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韻 用灑帷幄,滿室芳香。
國色天香
第二年她去世。在新的管理下,一九七四年推出「克莉絲塔」(Cristalle)一九八四年推出「可可」。後者是為了紀念香奈兒,以她的小名命名,並且用最初「香奈兒5號」的扁長方形香水瓶。近十年來的新品還包括「可可小姐」(Coco Mademoiselle),「魅力」(Allure),和「偶然」(Chance)。
一九二〇年是她轉運的一年,也是創造歷史的一年。柏先生調配了十種不同的香水,編號一號到五號,二十號到二十五號。結果香奈兒選中了第五號。她的原創力在此再次得到發揮。打破當時香水命名的慣例,香奈兒決定就叫它「香奈兒5號」。原因是,不僅香水是樣品第五號,而且這天恰好是五月五日,她覺得五是她的幸運數字。從此以後,每年香奈兒都在這一天推出她的新款服飾。
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香奈兒5號」,堪稱名牌中的名牌,經典中的經典。在繽紛多姿的時尚世界裡,它的地位始終沒有別的香水能取代。當年柏先生設計此香水時,香奈兒給他的唯一指示是:「要讓行內人眼紅!」因此,「香奈兒5號」用的是當時能找到的最名貴的精油:法國南部的茉莉,五月盛開的玫瑰,和特優品種的依蘭。最後,柏先生又大膽地混合三種新合成的乙醛,來突顯香水中的花香。「香奈兒5號」的底調是香木和土味(包括檀香、麝香、香草、岩蘭草),中調是茉莉和玫瑰,前調是依蘭、桔花和乙醛。香水的香味主要來自茉莉和依蘭。為了防止他人仿製,香奈兒直接由法國南部格拉斯購入茉莉精油。至於依蘭,她不僅選的是最佳品種,而且經過重新調配後才使用。
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虛房冷而寂寞,落葉依於重扃。
但是,香奈兒的愛情始終不順遂。一九一八年卡普娶一位英國貴族為和*圖*書妻,第二年喪命於車禍。這帶給香奈兒一生中最大的打擊,雖然事過境遷,二十五年後當她憶及此事時,仍坦承那是她生命裡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痛。當時為了逃避,她和小她十一歲的俄國公爵在一起,並經由他而認識了俄裔的香水專家(行內稱為「鼻子」),柏先生(Ernest Beaux)。
以後的幾年裡,香奈兒推出好幾種香水,包括「香奈兒22號」(來自柏先生的十個樣品中),「俄羅斯皮草」(Cuir de russie),「梔子花」(Gardenia),「島之林」(Bois des Iles)等。一九七〇,為慶祝她的八十七歲生日,推出「香奈兒19號」,因為她是八月十九出生的。
美人和香總是分不開的。幾乎所有和美人有關的東西都可以芳香來形容:香唇、香腮、香肌、香汗、香鬢、香吻、香閨、香居、香奩、香枕、香粉、香冢、香塵、芳齡、芳名、芳蹤、憐香惜玉、一親芳澤……諸如此類的用法,多得難以數計。說「香」是女性最重要的轉喻,也不為過。
也難怪古今中外的名女人留下不少「香」的故事。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中,至少有兩位都是名符其實的「天香」。西元前五世紀春秋時代晚期,吳王夫差(B.C. 495-73)報父之仇,破了越國。越王句踐「臥薪嚐膽」,以圖東山再起,並設下美人計,向吳王獻上兩大美人西施與鄭旦。來自浙江苧蘿村的浣紗女,西施尤得夫差的寵愛。夫差在離宮(今天的蘇州靈岩山)為她修了「館娃宮」和「玩花池」,出水芙蓉和絕色美人相得益彰。根據陳敬《香譜》和周嘉冑《香乘》的記載,西施「舉體異香」,在溪裡洗澡把水都染香了。所以她沐浴之處稱為「香溪」,又名「香水溪」和_圖_書、「脂粉塘」,據說上源至今猶香。更傳奇的是,她的洗澡水被宮女爭著拿去盛在陶甕裡,「用灑帷幄,滿室皆香。」甕中放久了,沉澱的渣滓凝成香膏,宮人就將它曬乾了,裝在錦囊裡當香囊配戴,比香水還香!
天生異香是美人的標誌之一。前有西施,後有香妃。有關香妃,歷來有不同的說法,香妃墓也不止一處。可以確定的是她來自新疆,並曾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至於她的香從何處來,一說是她出生下地就渾身散發著麝香,所以起名「伊帕爾汗」,維吾爾語「香妞」、「香后」的意思。她本是和卓皇帝的小妾,一七五九年被清軍俘後獻給乾隆。她因企圖刺殺乾隆未果而自盡,才二十歲就香消玉殞。另一種說法是,她的體香來自新疆的沙棗花。因為父兄協助清廷平定和卓有功,她被招進宮成為乾隆的愛妃。為了紓解其懷鄉之苦,乾隆特別將沙棗樹從新疆移植到宮中。在清宮生活了二十八年後,香妃於一七八八年病故。
一九五四年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1926-62)接受採訪時,記者問她每晚穿什麼睡覺。她天真地答道:「幾滴香奈兒5號而已。」美人的無心之詞卻被誇大為聳人聽聞、撩人想像的頭條新聞。自此,瑪麗蓮.夢露的話成了此香水的最佳宣傳:「美人上床時穿什麼?就穿香奈兒5號!」(英文裡穿衣服,戴首飾或帽子,擦香水都是同一個動詞wear,可惜在中文裡無法保存此效果。)
至於西方美人,前面幾篇裡我已提到埃及豔后和匈牙利女王的香水傳奇。十七世紀以後,歐洲的芳香文化大為盛行,皇室都有自家專用的香水坊。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的皇后瑪麗.安堂內(Marie Antoinette,1755-93),在逃亡之前還不忘先到皇https://www.hetubook.com.com家香水坊去加滿她的香水瓶!一八〇七年拿破崙為他的皇后約瑟芬訂製個人專用的香水。後來的女王(如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1819-1901)和皇后(如摩洛哥王妃葛蕾斯.凱莉,Grace Kelly,1929-82)大都循此例,擁有專人配製、獨一無二的香水。
至今全世界最有名的香水是法國的「香奈兒5號」,而二十世紀西方最傳奇的女人是香奈兒(Coco Chanel,1883-1971)。香奈兒的天才在於她打破傳統性別的界限,首先將女性的身體與時裝香水當作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來看待。時間證明,她設計的百褶裙,襯衫式連身裙,女西裝上衣,粗呢套裝,水手裝,喇叭褲,還有那早已進入西方語彙,每一個女人衣櫥裡必備的「小小黑色連身裙」(the little black dress),都已成了不朽的時裝典範。後來的設計家只能在這些典範上翻新,卻永遠無法取而代之。說香奈兒改變了女人,因此也改變了男人,改變了世界,應不算誇張吧!
香奈兒於一八八三年(雖然她成名後總是少報十歲!)出生於一工人階級的家庭,六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不負責任的父親拋下五個兒女不顧,起先還有親戚收留,後來乾脆送到孤兒院。香奈兒從十二歲到十八歲在修女管理的孤兒院長大,十八歲到修女寄宿學校念書,二十歲到一家女帽店打工。早先她有打入演藝界的野心,曾在紅磨坊的小酒店裡演唱過,她的小名「可可」就來自當時的一首流行歌。也是在這段期間她遇到一位法國步兵軍官,兩人墜入愛河並進而同居。後來她又成了英國工業家亞瑟.卡普(Arthur Capel)的情婦,一九一三年在其資助下開了她的第一家女帽店,建立起小小m.hetubook.com.com的名氣。接著她向服裝設計進軍,完全背離當時的規範,拒絕對女性身體的束縛和遮掩,力求自然簡單,舒適實用,並向男性服飾借鑑,推出帶著男孩趣味的女裝,結果一鳴驚人,聲名大噪。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寧!
握著一支花
你來過我的房間
又走了
僅留下
淡淡的香氣
此刻猶不忍散去
啊無邊幸福
無間地獄
——許悔之,〈香氣〉
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塵?
——古詩
女人應該聞起來像女人,而不像玫瑰。
——香奈兒(Coco Chanel)
你來過我的房間
又走了
僅留下
淡淡的香氣
此刻猶不忍散去
啊無邊幸福
無間地獄
——許悔之,〈香氣〉
安得香水泉,濯郎衣上塵?
——古詩
女人應該聞起來像女人,而不像玫瑰。
——香奈兒(Coco Chanel)
香水應該噴在脈搏跳動處,因為體溫能讓香氣慢慢擴散。通常噴在手腕和頸部,也可在膝蓋背面及雙乳之間。雙腕噴了香水後不要互相摩擦,因為那樣會破壞香水的立體感。如同所有的精油,香水要放在陰涼處,不可曝曬,以免變質。根據二〇〇二年的調查研究,美國女性每人平均擁有六種不同的香水。今天,香水已經成為女性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配合不同的年齡、職業、場合,也表現個人的個性、心情、慾望和期盼。當年,一個年輕女子曾請教香奈兒:香水該擦在身上哪些部位?她的回答是:「擦在任何你想要的地方。」
漢代皇后住的宮殿稱椒房,以花椒塗壁,取溫、香、多子之義。後來「椒房」就成了后妃的代稱。此外,有後宮名為「披香殿」,不知是否類似椒房。漢代以降,隨著疆域的擴張及對外貿易的頻繁和-圖-書,中國的芳香文化得到長足的發展。漢武帝對香可謂情有獨鍾,凡從西域和南方進貢的各種奇花異草,都一一試用。其中有一種名「兜末兒香」的,香可傳百里。關中鬧瘟疫時,死者無數。然而兜末兒香所燒之處,瘟疫皆止。漢武帝心愛的李夫人早逝後,對她思念不已,為她作的〈落葉哀蟬曲〉,兩千兩百年後,經過美國詩人龐德(Ezra Pound,1885-1972)的翻譯而成為現代英詩的經典之作:
癡情的漢武帝,日思夜想,不得安寧。鍾火山有一香草,放在懷裡就可夢見思念的人,所以名為「懷夢草」。東方朔將它獻給武帝,果然李夫人翩翩來到夢中,並送給他一束蘅蕪草。武帝驚醒後,衣枕上猶有餘香,歷月不散。另有方士齊少翁,自稱能召喚神靈。深夜寢宮裡點上燈燭,令武帝在帷帳後相認。果然來的是李夫人,但是只能望而不得接近。他不禁悲從中來,作〈李夫人歌〉:「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姍姍其來遲!」可說是芳香文化中最哀怨的一則傳奇。
所謂「環肥燕瘦」,漢朝的趙飛燕(西元前一世紀)和唐朝的楊玉環(719-56)一向相提並論。其實趙飛燕的孿生妹妹趙合德,也是豐腴的美人,且被漢成帝封為貴妃。她居住的昭陽殿內有綠熊席,「其中雜薰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至於「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玉環,與唐明皇在沉香亭共賞芍藥,又從翰林院召來李白,當場賦得〈清平調〉三章,讚美貴妃雍容華麗,如天仙下凡。據說,她流出的汗「紅膩而多香」,抹在手帕上,顏色如桃花一般,所謂「桃花汗」也。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安祿山兵變。明皇匆匆逃出京城,楊玉環被賜死在馬嵬坡下。後來明皇回駕長安,途中經過美人喪命之處,祕密命人為之安葬。當他看到冢中保存了她隨身配戴的香囊時,不禁淚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