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作者:王浩威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輯 失去地圖的社會 天生無情

第二輯 失去地圖的社會

天生無情

這令人聯想到前一陣英國朝野爲之驚動的案子,兩個十二歲的少年從超級市場誘拐了一位三歲的孩童,在用盡各種凌遲的手段之後再丟到鐵軌上讓火車輾過將其身體徹底肢解。在這殺戮過程中,對他們而言,彷如也是帶著虐待心情在玩弄路邊撿到的獲利品,譬如金魚或小老鼠之類的。
一位國中少女被追殺到路邊的麵店,幸虧老闆挺身而出擋住那三https://m.hetubook.com.com位也是同校的女子,事情才由警察出面化解。這三位追殺同學的國中女生倒也理直氣壯,談笑風生的自如態度處在警察局裏,一絲在乎也沒。
我們都絕情了,孩子們怎可能不天生絕情?讀著這則社會新聞,你的雙重標準可能還發生著呢:也許剎那間咬牙切齒;但才隔幾天,你不也全然遺忘了——無hetubook.com•com情地將記憶消磁了。
像這樣的靑少年新聞在臺灣已經不再是少見了。雖然手段可能不如一般黑社會的殺戮來得驚悚撼人,但讀著這則新聞時,那種冷靜殘酷、天生無情的性格,卻來得更令人心驚膽顫。
然而,少年的性格畢竟還是整個家庭、社會所影響而發展形成的。是怎樣細膩的互動過程才有這樣的結果,也許不是三言https://www.hetubook.com.com兩語就能說得完的。只是,如果可能,不妨看看身爲大人的我們自己:也許我們會參加公益活動,也許我們會關心公理和正義的事務,也許我們對子女大部分時候也是充滿愛心的。只是,當一切生活的壓力來得太龐大而急促時,整個情緒又承載不住了,孩子們以往的笑臉都成了一種厭煩的東西時,你可知道你自己不自覺流露的情緒產生了什麼渲和-圖-書染效果?每天新聞永遠都充滿驚駭人心的新聞,從權力鬥爭的無情到振振有辭的官場消息,到各種社會新聞的各種殺戮成爲累進的數字而已時,你也變得麻木不仁了;而麻木不仁,不也是一種絕情?
——原載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自立早報》
人的性格要發展到如此徹底絕情的地步,原本是不太容易的。在傳統的筆記小和*圖*書說裏,絕情往往是隨悲劇而來的情緒——在莫可奈何而被逼上絕路時,人生的最後一絕。徐克最近的電影《白髮魔女》裏,林靑霞扮演的就是這種絕情角色。只是,傳統絕情是一種無奈,至少是帶有恨的情意的。天生無情卻不然了,彷彿愛恨感情是從不認識的感受,一切再殘酷不過的行徑也只是在嬉笑喧嘩中完成了。殺人的感覺和折斷路邊枝葉的舉動沒什麼兩樣,對方的生命眞的是「有如草芥」。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