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龍坡雜文

作者:臺靜農
龍坡雜文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看了董陽孜書法後的感想

看了董陽孜書法後的感想

上面是我看了董陽孜的書法,引起的一點感想。陽孜是以青年而從事於書道藝術的,她沒有傳統觀念的拘束,不像老一輩書家,就是想創新還得向傳統觀念掙扎。
陽孜書從顏魯公入手,因顏書雄渾奇肆,合於她的趣味。她始終把握住顏書的線條,目無前人,縱橫馳騁,極盡https://m.hetubook.com.com變化的能事,一眼望去,那具有「陽剛」之美的筆勢,咄咄逼人。
書法是藝術的一種,不孤立於其他藝術,尤其與繪畫有血緣。昔人說書畫同源,甚有道理,但一般人觀念,以爲繪畫取資於書法,以畫的表現有賴於線條,卻www•hetubook.com•com沒聽說書法也應取資於繪畫。其實書之點畫,卽畫之筆墨,書之縱筆揮灑,與作畫之運奇布巧,兩者並無二致。今觀陽孜所作,運筆如椽,力破整齊,水墨飛白,相映成趣,書邪畫邪,渾然莫辨,這正是她能於書法以外的藝術的運用。
讀畫錄記陳老蓮云www.hetubook.com.com:老蓮「搨杭州府學龍眠七十二賢石刻,閉門摹十日,盡得之出示人曰:何若?曰:似矣、則喜。又摹十日,出示人曰:何若?曰:勿似也,則更喜。蓋數摹而變其法,易圓以方,易整以散,勿得辨也。」
一九七〇年六月https://www.hetubook.com.com
老蓮這一遺事,於書畫之道,極有意義。因爲學習書畫,總得從臨摹入手,以擷取前人的精神與法度,若拘於臨摹,以「拷貝」爲能事,則失去了自己。老蓮摹李龍眠,似矣喜,勿似更喜,這就是老蓮之所以爲老蓮。但是前人從事書畫者,往往在一家門下討生活,甚至一輩子跳不出人家的m.hetubook.com.com樊籬,我以爲這些人不是天才功力不足,而是我們傳統的藝術教育觀念所致,鼓勵臨摹爲工,不讓人放手去尋自家的筆墨,怕如「邯鄲學步」的故事。前人一談到變,總認爲火候不到,豈能輕動,因之終身不敢造次。
陽孜本是學藝術的,有繪畫天才而不以之爲專業,偏偏走向書道,在今日學書日少的時候,是難得可貴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