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晚鳴軒愛讀詩

作者:葉慶炳
晚鳴軒愛讀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苟能行忠信

苟能行忠信

江漢雖云廣,乘舟渡無艱。
流沙信難行,馬足常往還。
淒風結衝波,狐裘能禦寒。
終宵處幽室,華燭光爛爛。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蠻。
嗟余與夫子,此義每所敦。
何為復見贈,繾綣在不諼。
  ——韓昌黎詩繫年集釋卷八
和韓愈同時的白居易有一首「初入峽有感」詩。詩的開頭描寫三峽的險峻,他說:「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崖間,闊狹容一葦。瞿塘呀直瀉,灩澦屹中峙。未夜黑巖昏,無風白浪起。大石如刀劍,小石如牙齒。一步不可行,況千三百里!」在這一千三百里的險灘行舟,險象環生,舟子稍一不慎,便「一跌無完舟」。不知道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在這裏送了命。於是白居易發出了疑問:「常聞仗忠信,蠻貊可行矣。自古漂沈人,豈盡非君子?」意思說:孔聖人說過:「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但是在三峽遇到意外葬身水中的旅客,難道都不是忠信君子嗎?既然忠信君子也會在三峽淹死,可見聖人的話不盡可靠。白居易這般說法,顯然他把聖人的「行矣」解釋成「走得通」了。細察聖人這兩個「行矣」,應該指人際關係上「行得通」,和覆舟等意外災害hetubook.com.com無關。一個人無論品行如何忠信,但水火風災是防不勝防的。所以白居易的疑問,不是由於誤解文意引起,就是故意作如是解以抒發一己的感慨,反正無損於「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蠻」這兩句詩所揭示的做人準則。
忠,指言語發自中心,不說違心之論。信,指言出必踐,不說不能兌現的話。你如果言語發自中心,言出必踐,別人會覺得你是實實在在的君子,可以信賴。即或有時候忠言逆耳,聽者一時心裏不受用,但他終於會明白你的善意。無論文化程度高低,人類都願意信賴實實在在的君子,故此忠信之人到那裏都受歡迎。反過來,說違心之論的人也許可以蒙蔽他人於一時,但久而久之,總會被人識破。一旦被人識破,誰還敢和口是心非之輩打交道?說不能兌現的話的人,有時候是存心欺騙,他本來就沒有要兌現的意思;有時候却未必存心欺騙,只是事到臨頭沒有能兌現而已。情節雖有重有輕,但是一旦失信所造成的後果是一樣的。無論文化程度高低,人類都不屑也不敢結交口是心非或言而無信的人,故此這種人到那裏都不受歡迎。論語記載着孔聖人以「文、行、忠、信」四敎敎門徒;也記載着曾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可見孔門是多麼重視忠信!四教之中,文是知識,行是行爲,忠信是品性。知識m•hetubook.com•com不能不學習,行爲不能不講求,但品性却是做人的基本。三省之中,「傳不習乎」是學習知識方面的反省,「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是陶冶品性方面的反省。單學習知識而不陶冶品性,那怎麽成?
這首詩的最後四句,可以看出韓愈和孟郊的交情。他們不但是做詩的朋友,而且在做人方面也互相策勉。「嗟余與夫子,此義每所敦」,此義卽指前文「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蠻」。敦,勉勵也。他們之間經常以「行忠信」彼此互勉。既然「此義每所敦」,那麼,「何爲復見贈」呢?唔,無非是爲了「繾綣在不諼」。繾綣作反覆解,不作不忘解。朋友之間規勸勉勵,不是多多益善嗎?因此孟郊贈詩勉勵韓愈,韓愈寫了這首詩回答。
末四句所透露的朋友情誼,你看了是否覺得羨慕?的確,酒肉朋友到處都有,但能以忠信相勉勵的朋友却難找。一個人能有一二以忠信互勉的益友,那眞是好福氣。但別忘了:當你怨尤你的朋友都是酒肉朋友時,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别人的酒肉朋友;當你希望别人以「行忠信」來策勉你時,先想想自己是否曾以「行忠信」勉勵過他。
韓愈以提倡古文著名,詩名不及文名,但也相當受人注意。他的詩大致說來,一部分文從字順,清新雄厚,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贈劉師復」等都是;一部分盤空硬語,奇險怪僻,如「南山」「和_圖_書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都是。前者,昔人讚美有加;後者,不免遭人詬病。前面所引的這首「江漢答孟郊」,兩者都不是。就詩論詩,這不是一首令人矚目的作品。只是因爲這首詩可以作爲做人處世的借鏡,我深深喜愛它。
第一個比喻說:長江漢水儘管江面遼闊,但是只要乘船,就不難渡過。第二個比喩說:沙漠中誠然難以步行,但是只要騎馬,還不是經常往還?第三個比喻說:當淒風吹襲,連上衝的水波都凝結成冰的季節,(「淒風結衝波」一句有好幾種講法,我把陸機詩「寒冰結衝波」考慮在內,姑且作如是解。)的確會凍死人,但是只要穿上狐皮袍子,照樣能够禦寒。第四個比喻說:當一個人整夜獨處在幽暗的屋子裏,實在難受,但是只要點燃華燭,就會使整間屋子大放光明。大江、沙漠、淒風、幽室,都會使人陷入困窘之境,但是舟船、馬匹、狐裘、華燭,却能使人克服困難,脫離窘境。單憑這四個比喻,這首詩已給讀者一個啓示:不要怕困難;只要有克服困難的辦法,什麽困難都可解決。人生那能一輩子順順利利,一點困難都沒有?如果一點困難都沒有,人類那有今日的文明?人類的文明都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如果一點困難都沒有,人類那能成爲這個世界的主宰?恐怕人類的腦筋早已退化,個個成爲智能不足的癡兒了。如果一點困難都沒有,人生還有m.hetubook.com.com什麼意義?困難固然爲人生帶來憂勞,但是把困難解決後的樂趣却足以補償憂勞。坐享其成的樂趣,那能及得上自己經過憂勞所創獲的樂趣?
當然,怪青少年本人是不應該的。但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青少年的確要自己多多照顧自己才是。在家庭,在學校得不到的做人處世之道,就得閱讀有益書刋來補足。「晚鳴軒愛讀詩」不是專門爲靑少年寫的,但青少年也是我寫作的對象之一。像本文所談的韓愈這首「江漢答孟郊」詩,就值得還沒有在社會上立定脚跟的年輕朋友一讀再讀。這首詩不但鼓舞人克難奮鬥的勇氣,而且告訴人做人處世之道。
韓愈有一首「江漢答孟郊」詩,值得你細讀一番。這首詩會鼓舞你克難奮鬪的勇氣,告訴你做人處世之道。
希望你沒有白讀韓愈這首詩,也沒有白看在下這篇談詩雜文。
詩的前八句,每二句一個比喻,接連用了四個比喻。其目的,只在說出詩的主旨:「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蠻。」這種寫法好有一比:在平劇的舞臺上,一對對龍套出場,只是替主角前導。
近幾年來,大學生中學生誤入歧途的消息,報紙上幾乎天天有,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所以如此,無非社會不良風氣的污染、家長對子弟疏於管教、學校德育的失敗三種原因。如果家長對子女管教有方,學校德育發揮作用,縱使社會上充滿不良風氣,也還有保護青少年不受污染的力量在。可惜目前的確有部分家長對子弟https://www.hetubook.com.com疏於管教或管教無方;學校也太偏重智育忽略德育,而且學習階段越高,德育越是虛有其名。因之,青少年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嚴重。一旦出了問題,怪誰呢?怪社會?飽暖思淫慾,富足的工商業社會那能沒有不良風氣?怪家長?有些家長忙於生活競爭,實在沒有餘力來管教子女。怪學校?學校爲了提高升學率,不得不在智育上全力以赴,德育上只能虛應故事。反正怪誰誰都有苦衷,看樣子只好怪青少年本人了,誰教你自己不求上進?墮落了,活該!
現在,該談到這首詩中最主要的兩句了。「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蠻。」夷蠻,習慣上稱蠻夷。這裏爲了押韻,才把二字顛倒過來。當然你不必死心眼把夷蠻講成東夷南蠻,只把它當作一般野蠻國度就是了。住在那種國度,周遭都是不知禮義爲何物的野蠻人,眞是危險之極。要怎麼樣才能履險如夷?韓愈提供的辦法就是「行忠信」。其實,這辦法也不是韓愈發現的,孔聖人早就說過了。論語衛靈公篇,孔聖人告訴門人子張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聖人的意思是:一個人能够「言忠信,行篤敬」,雖然在野蠻人的國度也行得通。否則,雖然在本州本里,也是行不通的。做詩不像寫散文可以不拘字數,聖人的「言忠信,行篤敬」兩句金玉良言,一到韓愈這首詩裏,就合併爲「行忠信」一句。雖然合併爲一句,但意思仍同原來的兩句一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