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Café Monday

作者:楊照
Café Monday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聽你講時,我不敢承認,然而兀自心驚。的確是這樣。後來在大學裡有了一群也愛戲劇的學弟妹們,他們認爲舞台上就應該要講「標準國語」,他們拿劇場當作交男女朋友的場合,他們更是視演戲能力爲睥睨衆人的傲慢本錢。他們讓我對戲劇倒盡了胃口,於是我不再涉足劇場。如此禁抑了自己的興趣整整十年。
在「實驗劇展」,尤其是「蘭陵」裡,我感受到一種素樸,甚至帶些粗鄙的趣味,那正是我愛的。可是正經八百的舞台形式,又具備某種美學的深度及疏離,像哲學,或者正就是哲學的某種表徵罷。
懷疑著自己是不是和-圖-書一塊成爲思想史家、哲學家的料子。懷疑自己內在一定有一道劈裂的巨縫,把生活品味截然切開。
我是這樣迷戀上劇場的。
這眞是荒謬。還好你把這事點破了,我可以從荒謬的疏離重返認眞。
有一段時間,曾經這樣認真地喜愛著戲劇,那是八〇年代的開端,突然冒出來「實驗劇展」和「蘭陵劇坊」。我一再地回到南海路上,高中三年最熟悉的一條街,只不過不是爲了遊植物園,而是在傍晚時分到藝術館買票看戲。那時候大家的說法都還是說「看話劇」,「看戲」會讓人直接聯想起國軍文藝活動中心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平劇。
還有就是因爲看戲實在太孤單。因爲眞人演出中有一種隨時可能出錯的危險,替演員們緊張著形成了愈來愈無法負擔的威脅。因爲藝術館的環境比不上熱鬧、世俗的電影街……。
看了一齣又一齣的實驗話劇,周圍認識的沒人有興趣陪我去,總是孤伶伶的一個人。被當時電影院一小時前排隊買票的習慣制約了,老是緊張怕買不到票,早早就去。買好了票不知該幹什麼。還好高中時就把南海學園混得很熟,知道科學館正面階梯的右側,有一塊最隱密、最不見人跡的角落。角落m.hetubook.com•com旁就是一盞亮晃晃的水銀燈,所以也不會有情躁意熱的戀人來尋幽親密,我可以安全地坐在那裡,極其孤僻地,趁天光尙存時讀一點書,天暗了就苦思冥想。
我搬出了這麼多理由,竟然都沒說服你,更令我驚訝的是你竟然馬上就猜出了一項我刻意忽略掉的因素,而且講得如此精確。你說我一定是受不了後來另外一些喜歡劇場的人。你說我老是因爲討厭人而暴烈地把原本珍貴的東西一起丟棄了。
我想過、分析過,找出過一大堆答案。因爲那時候從文字的平面想像開始認識視覺、影像的魅力。本來怎麼也想不懂,電影、戲劇爲hetubook.com.com什麼除了編劇以外,還需要個導演。而且導演還被看作那麼了不起。有一天突然就懂了。而且一懂就深深爲導演所擁有的權力著迷。他可以宰制、決定觀衆可以看到什麼,編劇寫的東西,導演決定觀衆只能看到哪些面相!因爲對權力著迷,所以就格外著迷於導演權力最大的電影,而逐漸遠離、遺忘了戲劇。
記得那時候想得最多的,是自己內在價值的衝突矛盾。一方面對思想史裡深奧的哲學理論充滿啃讀的熱情,另一方面卻又總是耽愛一些最最膚淺俗氣的文化工業產製品。例如報紙上連載的東方玉武俠小說總不能缺漏一天。例如瓊瑤出新書還是忍不https://m.hetubook.com.com住快快弄來看。例如新迷上了日本「土曜劇場」錄影帶,每星期二定要去店裡搶租最新的一集來看。
你一再追問我,後來爲什麼變得討厭劇場,變得視入劇場爲畏途,再也不肯去看眞人扮演的任何舞台劇、話劇或音樂劇?
終於認認眞眞地看了一齣戲,這麼多年之後,彷彿回到年少時代的情緒,會注意什麼段落在舞台上的演員爲什麼走到那個位置,擺出那個表情,用那樣的腔調唸台詞;會讓自己的精神游移在現實的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劇本搬演的故事以及角色背後的眞人感受間,因而不滿著、嘲弄著、讚歎著、舒暢著、鬱結著,到最後忍不住發洩爲批評與詮釋的語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