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巴頓將軍論領導

作者:亞蘭.亞瑟洛德
巴頓將軍論領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章 巴頓其人及作為——成就與背景 生平

第一章 巴頓其人及作為
——成就與背景

生平

巴頓中尉急於參與行動。一九一六年,曾追隨「黑傑克」約翰.約瑟夫.潘興(John Joseph Pershing)將軍展開「懲罰」在墨西哥境內鬧革命的土匪潘喬.維拉(Pancho Villa)的行動。在此之前,維拉曾經處死過墨西哥境內的十六名美國公民,並且進犯過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哥倫布鎮,因此,美國總統威爾遜派潘興將軍追擊、懲罰維拉。參與有關行動的人員,其中包括巴頓,雖然曾與維拉的黨羽接過戰,可是,這名狡猾的革命人物卻逃過了被捕之劫。無論如何,潘興對於巴頓有了印象。一九一七年晉陞上尉的巴頓甚為崇拜潘興,視潘興為其良師,認為潘興的一切作為都是一名指揮官應該倣傚的典型。
巴頓的劍術確實非常卓越,一九一三年間,曾為軍方甄選派往位於騷木爾(Saumur)之法國騎兵學校受訓,返美後旋又被派往位於堪薩斯州瑞里堡之騎兵勤務學校。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六年間,巴頓在瑞里堡擔任教官,教導劍術,同時負責撰寫陸軍的新式劍術操典,甚至於另還曾為兵工部設計騎兵所使用的新式軍刀,當時,美軍正式稱為「M-1913」式的軍刀未幾便普遍地在大家的口裡被稱為「巴頓劍」。
事發之後並無進一步的發展,不過,到了八月十日,巴頓前往另外一座後送醫院巡視的時候,又遇見了另外一個由於作戰而感疲憊的士兵。
「我的神經受不了,再也承受不住砲擊了!」
美國一九一七年四月二日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一個月,巴頓被指派為潘興將軍的參謀,跟隨第一批開赴歐洲的美國部隊前往法國。巴頓儘管極其欽敬潘興,但卻要求從事作戰任務,而不願擔任潘興將軍的幕僚工作,因而成了第一批接受裝甲兵訓練的美國軍官。當時,戰車是個新奇、雖不可靠但卻很有前途的東西,就巴頓的看法,這是個不爭的事實,因而積極設法要去精通此一新式武器。受過騎兵訓練,專精於古典劍術藝術的巴頓於是衝上前去擁抱住了前途。
登陸成功之後,巴頓前往歐陸指揮部隊突圍,從諾曼第橫掃法國。這段時間為巴頓極其顯達的時日,也是美國陸軍史上的偉大篇章,有關的戰役曾在本書的前一章作過交代:長驅直入法國並且進逼德國本土,在收復失土、佔領城鎮以及部隊的行動進程與速度等方面均為空前之舉。以上的奇蹟宛如還有不足之處,巴頓因而又曾將其麾下近約和-圖-書五十萬之大軍來了個大逆轉,朝北強行軍奔赴巴斯通(Bastogne)。當時,德軍在該處所發動的奇襲業已困住了整個的美軍第一〇一空降師,致使盟軍攻入德國本土的行動受到了阻礙。
巴頓當即愛上了戰車,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剛受完訓,便受命在法國的朗桂斯(Langres)地方成立了美國遠征軍裝甲兵訓練班(AEF Tank School),展開訓練他人的工作。先暫晉陞為中校,後又暫晉陞為上校的巴頓於籌畫、帶領第一裝甲旅攻打聖米西凸出部(the Saint-Mihiel Salient)期間(一九一八年九月至十二月十七日)曾經負過傷,其後,另也在馬斯阿格尼(Meuse-Argonne)一線指揮戰車參與過該次大戰之中的最後一次攻擊會戰(九月二十六日起至十一月十一日)。
「我的神經受不了。」這個名叫保羅.班尼特(Paul G. Bennett)的士兵向將軍報告。
畢業後,巴頓擔任過許多軍事職務,旋即獲致了幹勁十足以及能力高強的名聲,一九一二年,隨美國代表隊參與是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所舉行之奧林匹克運動會,競逐田徑五項運動,在激烈的競爭之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技巧,項目包括:三百公尺游泳、手槍射擊、四千公尺賽跑、擊劍、五千公尺障礙賽,結果雖然得了第五名而未獲得獎牌,但卻深受瑞典報紙的稱讚,說他的「活力讓人難以置信」,說他在擊劍的時候表現「冷靜沉著……行動有步驟,有技巧地利用對手的各項弱點」。
巴頓難纏的個性造成與英國盟軍之間摩擦的後果,因而由第二軍調往出掌後來擴編為第七軍團的第一裝甲軍。從七月十日起至八月十七日,巴頓率領該單位歷經艱困,成功地佔領了西西里。在這個達於勝利顛峰的時刻,發生了那件無損於他巴頓大名滿天下的事。
一九四五年十月,持續上昇的抗議及磨擦聲中,巴頓被免除了第三軍團司令一職,調派第十五軍團。第十五軍團大體而言不過只是個「紙上」單位,主要的任務係在編撰歐戰戰史。儘管事情經過是如此令人氣餒之轉折,但是,巴頓仍然盡力負起新職責任,直到十二月九日在曼海姆(Mannheim)的公路上遭到致命的傷害為止。
喬治.巴頓葬於盧森堡罕姆(Hamm)地方亞耳丁地區厚實的紅土裡,與許多在突出部戰役之中陣亡hetubook•com•com的手下為鄰
幼年時代的巴頓顯然很是聰明,不過在求學方面卻有超乎異常的困難。顧慮遭受班上同學愚弄之餘,巴頓的父母將其留在家裡施予教育。當時,對於學習能力失調的毛病還沒有閱讀困難語症這個名詞,那是一種讀、寫、拼字顛倒、心力無法集中、過動、心緒浮動、感覺不如人等的綜合在一起的病症。
隨著戰爭陰影之浮現,美國開始動員,六月間,在田納西州舉行了多項大規模的演習(指揮參謀演習),從七月進入九月,多種規模更大的演習於路易西安納州及德克薩斯州也搬上了舞台,接著,十月及十一月期間,在南、北卡羅來納州又再舉行過實兵演練。演習之中,巴頓的表現極為優異,指揮參謀推演總是獲勝,深受各級長官之重視。
奮鬥式地完成了在自己家裡上學的教育以及隨後而來的私立預科學校教育之後,巴頓決定入伍維吉尼亞軍校,希冀以一年時間準備能夠獲得任命進入西點軍校,如願之後,巴頓從一九〇四年至一九〇九年間在此軍校就學,這段多年的大學生活又是一場積極的奮鬥,第一學期數學不及格,第一年的部分課程必須重修,然而巴頓堅持百忍,努力不懈,成了明星運動員及學生實習幹部,一九〇九年從西點畢業離校,以少尉任官。
巴頓聞之勃然大怒,斥責對方是個懦夫,命令對方離開醫院的帳篷。作戰之後疲憊不堪的這名士兵驚嚇之下沒做動作。巴頓拿著手套揮了對方一記耳光,扯著對方的襯衣衣領,將對方提了起來,朝著對方的臀部踢了一腳,將對方攆出帳篷。
「我想,是自己承受不了。」
一九一九年返回美國之後,巴頓恢復原有之上尉官階,然而,旋又晉陞少校,出長駐紮於馬里蘭州米德堡的第三〇四裝甲旅(一九一九〜一九二一年)。不幸地,承平時期的軍方對於發展戰車的興趣不大,巴頓於是在有機會就任一個很有地位的職務之時,乃決定轉往維吉尼亞洲麥耶堡重返騎兵部隊,在那,從一九二一年一直服務到一九二二年。一九二三年間,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指揮參謀學校之後,巴頓被派往陸軍參謀總部服務,直到一九二七年。一九二八年,出任騎兵部隊指揮官。一九三二年離職,赴陸軍戰爭學院受訓。一九三〇年代,巴頓先是晉陞中校(一九三四年),後又晉陞上校(一九三七年),於專案帶過一段時間的騎兵部隊之後,一九四〇年接受任命出長第二裝甲旅m.hetubook•com•com,一九四一年四月出任第二裝甲師師長,並先後暫晉陞為准將及暫晉陞為少將。
十二月二十一日,巴頓死於海德堡軍醫院之後,其生前同袍以及全國都很快地開始追念起了這位將領,就好像是大家突然之間全都認清楚了巴頓所成就的功勳似地:巴頓不折不扣是個擊垮納粹德國、收復歐陸大部分失土以及解救無數蒼生免遭屠殺的先鋒。
「你的神經!去你的!你這個孬種,我應該現在就親手槍斃了你!」巴頓說著,伸手從槍套子裡掏出他那支註冊商標式的象牙柄手槍,在這名嚇壞了的士兵面前揮來揮去,接著,在班尼特的臉上,給了他一巴掌。
一九四五年一月至三月間,巴頓越過萊茵河(Rhine),佔領了德國中部以及巴伐利亞(Bavaria)北部地區,到了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歐洲戰場勝利日(V-E Day)之時,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更深入到了奧地利的林茲(Linz)及捷克斯拉夫的皮爾森(Pilsen)等地。
閱讀困難語症讓巴頓不敢講話、沒有勇氣,所幸有著一對慈愛的雙親,盡其所能地鼓勵巴頓。對於巴頓而言,閱讀困難語症成了他早年必須戰鬥、抵抗,期能予以克服的敵人。巴頓奮力地學習閱讀,成了一名熱中閱讀歷史書籍的人,尤其喜歡讀的是軍史方面的書籍,而他的寫字,即使是後來成年之後,鬼畫符之中仍有拼錯了的文字,於此同時,巴頓也學著如何準確生動地自我表達。他零零碎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備忘錄《我所認識的戰爭》乃是一份可排在最為可讀的第一手戰爭書籍之列的紀錄。
不久,巴頓就由於自己那種令人訝異的表現而有著錯綜複雜的心緒,珍珠港事變(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之後亟欲參與戰鬥的巴頓卻未能夠立即前往海外,而被派去從事上司認為較為重要的另外一項工作:前往加利福尼亞洲印地歐(Indio)附近去開設沙漠作戰訓練中心。美國軍方的作戰計畫人員認為,與德國人交戰的地區先不該是在歐洲,而是在北非,可從北非登陸西西里,然後再進兵義大利本土。軍方也有認知,曉得自己的軍隊並無沙漠作戰的經驗,尤其是在沙漠地區動用戰車。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六日至七月三十日,巴頓承擔起了訓練第一代沙漠地形戰鬥部隊的工作。
上面說的乃是朝向要讓第二軍官兵邁向覺得自己是個軍人,因此,動作應該像個軍人的第一個步驟。在極短的一段時間https://m.hetubook.com.com之內,該軍在巴頓統領之下,便轉化成了一支戰無不克的勁旅。
「你說什麼?」
「摑掌事件」使得巴頓沉寂了好一陣子,直到一九四四年一月被調前往英國出任新成立的第三軍團司令一職為止。巴頓到了英國之後,盟軍方面利用巴頓製造假象,讓德國方面誤以為巴頓將領軍越過加萊海峽(Pas de Calais)登陸法國,而不是將要在諾曼第實施登陸作戰。這項謀略作為奏效,希特勒下令將德國的重兵集中部署在加萊一線,而忽略了盟軍於D日真正的登陸地點諾曼第。
像巴頓這種傑出的作戰指揮官當然能夠證明自己的能耐,在執行訓練工作之中表現優異,亟欲參與作戰之餘,乃全心投入沙漠作戰訓練中心,其手下官兵不僅是全軍紀律最佳的一群,同時也研發、改良,練得了沙漠作戰的技巧。
凱瑟林隘口潰敗所帶來的危機極其嚴重。美軍與享有「沙漠之狐」盛名的隆美爾所指揮之德國非洲兵團(The German Afrika Corps)首度遭遇即吃敗仗,這使得美國的軍事信心遭致重大的打擊。
八月三日,巴頓很高興地聽說,艾森豪將軍正計畫頒授十字英勇勳章給他。當天下午,他前往第十五後送醫院探視傷患官兵。巴頓一向認為這類視察很是痛苦,總覺得自己該為手下官兵負傷負責,但同時他也認為這種親自前往探視傷患的動作,乃是身為司令官者的職責所在。
一八八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喬治.史密斯.巴頓出生於其父所擁有兼種葡萄的農場裡,該座農場位於洛杉磯郡,面積涵蓋了今天的帕沙迪納(Pasadena)以及加州大學校園的大部分地區。由於甚為依賴父母,巴頓小時候很是怯懦,後來下了決心,建立起了膽識,成了一個很好的馬術師及全才的運動員,喜歡聽父親有關維吉尼亞先祖以及英勇的軍人方面的故事。其伯祖父瓦勒.塔茲威爾.巴頓(Waller Tazewell Patton)在南北戰爭期間參與南軍,作戰奮勇,在第二次布爾淵戰役之時(the Second Bull Run)曾經身負重傷,後於二十九歲之年於蓋兹堡(Gettysburg)戰役之中,在皮克特洽基(Pickett's Charge)地方傷重不治。巴頓的祖父亦名喬治.史密斯.巴頓,也參加了南軍,一八六四年九月十九日於第三次溫徹斯特戰役期間(the Third Batthttps://m.hetubook.com.comle of Winchester)陣亡。
巴頓抵達第二軍司令部之後,即刻研判出有關的問題出在管理及領導統御方面,各部隊人心渙散,官兵不像軍人,簡直就是烏合之眾。巴頓於是針對紀律之整頓問題,訂定了一套嚴格的制度,由強制規定穿著軍裝開始,其中包括領帶、綁腿、鋼盔。正如奧馬.布萊德雷將軍(Omar N. Bradley)所述,「每當看到士兵結領帶,繫綁腿,扣上沉重的鋼盔的時候,他(布萊德雷)就不禁想到巴頓已經前去出掌第二軍了,先前凱瑟林隘口的日子業已結束,一個堅忍不拔的新紀元業已展開了」。
隨著歐洲戰場之勝利告終,巴頓希望能夠被派轉往太平洋地區投入對日決戰,可是,當地的最高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將軍絕不會願意與巴頓這類的「競爭對手」站在一起,因此,巴頓乃被指派為巴伐利亞地區軍政府首長,此一任命實在並不適合這位以作戰為職志的指揮官。巴頓先是由於採取侮辱、不信任以及挑毛病的態度對待盟軍內的蘇俄部隊(私下裡,巴頓認為應該調轉美軍的槍頭去對付「共產黨」),接著,又因在巴伐利亞臨時政府內起用前納粹黨人擔任行政職務,而掀起了新聞界及大眾的譁然抗議。巴頓此舉有違盟國的「罷黜納粹」政策,然而,巴頓卻指出,前納粹分子當時是接受過有效推行政務訓練以及具有相關經驗的唯一人員。
嚴重的傷患之中有個名叫查爾士.庫爾(Charles H. Kuhl)的士兵,外表看起來並未負傷。巴頓問他哪裡不好。
八月間,巴頓參與了「火炬作戰」(Operation Torch),也就是登陸北非的作戰計畫的研擬工作。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八日,實際登陸的時候,巴頓親自負責指揮西翼特遣部隊。翌年三月,第二軍在凱瑟林隘口(Kasserine Pass)意外敗陣,巴頓奉命取代弗里登達將軍(Gen. Lloyd R. Fredendall)的職務。
引發公眾及專業人士之憤怒、抨擊的就是此一事件,巴頓險些因此而被解除指揮職,當時,艾森豪命令巴頓為此巡迴第七軍團內之各個單位道歉。巴頓曾經親自向班尼特及庫爾致歉,而班尼特及庫爾似乎對於巴頓所施加的摑掌動作並不怨恨。一名在場目擊者甚至於還注意到庫爾的臉上「綻現出開懷的笑容,伸出手去與這位將領相握……非常地戲劇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