皇帝的寵愛,顯得驕貴無比。本來是阿「嬌」做了皇后簡直成了阿「驕」。遺憾的是她結婚十幾年,就是生不出兒子。求子的錢花了九千萬,仍然沒有一點消息。這時,武帝開始冷落阿嬌,而衛子夫漸漸得寵。阿嬌爲此妒嫉得不得了,想盡辦法要致衛子夫於死命。她越是這樣做,越失掉武帝的心,武帝越寵衛子夫。終於武帝忍無可忍,把她的皇后廢了,命她退居長門宮。說得通俗一點,這就叫打入冷宮。衛子夫先生了三個女兒,第四胎總算天從人願,生了個兒子。武帝大爲高興,把她立爲皇后。史稱衛皇后。
長門賦收在昭明文選。文選編者還在賦前加了一段序,大意說:陳皇后本來很得武帝寵愛,後來由於妒嫉得罪了武帝,退居長門宮。她在那裏愁悶悲思,後來聽說蜀郡成都有個司馬相如是天下作文好手,就送去黃金百斤,請他爲她寫一篇解悲愁之辭。相如就寫了這篇長門賦,使武帝明白陳皇后對他的一片情意。終於,陳皇后又得到了武帝的寵愛。這段序文的目的,無非在提高長門賦的知名度。你看,這篇賦能使武帝和陳皇后破鏡重圓,多了不起!這樣的作品還能不先睹爲快?可惜重圓的事,漢書並未記載,什九靠不住。李白說:「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廻車。」顯然也不相信重圓之說。倒是百斤黃金的稿酬,看得我心裏癢癢的。長門賦全文不過五百字左右,折算起來,差不多一斤黃金五個字。這恐怕是世界上最高的稿酬吧!這種好事遇到一次,一輩子都吃喝不盡了。
李白有一首樂府詩「妾薄和_圖_書命」,很值得你細讀一遍。它不但告訴你一段歷史故事,一個文學典故,還告訴你一點人生的道理。詩是這樣的:
看了以上的故事,詩的第二段四句也就清清楚楚。但我還是要補充發揮幾句。「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却疎」,是兩句非常發人深省的名言。當一個人在「寵極」之際,如果恃寵而驕,縱情享樂,而不知謀求使寵愛持久之道,繼之而來的必然是「愛還歇」。因爲人和人的感情如果停止培養,就會遞減甚至消失。同樣,當一個人在「妒深」之際,如果一意孤行,發洩心中妒火,而不知冷靜下來檢討全局,繼之而來的也必然是「情却疎」。因爲放任妒火,只會傷害彼此感情。阿嬌就是不懂以上的道理,糊裏糊塗把自己送入了冷宮。
最後,我要把對「以色事他人,能有幾時好」這兩句詩的解釋跳出男女之間的範圍,擴大到一般人與人相處的道理。這時候,「色」字就排除了性别的因素。人與人相處時阿諛奉承的表面工作,都可稱爲「色」。孔子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曾子也說過:「脅肩諂笑,病于夏畦。」子路也說過:「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可見孔聖人師徒對這種「色」的憎惡。一個人沒有獨立的人格和眞才實學,只知道巧言令色逢迎對方,也許對方一時不察落入他的圈套,使他得意一陣子,但遲早會認清他的底細,把他一脚踢開。我這樣子來解釋「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可能更得李白本意。這首詩固然從阿嬌的故事寫起,但當寫到「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時,我想作者的思想必然已涉及整個人與人相處的道理。甚至反過來說,作者此詩的主旨本來就在講整個人與人相處「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的道理,用阿和圖書嬌的故事開端,不過是藉這個衆所周知的故事來做引子罷了。這樣說,也並非沒有可能。因此,當你讀了李白這首詩和在下這篇說詩雜文,你記得了阿嬌的故事和「金屋貯嬌」「金屋藏嬌」的成語固然好,但最重要的,還是請切記「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的做人道理;不但以此一道理警惕自己,並且利用機會把此一道理告訴別人。
詩的最後四句,李白爲陳皇后事件作了個結論,也向世人揭示了一個眞理。陳皇后昔爲受人賞愛的芙蓉花,今成遭人棄置的斷根草,爲甚麼?原因不必外求,就在陳皇后自己身上。因爲她得到武帝的賞愛,完全是憑她的美色,美色不可久恃,色衰則愛歇。如果她在美色之外,還有才德,那麼一旦年暮色衰,她仍可憑才德得到武帝的禮遇。不但絕不會被趕到長門宮去,連皇后的寶座都很可能保住。可惜她不懂這個道理。李白就這樣揭示了一個眞理: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漢帝重阿嬌,貯之黃金屋。
咳唾落九天,隨風生珠玉。
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却疎。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廻車。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
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李太白全集卷五
當我讀到「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廻車」這兩句,我的心裏眞難過。「一步地」形容距離之短,但儘管近在咫尺,武帝也不肯「廻車」到長門宮看看陳皇后,連「暫廻車」都不肯。我不是替陳皇后一個人難過,她的下場自和_圖_書己要負大部分責任。我難過的是人類爲什麼會具有這種型態的感情:當兩情相悅,天涯猶咫尺;當情意消失,咫尺似天涯。前者是我所樂見,後者使我感到人世太冷漠了。溫暖一點不好嗎?
「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廻車」,這兩句自然而然使我想起了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在長門賦裏,别居在長門宮的陳皇后非常想念武帝,希望他來看她。她親自準備好酒菜,但從黃昏等到第二天黎明,就是不見武帝降臨。這中間她聽到殷殷雷聲,以爲是武帝的車聲;出門一看,那有武帝的影子。這篇賦寫一位廢后一夜之間由期待君王降臨而終於失望的心理,非常深刻。我猜想李白寫下「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廻車」時,心裏面就想着他的老鄉司馬相如這篇長門賦。只是司馬相如的賦從陳皇后這邊寫,她癡癡地等武帝去看她;李白却從武帝這邊寫,他不肯去看她。
好個「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晚鳴軒愛讀詩」非把李白這首詩收進去不可。漂亮的女士讀了這首詩,會明白漂亮不足恃,必須在學問品德上力求進步,才能長保對方的敬愛。不漂亮的女士讀了這首詩,也能減少甚至消除由自己沒有美貌引起的抱憾。沒有美貌,至少不會陷入「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的不幸情況。在贏得對方永遠的敬愛上,再漂亮的人也得像自己一樣在學問品德上進修充實。以上是就女方而言,其實男方也是一樣。小白臉型的男人也許容易得到女士一見傾心,但如果除了一副小白臉之外就一無是處,他能够長期擁有這位女士才怪!相反的,有些面貌醜得驚人的男士,照樣能以他的其他長處娶得嬌妻。嬌妻還以「很性格」來誇獎這位男士的醜臉哩!
我先講一段歷史故事。這個故事記載在舊題班固撰的「漢武故事」這本書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