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Café Monday

作者:楊照
Café Monday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誰知道「文革」是怎麼是怎麼回事?

誰知道「文革」是怎麼是怎麼回事?

再大一些,讀到人家說是很重要的祕密資料,兩張不知轉印過多少次的白紙,上面字跡模糊。是一九六六年毛澤東寫給江靑的信。毛澤東說:「我是自信而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時曾經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今當水擊三千里。』可見神氣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總覺得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我就變成這樣的大王。但也不是折衷主義,在我身上有些虎氣,是爲主,也有些猴氣,是爲次。」因爲林彪在講話中大大頌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毛覺得自己沒那麼了不起,卻又不好意思(大概也捨不得)公開出來制止否認,就寫了這樣的信自辯自剖。https://m.hetubook.com.com
過了一年,讀威廉.高定的《蒼蠅王》,因爲那年高定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偏偏報上到處有人寫文章說他其實不夠資格。反而有興趣找他的代表作來讀。夠格的作家作品反正會成爲經典,以後再慢慢讀就可以;不夠格的得早點讀,而且可以不必用太嚴肅認眞的態度讀。
事實上,我們不眞的那麼在乎文革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壓抑的時代,連文革這樣一場浩劫悲劇,都能替我們開一扇窗透幾口氣,我們只從窗口看到想看的,至於全貌,我們看不到,也沒認眞想去看。
到像你這樣的年紀和_圖_書時,讀到凌耿的《天讎》,嚇了一大跳。完全從紅衛兵的角度寫的。文攻武鬥,這一派和那一派爭鬥奪權,假裝是爲了什麼樣什麼樣的不同理念。造反派、走資派、修正主義者。名詞滿天飛,可是顯然紅衛兵自己也搞不懂,文革是怎麼一回事。血淋淋的場面、呼之欲出的教訓,和匪情展覽大致相符,可是那種對青少年思想、行爲的迫近描寫,卻讓我餓渴地啃讀。心中有了騷動,矛盾騷動。文革當然是件壞事,可是爲什麼讀完《天讎》,對文革不再是純然的冷漠厭惡,而夾雜了無可名狀的興奮與驚悸?
所以其實毛澤東也弄不清楚文革怎麼來怎麼去,https://www•hetubook•com.com很多環節都是意外。毛在信裡講了兩次,「我是被他們逼上梁山的」,「我就只好上梁山了。」當然,熟讀《水滸傳》的毛澤東,本來就不反對「落草爲寇」,所以被「逼上梁山」,他口氣裡還是有幾分樂意,甚至得意。
他那麼透明,透明到你可以取笑他。讀過這份資料,意外地對毛生出幾分好感來。文革當然是件壞事,毛澤東當然是個惡棍,可是這壞與惡裡,好像總有些什麼在逃避簡單的唾棄與指責?
其實,我們心裡對文革、對紅衛兵有小小的羨慕,對毛澤東有小小的崇拜。這種羨慕、崇拜和他們本身的本質無關,而是出於我們自己成長和*圖*書的禁閉環境。我們羨慕可以像紅衛兵那樣自由選擇友伴、自由行動、自由決定搭幾千公里的火車去北京串聯。我們崇拜毛澤東一點都不像這裡的政治人物,他會講那麼淺顯的、還帶一點自貶幽默感的話。
你說你總也弄不懂「文化大革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那麼一群小孩忽忽如狂,到處破壞。你說讀新書《風雪定陵》,讀到文革中紅小將把考古好不容易挖出來的明朝皇帝、王妃屍骨,連同棺木付之一炬,剛開始毛骨悚然,繼而再想,好像也沒必要那樣小題大作,燒了就燒了吧。至少你沒辦法忍受書中作者那種過度誇張的哀傷。
我想誰都弄不清、講不清文革到底是怎麼回事。和_圖_書當我們小的時候,曾經用看恐怖片的簡單心情看文革。那時候有「匪情資料展覽」,定期來到學校,大家高高興興去禮堂看照片。高高興興和展覽無關,是高興停課一節,展覽快快看完,總能賺下一、二十分鐘來。那時候電視上還有《寒流》,老師規定要看,還要寫報告。文革,就是一群匪幹利用一群壞小孩,做一些殘忍的事。像鬼故事不能深究鬼爲什麼一定要嚇人害人,文革也不必問怎麼會有紅衛兵、會有批鬥大會。
你讀過《蒼蠅王》嗎?講一群小孩在荒島上,沒有大人沒有舊社會規範下的種種行爲。《蒼蠅王》還沒讀完,我就想起文革,想起那時紅衛兵們,忽然想通了過去自己的疑惑。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