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指揮官要勇於發號施令
——論領導統御之重要性
無法十拿九穩情形下的攻擊
1 領導統御的定義
那麼,巴頓是個舉止無懼於像個指揮官的人,像個大牌演員似地,將自己有別於自己的「觀眾」之外,而且不只僅及於此。讓我們回到他在印地歐接掌指揮權的那一刻,他一開始的表現就很冷漠,是個淡薄、嚴峻、輝煌耀眼的領導人物,接著當即下達了一道命令,毫不猶豫,不容討論,命令就是命令,當指揮官的人要勇於發號施令。
「指揮」或「經營管理」這個字詞所代表的意義何在?來看看這個巴頓常講而且令人疑惑的簡短片語!看起來像是一個意義相同的重複字詞,是一種讓人費神的定義,兩個字詞的本身具有相互釋意的作用。指揮官的職責何在?在於發號施令。
在主張要顧及全般;不能只看到樹木而沒看到森林的存在;不能指揮到營級單位而忽略了軍團本身之餘,巴頓另也認為包括他本人在內的高階軍官應該「上前線」,不可只是留在指揮所裡,瞪眼看著狀況圖。
巴頓繼續立正站著,說道:「我們正處於面對強敵的世界大戰之中,必須訓練百萬人員成為軍人!必須使他們的身心堅強不折,他們都須接受殺敵訓練,身為軍官者要能在身心方面率先堅毅不拔,在此命令之下,每個人都要能夠負載全量背包,外帶一支步槍,在十五分鐘之内跑一英里的路!」
「報告司令,請問您何以這麼肯定?」
然而,巴頓隨即也給命令下了結語,「由本人領頭帶跑」,以這和*圖*書句話把他自己、手下的軍官以及士兵擺到了同樣的位置上去,同時,並以此確立了絕對的領導。巴頓喜歡說「每名士兵都是精良軍隊裡的一分子」;所謂的部隊指的就是部隊裡的士兵,而非各級單位的指揮官等語,巴頓總是能夠以此確立自己的領導地位。
實際上,當將領的人應該只去指揮直屬的下一個層級單位,並掌握住下兩個層級的狀況,舉例而言,軍團司令只負責指揮軍級單位,同時,作戰圖上顯示出軍級以及師級單位的所在位置,而不去越級指揮師級單位;軍長只負責指揮師級單位,並在作戰圖上標示出再下一級的戰鬥群的位置;當師長的人則只負責指揮下一級的戰鬥群,同時,在作戰圖上標示出營級單位的作戰位置……根據我的觀察,凡是違反此一原則的將級軍官,譬如說,軍團級的作戰圖上標示出了營級單位的位置,同時,也指揮到了營級單位的話,那就會使效果不彰。
「報告司令!我們對於這一點上的河水深度了解得不夠,我們或許應該搭建一座浮橋,但又不清楚河岸的土質狀況。」
「就在我做記號的那個位置渡河!人員可以徒步過去,同時,我確定裝甲車也可找到堅實的河底開過河去。河岸的土質很牢靠,河雖然寬,但,水相當淺。」
巴頓某次從第一線回到指揮所,將一名資深上校召到作戰圖旁邊來,在圖上河流的位置和_圖_書畫了一個記號,說道:「就在這一點上渡河!」
營區裡進來了一輛光鮮奪目的二次世界大戰時代的指揮車,沒有篷布,有兩個座位,前座上面有個供為後座人士採取立姿乘車時用來扶手的橫槓,直立於扶手橫槓旁的人正就是巴頓將軍!指揮車駛到第二裝甲師的部隊前方停了下來,巴頓將軍沒理會在場的部隊,甚至於連看都沒看大家,也沒有朝著大家來給它一個微笑。當他踏下指揮車的那個當兒,在場的一名軍官低聲說道:「一場赚人眼淚的訓話要開場了!」
表演結束後,我們在台上謝幕,有人喊叫:「巴頓將軍也在此地!」劇院裡的燈光黯淡,因此我無法看清楚觀眾,於是我走到麥克風前,問道:「將軍如果在場的話,請上台來!」
這一幕值得稍微仔細地加以分析。巴頓經常受到自我為尊以及自我表演的指責,對於第一項指責,巴頓或許會有不以為然的意見,但是對於第二項,則無異議。巴頓堅持,當指揮官的人看起來就應該有個指揮官的模樣,因此,巴頓曾對著鏡子練習過他所稱的「作戰面孔」——面目嚴峻、不苟言笑。他不僅在職務上是個指揮官,在作為上也是。有人請英國演員琳恩.芳田(Lynn Fontanne)敘述自己在舞台上所經歷過的最偉大經驗時,這位著名的女演員並沒提及與丈夫亞菲德.隆特(Alfred Lunt)在某www•hetubook.com.com幾場劇中同台演出的事情,所提的卻是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中,在巴黎登台的有關情形:
「你看看我的褲子!那就是河水的深度,我走了一遍,並沒招惹來敵人的射擊!」
有能力的領導者會有偉大演員不可思議的表現,既能與手下保持距離,也能與下屬合成一體。
一名體|位超重的高階軍官此時吃吃地笑了起來。
指揮官要勇於發號施令。
巴頓繼續寫道:
最重要地,巴頓的第一道命令是要求下屬有所表現,同時,他命令下達的對象也包括了他自己在內。巴頓在命令裡要求全體帶兵官,涵蓋他本人在內,要能以身作則,做到對於一般士兵所提出的要求。在某種意義上,此項命令突然降低了大家的層級,一視同仁,連他巴頓本身也不例外。
然而來的卻非訓話。巴頓靜默地看著「鮮豔的新旗幟」升起,然後,到了十一點整,也就是巴頓接掌指揮權命令正式生效的時刻,巴頓「突然朝著大家敬了個禮」,大家回禮,之後,巴頓開始講話:「本人就此就任第一裝甲軍軍長的職務!稍息!」
想在後面驅趕士兵,這會讓你成為推手,而不是領導人。在前面帶領士兵比較容易,就像拖拉繫綁原木的鏈條會比較容易一樣。繫綁原木的鏈條是不能用推的,因此,在後面驅趕部隊亦不可行,部隊會不斷地回頭跑過來向你請示,實際上是由於害怕。當長官的人必須https://m.hetubook.com.com身先士卒,必須時時刻刻掌握狀況,不下到水裡面去怎麽可能游泳!不走到冰上面去,怎麼可能溜冰!在兵棋圖上是絕對學不會溜冰的。因此,帶著地圖上前線去!
指揮的首要規則在於依照自己所承擔的職責做動作。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五日,巴頓抵達加州印地歐接掌沙漠作戰訓練中心工作之時,迎接的車隊響著警報器,其手下的幹部安排了一場敬謹嚴肅的軍禮儀式。根據波特.威廉森(Porter B. Williamson)中尉之回憶:
「該死的!」巴頓斥叫著:「我指的是,在此命令之下的全體人員!每一名軍官及應|召員、參謀人員及主官,大家都要跑上一英里的路!大家現在就從此地起跑,以三十分鐘為限,由本人領頭帶跑!」
這就是典型的巴頓,肯勇於發號施令。
……我隱約地看見他從舞台的右邊上來,那是我第一次瞥見到這位將領,個子很高,身穿軍服,佩帶著勳章,個頭似乎高到了無法穿過門框的地步,頭上戴著閃爍著光輝的鋼盔,當他站到觀眾面前的時候,歡呼聲越來越響亮,依我看,屋頂都快被歡呼聲給震飛了,我往後退,想把麥克風的位置讓給將軍,他對著我眨了眨眼,點了點頭,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幕!他朝我這邊走了一半,止住腳步,靠腿,用左手持著鋼盔,置於胸前,向觀眾致敬,歡呼聲又再增大,他持盔行禮了好長一段時間,然後,放下
hetubook.com.com手來點頭致意,接著,調轉頭去,踏下舞台,沒說話,沒笑,也沒禮貌性地揮揮手!如果他是個演員的話,他時間拿捏得可是恰到好處,他的敬禮對於如此的一批觀眾而言,正是一場完美無缺的「演說」……無疑地,觀眾對巴頓將軍的歡呼是我在舞台上所獲致的最偉大經歷!
而今,經常有人指責巴頓太注重雞毛蒜皮的管理,帶兵的時候,任何細微末節的小事都要插上一腳。這中間確有一部分屬於事實,但也有一部分卻係不實之言。事實上,巴頓認為訓練一個人曉得了各自份內的事情該怎麼做之後,便不該再加以干涉,他曾經寫道,有些高階的指揮官「有著太過於越級指揮的習性」。
巴頓將軍的話裡並沒有諸如:「很高興就任」、「很高興和大家在一起」或「我們會凝聚成一個偉大的團隊」等等大家原所預期的老調,巴頓一句都沒說。
我要求司令部裡的各位參謀每天至少要到第一線一次。不親耳去聽聽子彈的呼嘯聲,是絕不會曉得發生了什麼事的。得去帶兵!在前面帶兵要比在後面驅趕容易,此外,資深的中、上校軍官前往前線,這對於年輕的軍官說來,乃是一種激勵及誘因,再也沒有什麽要比替他們製造出升級的空缺更好的事情了!
上句話裡,少了「要肯」這個字詞。當司令官的人要肯發號施令,這是一件責無旁貸、別無選擇的事情,係其所當為,若是不為,那麼,這個人就稱不上是個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