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君明珠雙淚垂
這首詩沒有提到那位「執戟明光裏」的「良人」是否知道妻子這段隱情。如果他根本不知道,算他運氣好。既然妻子最後還是和那位第三者斷絕了,夫妻還是夫妻,他還是不知道有這檔事的好。如果他知道了而不露聲色,靜候妻子自己作一了斷,那是他的修養好,幸虧他沈得住氣,妻子才有「還君明珠」的機會。整個事件本身對他的妻子就是一次很冒險的教育,相信在她下定決心「還君明珠」時,必然已領悟到夫婦這一倫的尊嚴。經過這次教訓,在未來的歲月她將更有把握貫徹「事夫誓擬同生死」的初衷。即使再有别的男士向她示愛,她一定會有妥善的因應之道來加以拒絕,不會落到「還君明珠雙淚垂」的不堪境地。
這首詩以一個有夫之婦的口吻寫出,她寫了這首詩和那位追求她的男士絕交。詩中的「妾」是這位婦人自稱,「君」則指那位多情的男士。
又如俞德鄰說此女比起秋胡之妻來慚愧多多,還配稱爲節婦嗎?言下之意,要像秋胡之妻那樣才配稱爲節婦。這種論調,實在陳義過高,休說今人,就是古人也未必完全贊同。秋胡之妻故事最早見於劉向的列女傳。大意說:魯國秋胡子結婚五天,就隻身遠赴陳國做官。五年後,秋胡子才回國。在他快到家時,看到路旁有一採桑女子,由於心裏喜歡她,就亮出金子出言調戲。但女子拒不接納。秋胡子回家見過老母,使人去喚妻子回家相見,沒想到那採桑女子就是自己的妻子。他的妻子也發現了剛才調戲自己的無聊男子就是自己的丈夫,不覺大爲傷心。她出言把丈夫教訓了一頓,並且說:「我不願見你改娶别人,但我也不願另嫁!」然後跑出家門投河而死。你看,這位女士自殺得多寃枉!如果一定要像秋胡之妻那樣才配稱爲節婦,我寧願少見幾個節婦算了。到了元人石君寶的秋胡戲妻雜劇,故事就改爲團圓收m.hetubook•com•com場。那裏面的秋胡之妻也爲丈夫的輕薄無行感到傷心,本來也想自殺,但由於婆婆等人的勸慰,丈夫又連連賠罪,終於打消死志,夫妻重歸於好。石君寶這一改動,眞是深合我心。
這首詩的題目,樂府詩集,四部叢刊本張司業集,洪邁容齋三筆都題作「節婦吟」,唐詩紀事題作「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全唐詩題作「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由於題目有「節婦」二字,而詩中女子却是背着丈夫另外結交男朋友的脚色,因而曾有不少古人發言抨擊張籍荒唐,這個樣子的女子怎麼配稱爲節婦。例如元代兪德鄰在佩齋輯聞一書中說:「禮:男女授受不親,婦人從一。理不應受他人之贈。今受明珠而繫襦,還明珠而垂淚,其愧於秋胡之妻多矣!尙得謂之節婦乎?」又如清人唐汝詢在唐詩解一書中說:「繫珠於襦,心許之矣。以良人貴顯而不可背,是以却之。然還珠之際,涕泣流連,悔恨無及,彼婦之節,不幾岌岌乎?」這兩位古人站在禮教的立場大張撻伐,稱得上義正詞嚴。他們指責此女不該受珠繫孺,深合我心。但有幾句話,我却覺得未免過分了點。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樂府詩集卷九十五
感君纏綿意,繫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節婦吟。樂府詩集卷九十五
我並無意爲此女辯護,我的道德觀念根本不允許已婚男女之間再發生三角戀情,我只是對這首詩和俞、唐等禮教君子的言論表示一己的看法而已。
年長的讀者,如果在二十年前經常收和*圖*書聽收音機播放歌曲,可能對這首詩不會陌生。因爲我記得在那年頭,電臺經常播放用這首詩譜成的一首藝術歌曲。只是近一二十年來,我已久矣乎不曾聽到這首歌,看樣子它已不再流行。因此,年輕的讀者可能根本不知道這首詩曾經譜成一首歌曲。
例如他們一致認爲此女「還君明珠」之際不應該「雙淚垂」,似乎不大近人情。「還君明珠」出於理智抉擇,「雙淚垂」却是感情流露。如果此女「雙淚垂」而不「還君明珠」,那是要不得。如果她「還君明珠」而「不淚垂」,却也不易做到。只要她能迷途知返,「還君明珠」,那就由她「雙淚垂」,又有何妨?又何必再加苛責?
再如唐汝詢的論調:「以良人貴顯而不可背,是以却之。」他一口咬定詩中女子終於「還君明珠」,和情人分手,乃是由於她害怕她的本夫有權有勢,因此不敢不和情人斷絕。這種說法,不無誇大女方罪過之嫌。此女明明說:「事夫誓擬同生死。」難道唐汝詢沒有看到這句表白?我不同意唐汝詢這種論調,我寧願把「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節明光裏」二句看作此女對丈夫門族道義上的考慮,把「事夫誓擬同生死」一句看作此女對夫妻情分上的考慮。
詩的前四句道出了她和那位男士之間愛情的滋生發展。「君」明明知道「妾」已是有夫之婦,竟還要贈送給「妾」象徵愛慕之情的「雙明珠」,這一番「纏綿意」,不由得「妾」不感動。感動之下,「妾」不但接受了這份禮物,而且還「繫在紅羅襦」。事情到了這般地步,三角戀愛已發展到關鍵時刻,她必須在丈夫和情人之間作一個選擇。要丈夫,那就得和情人斷絕;要情人,那就得下堂求去,和情人另組家庭。反正不能拖着不解決,否則後果堪虞。
我想你一定聽到過「三角戀愛」這個名詞,這個名詞給你的印象,一定是件麻煩事
www•hetubook•com•com兒。試想:雙邊戀愛都不簡單,從甲方開始追求乙方到雙方在「少篤篤篤」聲中步入結婚禮堂,不知道要忍受多少焦慮、失望、悲傷。對有些談起戀愛來就顯得笨手笨口的年輕人來說,經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式婚姻倒反而省事得多。一旦雙邊戀愛演變成三角戀愛,那情形就更爲錯綜複雜了,而當事人所身受的種種煎熬,也因之大大加重。三角戀愛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生在未婚男女之間,這還比較好辦。三個當事人經過幾番風雨之後,兩個終成眷屬,另一個少不得會垂頭喪氣一陣子,然後再重整旗鼓,物色對象。還有一種發生在已婚男女之間,這麻煩可就大了。因爲那時受罪的已不僅僅三位當事人,連家庭子女都會受到波及。所以我想,如果在男女之間不能避免三角戀愛的事件發生,那就寧願避重就輕,讓它發生在未婚男女之間的好。
我想是我想,但事實上,發生在已婚男女之間的三角戀愛還是難免。你看中唐詩人張籍的這首樂府詩:
張籍幹嘛要寄這麼一首以已婚男女三角戀愛爲題材的詩寄給東平李司空?實在有點費解。洪邁容齋三筆對這個問題有一個解答:張籍已經接受了另一位節度使的聘請,在他的幕府任職。這時,駐在鄆州的節度使李師古又以重金禮聘,請張籍到他的幕府做官。張籍辭謝不受,就作了節婦吟寄給李師古(全唐詩作李師道。師古是兄,師道是弟。師古死後師道繼任節度留後)此一記載是否可靠,不無問題。試想,一位節度使禮聘張籍爲僚佐,是一件很正式的事。張籍無論接受與否,都該好好囘話,豈能以一首節婦吟作答?那不是太輕佻了?張籍不是那種人。譬如有人在甲大學任教,忽然乙大學也送來了聘書,此人礙難接受,就寫了一首節婦吟寄給乙大學校長,告訴他「還君聘書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那位乙大學校hetubook.com.com長先生看了如果不拍桌子大罵混球,我就佩服他修養到家。
詩的第二個四句,就寫這位婦人內心的衝突和苦惱。她既不願背棄「誓擬同生死」的夫君,也不忍辜負那位「用心如日月」的情人。對丈夫,且不說有過同生死的誓言,在道義上,她也不能使「高樓連苑起」的家庭蒙羞,使「執戟明光裏」的夫君被譏。「執戟明光裏」一句,是借漢朝的典故表示夫君的官做得不小。漢朝有明光殿,在未央宮西。殿上以金玉珠璣爲簾箔,晝夜光明。又漢朝的郎官,職司宿衛侍從。所以「執戟明光裏」,原意謂在明光殿作郎官。再說到對情人,她也不忍辜負。天下這麼多年輕美貌的女子,他偏偏對已是有夫之婦的自己情有獨鍾,這一番纏綿情意,要割捨眞是談何容易。這就使她爲難了,她該怎麼辦?
讀了這首詩的頭四句,我心中暗叫「不妙!」讀了第二個四句,我又替這位擁有兩個男人左右爲難的女子發愁。讀完最後兩句,我才叫聲「好險!」如釋重負。在這整個事件中,我認爲那個半路裏殺出來的「君」最不可原諒,我不知道此「君」是光桿還是有婦之夫,假如是光桿,天下窈窕淑女多得很,幹麼偏偏看中一個有夫之婦窮追不捨?假使是有婦之夫,背着自己妻子去追求别人的妻子,更不成話說!這位「妾」的做法也大有問題。你既然念念不忘「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而且「事夫誓擬同生死」,怎麼又接受了那個「君」的情意?怎麼又接受了那個「君」的「雙明珠」?你這樣做是由於對方的盛情難却,因而收下再說?還是由於日子過得平淡,因而想找點刺|激?前者顯得你缺乏主見,沒有是非;後者更是玩火的行爲。無論如何,你是千不該,萬不該!要不是你在最後關頭終於頭腦清醒,懸崖勒馬「還君明珠」,那你勢必成爲家庭的罪人。果眞如此的話,這首詩也就不可能列入hetubook.com.com「晚鳴軒愛讀詩」了。
她終於以壯士斷腕的魄力作了一個決定,詩的最後兩句就是她的決定。「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這一個三角戀愛的故事就到此落幕。
還有,唐汝詢責備此女「還珠之際,涕泣流連,悔恨無及」,前八字直據原詩「還君明珠雙淚垂」句,後四字也得之於「何不相逢未嫁時」句。但這末一句的用意,我認爲是此女用來安慰那位被她決絕的男士,希望他不至於太難受,並非眞的悔恨相逢太晚。如果她眞的悔恨相逢太晚,請問她以後如何和丈夫共同生活?如何貫徹「事夫誓擬同生死」的初衷?因此唐汝詢能據「何不相逢未嫁時」一句斷言此女「悔恨無及」,我却不作如是想。這使我想起,後人引用這首詩,有把末句寫成「恨不相逢未嫁時」的。事實上,本文所提到的收有這首詩的各種版本,末句都作「何不」,而非「恨不」。「何不」一詞,含蓄婉約,恰到好處;改作「恨不」,那就淺俗乏味,大殺風景。
晚鳴軒談詩雜文一向避免考據,因此對張籍這首節婦吟的寫作動機究竟是在討論何謂節婦,還是如洪邁所記藉此拒絕李師古的禮聘,還是別有寄託,就此打住。希望讀者也不必爲這些問題傷腦筋,還是就詩論詩,多多注意這首詩所暴露的感情問題。在舊禮敎時代,這種已婚男女的三角戀情都會出現在詩人筆下;那麼今日男女平等社交自由的時代又將如何?今日,職業婦女越來越多,於是夫妻白天各自上班,男的有女同事,女的有男同事,發生三角感情糾紛的可能顯然比古代大大增加了,你能不特別謹慎戒愼?無論已婚未婚,男士絕不可在有夫之婦面前扮演多情種子,送她「雙明珠」;已婚的女士也不該接受除了丈夫之外任何男士的「雙明珠」。否則,錯誤的第一步一旦跨出,蒙受傷害的豈止自己一個?多讀幾遍節婦吟,也許有助於你處理複雜的感情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